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夷陵區產茶歷史悠久,茶文化源遠流長。近年來,夷陵區通過實施高效標準茶園建設,推進茶葉產業化經營,有力推動了茶產業健康持續發展,茶產業已成為強區富民的支柱產業。但面對新常態下茶產業發展態勢,筆者認為還有許多新的理念、經驗和做法值得參考和借鑒。通過總結夷陵區茶產業發展的現狀,對比外地茶產業的發展情況,現提出以下建議:
1.基地建設重點突出“三改一優”
針對夷陵區茶園規模發展空間已不太大的,因此基地建設的重點應轉為在“三改一優”上下功夫。“三改”即改種,主要是推廣無性系良種培育和更新,具體品種可考慮以宜紅早為主,適當引進外地良種。改肥,少施或盡量不施用化肥,增加農家肥和草磷鉀肥比重。改土,茶園土壤環境決定茶葉生長質量,土壤板結不利茶樹生長,應深耕翻土,有條件的地方可實施換土。“一優”即優化采摘,春茶做到應采盡采,夏茶擇優選采,秋茶適當留采,這種做法可保護茶樹生長環境,延長茶樹生命力,提高茶葉品質。
2.品牌建設必須突出主打品牌
建議主打“鄧村綠茶”等龍頭品牌,具體操作可借鑒外地成功做法,由政府控制,實行五統一,即統一品牌管理、統一技術規范、統一茶葉質量標準、統一包裝設計、統一品牌推介和宣傳。具體操作模式可交有關部門和企業研究。
3.市場建設要加大力度
一是要拓展市場規模,現茶城規模已難承重負擔。建議盡快啟動二期工程建設。二是要功能配套、服務配套,在倉儲、物流、信息發布、金融服務、質量檢測、電商平臺等方面盡快完善。三是要盡一切可能努力拓展海外市場。
4.培育壯大龍頭企業
龍頭企業事關產業發展的興衰。對扶持龍頭企業政府和企業都應樹立信心,支持發展扶大扶強堅定不移。建議政府及相關部門在培育壯大龍頭企業上出真招、出實招。一是建立重點龍頭企業領導聯系制度,加強領導和指導。二是出臺各項傾斜扶持政策。三是幫助企業排憂解難,讓企業輕裝上陣。四是搭建平臺,幫助企業盡最努力拓展國內國際市場。同時,也要引導企業立足向內做實產業。
(宜昌市夷陵區政協 易仁和 張緒文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