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關于促進漢江流域老河口生態文化旅游業發展的建議

2015-12-17 16:24:22  
字體大小:【

 

    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更高的戰略層面,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2015年9月印發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為生態文明領域改革作出了頂層設計。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漢江流域生態保護的重大意義,把老河口作為這一流域生態文明建設的主戰場,以生態旅游為抓手,推進區域深度融合;以生態文明為目標,主動擔當保護職責;以長期合作為平臺,構建區域互利共贏,從而促進漢江流域老河口生態文化旅游業發展,為地方經濟文化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一、老河口生態文化旅游業資源現狀

 

    老河口是清代興起的——座近代城市。距今僅有兩三百年的歷史,因漢水數次改道,沿江之集鎮亦數度改遷,所以今日之老河口興起較晚。由于水陸交通的便利,老河口的商業不斷發展,外地商賈日益增多。各地商為了維護同鄉、同行商人的利益,幫會組織相繼成立。于是有“八幫” (江蘇、撫州、黃州、武昌、山西、陜西、湖南、河南)的組織,后又發展為“十三幫”  (除原有“八幫”外,又增加懷慶、漢陽、福建、浙江、徽州)。他們借“神靈偶象”與同鄉同行之誼,以募捐收厘金所得之資,陸續修建了一批(包括十六所會館、三十多座寺廟)古建筑物。一八四O年鴉片戰爭以后,老河口隨著整個中國社會性質的深刻變化,也一步步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清末,帝國主義宗教勢力和外國資本主義勢力逐漸滲透,教堂、鐘樓、醫院、洋行等西式建筑也隨之陸續出現,這些都是老河口生態文化旅游業資源的精華,也是老河口人民的寶貴財富。可惜在抗日戰爭時期,遭到嚴重破壞,毀壞殆盡,留下的遺跡寥寥無幾。特別是近年來,國內外旅游呈現規模日漸擴大、內涵不斷提升、類型逐步豐富的良好發展態勢。隨著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費方式的轉變,老河口生態文化旅游業資源呈現出三大亮點:第一,逐步形成圍繞李宗仁、張光年及當年來到老河口從事抗戰宣傳活動的文人學士等人物或事件做開發挖掘,如修建抗戰紀念館、文物館、張光年故居等,形成的抗戰文化人文資源。第二,逐步形成圍繞“七十二條街,八十二條巷”上述會館、書院、城堡、樓閣、廟宇建筑、宗教文化等,形成的重要會館等文化人文資源。第三,逐步形成圍繞“梨花湖風景區”、袁沖、張集“紅色文化”大作文章,綜合開發出來的碼頭文化,漢水文化、古贊陽八景、伍子胥、蕭何、歐陽修、袁書堂等獨特的歷代與老河口有關的名人學士有關的重要的人文資源。與此同時,各鄉鎮正在興起的生態農業旅游等,其規模、效益、品牌、市場影響力也在逐步擴大,發展勢頭方興未艾。老河口生態文化旅游業已成為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載體。

 

    二、我市生態文化旅游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市生態文化旅游業發展成績顯著,但是在發展程度上仍處于初級階段,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旅游產品中對文化的挖掘、展示、利用還不夠充分。我市生態文化旅游產品文化內涵深厚,但挖掘、展示不足,大量的文物僅僅停留于靜態的展示,甚至解說也僅僅局限于文物本體,很難對游客產生吸引力。此外,在實際工作中,文化保護與傳承、利用的“度”不好把握,有時過分強調靜態保護,不考慮傳承與利用;有時過分強調開發,不注意保護與傳承;在傳承過程中如何革新也是很難把握的問題。(二)產品單一,特色開發不夠,品牌意識不強。目前,我市旅游商品的類型多局限于紀念品,屬于旅游商品的初開發狀態,真正把傳統文化資源進行創意研發,形成集創新性、實用性于一體的新型旅游商品還比較落后。(三)市場運作能力較差,開發過程存在一定的破壞性。我市生態文化旅游業發展過程中,經營管理意識落后,方法滯后,不能認真分析自身所面對的目標市場,進行有針對性的開發營銷工作。另外,一些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破壞了原有的自然生態景觀,間接造成景區吸引力下降。

 

    三、發展生態文化旅游業的建議

 

    (一)轉變職能、建立健全管理服務體系。一方面,政府應把發展生態文化旅游業作為全市農村第一產業與第三產業結合的良好切入點,作為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的重要渠道,應進一步轉變職能,為生態文化旅游業發展提供服務和便利,為生態文化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另一方面,政府職能部門要加強對企業、農民的經營行為提供服務和進行管理,建立健全有關規章制度,提供培訓、信息、宣傳、促銷、咨詢等公共服務,為生態文化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創造良好的經營環境。

 

    (二)制定科學的發展規劃,老河口文化資源整體包裝成一個大項目,重塑“小漢口”品牌,并申報國家文化遺產。結合老河口文化資源特色,用十年甚至更長時間,分期分批進行開發,按照成熟一個、建設一個,開發一個、收益一個原則,逐步獨立地立項開展,保證每個項目順利運轉。城市可以不大,但一定要有特色;不求大而全,力求小而精;要么唯一,要么第一。重點打造紅色文化、抗戰文化、會館文化旅游模式:近郊的“農家樂”模式、景區邊緣的鄉村觀光與參與體驗區模式、農業觀光園模式、農業新村模式、尋根古村寨及其群落的鄉村旅游模式等,要讓來的人看了難忘,沒來的人向往,使老河口真正成為一顆漢江明珠。

 

    (三)大宣傳和營銷,樹立形象、打造品牌。一方面,建議各級政府及行業主管部門在生態文化旅游業的開發中,要把握老河口地域文化的特性,深入挖掘老河口獨有的地域文化的內涵,開發設計適銷對路、深層次、系列化的產品,以增強產品吸引力,提高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建議以政府為主導,調動各部門參與,突出宣傳當地特色的生態文化旅游業項目;要盡快建立省內區域旅游網絡體系,形成整體規劃、統一籌劃、聯合促銷;要通過組織實施“生態文化旅游業示范工程”,培植一批具有當地特色生態文化旅游業產品,使其成為我省生態文化旅游業知名品牌。

 

    (老河口市工商局、市政協委員  張俊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