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塑造和弘揚城市精神,不斷提高市民素質,既是“五城聯創”、“五和”鄖陽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鄖陽提升城市競爭軟實力的內在需要。近年來,鄖陽區委、區政府把“五城聯創”工作作為惠及廣大市民的“德政工程”強力推進,現在,街道干凈多了,城市靚麗多了,生活環境優美多了,但相對于創建過程中的硬件變化而言,創建過程中的軟環境——市民文明素養還亟待提升。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調查走訪中,大部分干部群眾認為,目前影響鄖陽區城市文明程度最突出的問題集中表現為:環境衛生、行業服務質量、道路交通、社會秩序、違章違法建筑等,這些都跟市民素質有著密切的關系。
一是市民科學文化素質整體偏低。盡管鄖陽區在幼兒入園率、初升高比率等方面穩步提高,但民眾文化素質普遍偏低、科學常識普及率不高,高層次人才嚴重缺乏,行業科技創新意識不強。有些家長沉溺牌桌,全然不顧孩子的成長;有些年輕人無所事事在街上游蕩。
二是市民交通法規意識薄弱。城區有相當數量的人不遵守交通法規,不按規矩走路。城區設置的紅綠燈、斑馬線對一部分摩托車、自行車主和行人形同虛設;出租車司機街道上隨意變道調頭;“摩的”非法載客。由于城區、居民小區缺乏公共停車場所,城區車輛無序停放現象嚴重。
三是市民公德意識有待提高。在公眾場合言行粗俗、隨地吐痰、高聲喧嘩、損壞公物等不文明現象隨處可見,亂倒垃圾、亂掛亂曬、亂停亂行、私養禽畜等生活陋習有反彈的傾向。流動攤販和城管打起游擊戰,不確定性增大監管難度。
四是社會誠信度不盡人意。隨機走訪中,很多消費者表示買到過假冒偽劣產品,據工商部門接到消費者投訴數據顯示,2013年為137件,2014年為118件,今年前6個月多達101件,內容涉及到各個經營領域。
五是市民公共服務設施不夠完善。社區建設嚴重滯后,基礎服務設施匱乏,社區功能不完善。市民對文化娛樂設施、體育設施、醫院、交通、公共衛生、公園綠地等公共設施的滿意度普遍不高。
二、問題產生的原因
產生上述現象的原因是多層次的,主要表現在:一是受傳統地域影響,鄖陽人保守、固步自封、小富即安思想嚴重,缺乏健康奮進的城市精神引領;二是鄖陽仍是經濟欠發達地區,有限的精力和資金投向了城市硬件建設,對市民教育投入不足,一些市民還有衣食之憂,無暇顧及自身素質的提高;三是市民教育覆蓋面、影響力小,雖然部分社區開展了“道德講堂”、成立了“市民學?!?、組建了文體娛樂隊或文明社區創建活動,但活動不夠經常、深入、持久;四是應試教育慣性思維影響大,學校沒有持之以恒地開展社會公德教育和良好行為養成教育;五是媒體和相關部門對市民社會公德、文明習慣教育宣傳多為突擊性、階段性,沒有形成持續跟蹤監督的長效機制。
三、提升市民素質的對策建議
提高市民素質是一項系統工程、基礎工程、社會工程,不可一蹴而就,需要長遠規劃,小處著眼,發揮合力,形成機制,重點在以下五個方面下功夫。
(一)完善設施,以優美的環境陶冶人。黨委、政府要樹立“建設宜居城市、爭創利居城市、打造樂居城市”的理念,把鄖陽建設成為歷史文化名城、十堰創業基地、鄂西北重鎮、鄖陽人民引以為豪的現代宜居城市,高起點、高標準美化靚化城市環境。要下大力氣為市民良好生活習慣養成、身心健康需求滿足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務,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加強市容環境的整治,塑造環境優美、秩序良好、管理規范的文明城市形象,使市民從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逐步告別不文明習慣,培養高雅豁達、彬彬有禮的氣質。比如:建立社區圖書館,改善圖書館的服務條件,讓市民能夠方便地使用圖書、信息資源;開放社區內機關學校的公共設施,為市民身體鍛煉等活動提供場所;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體系,提供更多免費的科學文化、法律、心理健康等知識的學習機會等。
(二)加強教育,以標準的規范引導人。一要明確文明市民基本標準。區政府、區文明辦應在廣泛征求社會各界意見的基礎上,制定通俗易懂的《鄖陽文明市民基本標準》,成為市民口口相傳的行為規范。同時分類制定《公共場所文明規范》、《行業文明規范》、《日常生活行為規范》、《文明執法行為規范》等,通過廣播電視、市民學校、歌舞小品等形式推廣學習。二要制定教育計劃。從幼兒園開始到基礎教育階段,把城市文明教育作為地方課程列入計劃,利用家長學校等陣地對家長進行文明市民教育。發揮社區教育職能,有組織地對社區居民進行文明市民教育。要組織專班為各類學校編寫文明教育教材,為廣電、通訊、工商、城管等相關職能部門編制相應教育教材,實現無盲區推廣。三要改進教育方式。充分利用市民學校、社區講堂、市民論壇、宣傳欄,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通過講心里話、議身邊事、解周邊難,吸引市民共同參與。開展文明出行勸導活動,一旦發現有交通違法者,可請其觀看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片或現場參與執勤,以啟發式教育代替強硬說教和罰款。發揮網絡輿論導向作用,開展身邊的文明行為隨手拍活動,吸引大眾參與討論。
(三)健全機制,以有力的監督約束人。一要建立聯動機制。建立黨委、政府統一領導,文明委統籌協調,各部門具體負責實施,共、青、婦等群團組織密切配合,全民參與的領導機制與工作機制。目前,丹江、房縣和張灣區、茅箭區文明辦已單設,我區要加強文明辦的組織協調職能,逐步在專職機構、專職人員、專項經費上優先落實和保障。二要建立責任機制。落實目標管理責任制,把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列入鎮、村(社區)和部門考核的重要內容,納入領導班子和主要領導干部的考核范圍,確保時時處處有人抓、有人管。三要建立考評機制。制定《鄖陽文明市民教育工作指導和評價細則》,成立由區文明辦牽頭、相關部門組成的文明市民教育工作督導評價委員會,通過制訂標準,量化指標,把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四是建立督導機制。組織引導新聞媒體和廣大市民對不文明行為給予曝光,針對突出的不道德、不文明行為,在新聞媒體、電子顯示屏、櫥窗和專欄上運用照片、電視鏡頭和文字等形式給予監督;設立社會監督熱線,聘請市民觀察員、義務監督員、文明勸導志愿者,參與暗訪、監督、制止和規勸活動。在各村(社區)建立道德評議會,對轄區單位和干部群眾的行為進行評、幫、督。通過輿論監督、群眾監督以及職能部門的嚴格執法,共同推動市民素質的穩步提升。
(四)創新載體,以良好的氛圍影響人。一是文化熏陶載體。把社區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單位文化、家庭文化融合于形象生動的形式之中,寓教于樂,使廣大市民置身于文明空氣中。二是典型示范載體。深入開展“鄖陽道德模范”、“最美鄖陽人”或“感動鄖陽”等評選活動,通過群眾身邊的典型事跡,反映其崇高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風貌,讓市民受到心靈的洗禮。三是文明創建載體。通過開展爭創文明行業、文明單位、文明街道、文明社區、文明家庭等群眾性文明創建活動,評選五好家庭、十佳好事、先進樓棟、十佳文明市民等。廣泛開展志愿者活動,讓廣大市民在志愿服務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四是重大事件載體。通過一些影響國家安危、民族存亡的重大事件以及見義勇為、扶危濟困、無私奉獻等事件,來凝聚人心、鼓舞士氣,鞭策市民提高精神境界。
(五)挖掘內質,以高尚的精神鼓舞人。城市精神是是城市的歷史文化和市民的價值觀念、道德素養、精神追求等的集中體現,我們要通過提煉城市精神,使全區人民充分認識鄖陽厚重的歷史文化,并引以為豪、奮發進取。一是組織城市精神大討論。通過全民大討論和課題研究,明確鄖陽城市精神的科學表述,并提出培育和弘揚城市精神的具體要求。在全區持續開展“培育城市精神,提升城市品位”實踐活動,編寫《鄖陽城市精神讀本》、《文明市民教育讀本》和《市民公約》,繼續辦好“道德講堂”,在新聞媒體開辟“道德建設或文明行為大家談”等欄目,讓市民增添對鄖陽的熱愛和建設城市的信心。二是開展城市文化系列研究。建議設立鄖陽歷史文化資源保護、開發、利用研究的重大項目,通過組織一批漢江文化、書院文化、抗戰文化和鄖陽城市精神的重大課題研究,推出一批研究成果,全力打造鄖陽城市文化品牌。三是進行城市建筑展示。根據鄖陽的地形地貌、傳統文化、風土人情等特征,規劃一批展示鄖陽特色風貌的城市建筑。在鄖陽主城的醒目位置設立展示歷史文化、民俗民風和大美鄖陽的城市群雕,使之成為鄖陽城市精神新“地標”。
(十堰市鄖陽區政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