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之下,農民工、大學生和退役士兵回家鄉創業,既是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又是政協委員關注的重點之一。10月中旬以來,當陽市政協廟前鎮聯絡組組織住該鎮的委員和有關單位負責人,深入到革命老區村通過看現場、聽介紹、走訪、召開座談會的形式,對農民工李守富回家鄉沙河村創辦“原始鄉情”農場和對1名大學生回家鄉廟前村養羊、2名退役士兵回家鄉清平河村創辦經濟實體的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經過調研,委員們認為,時值國務院辦公廳在今年6月中旬印發的《關于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重點指出:“支持農民工、大學生和退役士兵等人員返鄉創業,通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使廣袤鄉鎮百業興旺,可以促就業、增收入,打開新型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調發展的新局面”。《意見》為他們返鄉創業、創新提供了政策支持,也迎來了黃金時代。同時委員們在調研中發現,雖然農民工、大學生和退役士兵成為返鄉創業、創新群體的一支骨干力量,其社會和經濟效益日益顯出,但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實際問題,有待急需解決。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出臺的《關于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的意見》精神,推動更多的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創新,其主要建議如下:
1、要加大對國務院辦公廳出臺《意見》的宣傳力度。希望宣傳、新聞媒體采取多種形式,大力宣傳《意見》精神、優惠政策、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中的先進典型,使廣大干部群眾在思想上形成共識,在工作上形成合力,并為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2、要加大對農民工等人員在山區、老區貧困農村創業的幫扶力度。當前,特別是在山區、老區貧困村中通村公路、低壓電力改造和鄉村網絡建設這三個方面顯得十分迫切。如沙河村既是老區村,又是要在2016年全市脫貧的24個貧困村之一。而返鄉農民工李守富于2014年8月已投資100多萬元,在該村領辦的“原始鄉情”農場,只因近2公里的道路未硬化,造成小車下雨黃泥巴土到處沾不能開到場部,使得應邀前來投資的匈牙利商人而撤資;還因為電壓低,電動機抽水啟不動;小山村里網絡沒有通,就更不說實行電商了。為此,建議交通、電力、通信等部門盡快在通村公路、低壓電力改造和鄉村網絡建設方面要給予優先安排,并覆蓋到農民工創辦的基地中去。
3、要加大對農民工等人員創業流動資金貸款的力度。目前,許多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僅靠在外打拼多年的積蓄或找親朋好友借款進行前期投入。如新修豬、雞、羊舍,用挖掘機、推土機平整土地和挖魚塘,通路、通電、通水等。創業者在初期普遍缺乏流動資金投入中后期正常生產。建議金融部門深入實地考察,支持小微企業和創業者,幫助解決一部分流動資金,以發展再生產。
4、要加大科技幫扶力度。由于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時,只是在外積累了有關管理經營方面的經驗或掌握了某項技術專長,但返鄉創業時,卻缺乏在養殖、種植、林果等方面的實用技能,有待進一步學習提高。建議農業、畜牧、林業、水產等部門在舉辦培訓班時,安排農民工等人員參訓。同時希望科技人員常到農民工等人員創辦的基地去走走、看看,為他們現場傳授科技知識。
5、要加強對農民工等人員創業工作的領導。從目前情況看,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還處于自發、分散狀況。有時雖有村、鎮領導去關心和指導,但在解決具體問題方面做得不夠。建議各級黨委、政府和工會、人社、民政等部門應高度重視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工作,并納入議事日程,建立主要領導和職能部門結對聯系幫扶機制,確定有領導負責這項工作,既加強管理、總結和推廣他們的經驗,又為他們實行“農戶+基地+合作社+電商”等模式排憂解難,以充分發揮他們的示范、帶頭作用,助推所在村的農戶脫貧致富奔小康。
(當陽市政協 當陽市政協廟前鎮聯絡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