俞正聲主席在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上講話中要求政協委員在政協工作中履職盡責,在本職崗位上建功立業,在界別群眾中示范引領,為加強政協委員履職能力建設提供了重要遵循。今年是市縣鄉三級換屆年,運用五大發展理念加強政協委員履職能力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一、要創新委員遴選機制。要按照黨中央、全國政協出臺的新規定,依照政協章程,進一步完善委員產生機制,建立由政協和黨委組織、統戰部門等共同組成的委員推薦、協商、審核工作班子,嚴把委員入口關,既要注重界別代表性,更要看其能力素養;既要注重委員結構要求,更要看其履職熱情;既要注重吸納非公經濟等新階層人士,更要看其人品和群眾口碑,不能單純以經濟實力來指定委員,避免出現“人情委員”、“榮譽委員”、“掛名委員”,真正把“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的各界人士吸納到政協中來,保證委員隊伍的整體素質;要建立委員退出機制,對不能參加政協組織的會議和活動、不履行義務、失去代表性的委員,通過必要程序給予通報、告誡甚至取消委員資格;對違紀違法政協委員,或暫停其以委員身份參加相關會議和活動的權利,或撤銷其委員資格,打破委員“終身制”。
二、要創新委員管理機制。一是要激發界別活力。要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從組織保障、界別履職、服務保障、管理考核等方面制定專門條例、規定或意見;要優化界別設置,探索界別組織建設,建立界別活動組或界別工作小組,強化界別召集人隊伍建設,搭建界別委員學習、交流、聯誼等平臺;要豐富界別履職形式,組織開展界別分組討論、聯組討論、大會發言等全體會議和常委會會議期間活動,組織開展界別提案、界別社情民意信息反映、界別視察調研、界別協商監督、界別群眾工作等日常性履職活動。二是要完善委員管理制度。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人民政協成立65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和中央統戰工作會議重要講話精神,結合政協工作實際,制定和完善政協委員管理的相關制度,使委員管理有章可循。三是要注重加強委員管理。要把加強委員管理作為發揮委員主體作用的重要基礎。細化量化政協委員職責,開展各具特色的主題活動,建立“一人一檔”制度,作為年度考核委員的具體依據。四是要改進聯誼溝通方法。要進一步深化政協主席會議成員聯系政協常委、政協常委聯系界別委員、政協委員聯系界別群眾的“三聯”制度,定點聯系委員企業,支持委員發展產業、興辦實業、帶頭創業。堅持每年走訪一次委員,傾聽委員心聲,對委員反映的問題進行梳理反饋,跟蹤回訪,協商解決,督辦落實,做到委員有呼聲,政協有回應。五是要推行委員年度述職。竹溪縣政協自2012年以來,堅持實行委員年度述職報告工作制度,基層政協組織、機關辦委、政協常委分年度向縣政協常委會述職報告工作,述職采取書面和口述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收到了較好效果,激發了委員履職積極性。
三、要創新委員激勵機制。一是要開展評選表彰活動。堅持評選優秀政協委員活動,評選出的優秀政協委員在政協全體委員會議上進行表彰;設立政協委員優秀提案獎,每年對撰寫的提案并在承辦中取得突出成績和貢獻的政協委員進行表彰獎勵。二是建立“創先爭優”機制。被評為優秀政協委員或在任期內連續2次以上獲得優秀提案獎的,換屆時優先推薦;對多次獲得表彰獎勵、成績突出,同時符合干部選拔任用條件的政協委員,建議各級黨委優先選拔任用。三是推行履職反饋制度。建立和完善“委員履職反饋制度”和“委員履職年度通報制度”,將委員全年參加政協活動出勤情況和撰寫提案、社情民意等情況書面通報給委員所在單位,同時抄送到組織、統戰部門,讓各級黨委對委員工作有初步了解和客觀評價。四是建立正面宣傳機制。要通過各級媒體,通過“委員風采”、“提案追蹤”、“協商議政經典摘錄”、“精準扶貧委員在行動”等方式,大力宣傳委員履職情況,激勵委員在政協工作中履職盡責,在本職工作中建功立業,在界別群眾中示范引領。
(竹溪縣政協 李章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