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國家對農村工作的重視,農村的交通條件有了明顯改善,鄉鎮與鄉鎮之間、村與村之間、鄉村與城市之間都通了客車,人們的出行量也在逐年上升。由于有的車輛缺乏管理,加之少數乘客文明意識差,導致車內亂丟亂扔垃圾,隨地吐疾等不文明現象時有發生。一次,筆者看見一位年輕人將吃過便條的紙碗丟在腳下,車輛運行過程中碗內油膩流到走道,一位準備下車的老人踏上去險些摔倒。還有一次,筆者到某鄉鎮坐車去城里辦事,一位村民將吃剩下的東西往車扔,不慎砸到了從車邊路過的行人頭上,幾經現場調解才息事寧人。如此“車丑”還有許多。長此以往,不僅影響乘客身心健康,也帶來諸多不安全的因素。筆者在多處農村交通車站調查,乘客反映,車上垃圾無處放,只好隨地扔。為此,筆者建議:
一是交通部門在對道路車輛進行管理時,要把交通車上的清潔衛生、設施齊全作為檢查內容之一,對司乘人員約法三章。
二是車輛制造部門要設計乘客放置垃圾的設施,并作為客車驗收出廠條件之一,對已在道路上行駛的交通車增設垃圾桶,并封閉式固定在車輛適當的部位。
三是農村交通車的座椅、廣告布要及時清洗,破損部位要更換、修補,保持車輛整潔。
四是在車內要張貼有關宣傳標語或提示語,引導乘客文明乘車。同時,還可開展“文明車”競賽活動,讓文明之風吹進農村每輛客車內。
(鄂州市華容區政協委員 陳慶躍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