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堅持以全域旅游理念推動綠色發展

2015-08-11 17:58:46  
字體大小:【


    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貧困山區如何在生態文明與綠色發展之間尋求最佳結合點呢?竹溪縣政協通過深入調研、專題協商,建議以全域旅游理念引領綠色發展,推動竹溪在青山綠水中異軍突起,在山區綠色發展中發揮示范帶動作用,確保與全省同步實現小康,為建設“全省山區綠色發展示范區”探索新路子。

 

    一、堅持以全新理念謀劃全域旅游。一是牢固樹立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圍繞“十堰綠色崛起示范縣”戰略目標,牢固樹立“大生態、大旅游、大產業”的理念不動搖,把全域旅游作為推動綠色發展和轉型發展的重要載體,實現青山綠水與金山銀山的統一,推動資源開發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產業結構由一二產業主導向三產聯動轉變,經濟發展由封閉型向外向型轉變,讓全民共享更多的綠色福利;二是牢固樹立發展旅游就是發展經濟的理念。堅持用發展全域旅游的理念來謀劃現代工業、現代農業、現代交通、現代商業、現代農村,以旅游促進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聚集,圍繞旅游發展綠色交通、生態城鎮和美麗農村,推動三次產業融合,走旅產一體、旅城共生之路;三是牢固樹立全域化大旅游的理念。要摒棄摒棄抓旅游經濟就是發展“門票經濟”的陳舊觀念,圍繞“讓每一寸土地都成為景觀,讓每一個村莊都成為景區”的理念,把全縣當作一個大景區來謀劃經營,著力把家園變成花園,把小景點連成大景區,實現“全縣是景區、處處是景觀、村村是景點、人人是導游”的目標;四是牢固樹立發展全域旅游要優先發展鄉村旅游的理念。把鄉村旅游發展放在實施精準扶貧、全面建成小康的高度,整體謀劃、系統思考,通過鄉村旅游的綜合發展,全面推進農業經濟轉型升級、農村社會和諧構建、鄉村文化系統傳承、生態環境全面優化,打造“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生態富裕美麗家園。

 

    二、堅持圍繞“五全”布局發展全域旅游。按照“全域、全景、全業、全時、全民”的總體布局,統籌推進全域旅游發展。一是堅持全域化規劃。發揮旅游規劃在產業發展、城鄉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規劃中的引領作用和剛性約束,明確各行業、各領域發展都要按照旅游標準,融入旅游元素,突出旅游內容,增強旅游功能。二是堅持全景區建設。以“三廊”建設為抓手,以“六城聯創”為載體,把整個竹溪作為一個大的生態公園來建設,把全域旅游融入到縣城、集鎮和美麗鄉村建設的各個領域,使竹溪的城市和鄉村、街道和房屋、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成為生態公園的一部分,使整個竹溪成為一道宜居宜游的風景。三是堅持全行業融合。以旅游業為主導,進行產業縱向魚骨結構式延伸和橫向圈層結構式拓展,實現服務業的全業融合,提升服務業的附加值,促進產業升級,使旅游業成為縣域經濟的支柱產業。四是堅持全時空打造。通過全天候旅游體驗和全感官項目設計,打造風格各異的休閑健身游、地質景觀游、科普觀光游、冬季健身游、文化觀光游、工業觀光游、農業觀光游、田園風情游等特色線路,開發少兒經濟、老人經濟、周末經濟、假日經濟及養生經濟,變“8小時經濟”為“24小時經濟”,提升同一空間不同時間的體驗性,讓本地人體驗回老家的生活,讓城里人體驗鄉村田園生活,讓外地人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延長游客逗留時間,拉長休閑養生旅游的產業鏈,大力發展健康養生、休閑娛樂、自助采摘、溫泉療養、戶外拓展等新型業態,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五是堅持全民性參與。通過全域旅游推動“萬眾創新、大眾創業”,推動精準扶貧,大力實施“全民共建+全民營銷+全民參與+全民共享”發展模式,以發展家庭賓館、農家樂為主體,引導農民就地就業、農產就地增值,全面帶動特色種植業、鄉村手工業、餐飲服務業、鄉村運輸業、農村文化產業等業態發展,傾力打造鄉村旅游品牌,形成全域旅游的消費鏈,實現旅游惠民、旅游便民、旅游富民,以此推動全面小康建設。

 

    三、堅持以厚實的基礎推動全域旅游。一是科學編制旅游總體發展規劃。當前,應搶抓建設全省山區綠色發展示范區的契機,從高端著手,聘請高規格的資深規劃機構,量身定做全域旅游品牌,盡快編制出我縣旅游開發總體規劃,編制好3至5年內我縣應開發建設的重點旅游景點詳細修建性規劃。二是搶救挖掘地域文化。當前,應從服務全域旅游產業發展出發,以本縣文化人士為主,借用名人、專家、教授的智力,組建地域文化研究協會,著重開展以十八里長峽、偏頭山森林公園、雞心嶺為代表的山水文化研究工作,以關埡楚長城遺址、西關街為代表的古建筑文化研究和挖掘工作,以貢茶、貢米、貢木為代表的貢產文化搶救和挖掘工作,以山二黃、向壩民歌、豐溪民間故事等為代表的非物質文化搶救、整理工作,以“竹溪蒸盆”為特色的飲食文化整理挖掘工作,收集、整理出一批優秀地域文化成果。三是大力抓好旅游路網建設。發揮交通在全域旅游的“火車頭”作用,以建設全省現代農村交通示范縣為目標,加強省道、縣道、鄉村道路建設,構建安全便捷、內外通達的交通網絡。同時,提升道路綠化水平,讓每條公路都成為綠色走廊、亮麗風景。四是傾力打造全域旅游名片。以“桃源畫廊、養生福地”為旅游主打文化品牌,以十八里長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偏頭山國家森林公園、龍湖國家濕地公園、八卦山省級自然保護區、龍王埡養生山莊為主,通過包裝推介、景點建設、景區升級,使之成為我縣5張靚麗的綠色旅游名片。要采取“區域聯動、品牌共創、成果共享”的方式,大力實施“創A”工程。以偏頭山國家森林公園為龍頭,聯合龍王埡、鄂坪,共同打造5A級景區;以十八里長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龍頭,聯合神農架大九湖、竹山堵河源、本縣自然國心,打造5A級景區。同時,以“三貢”文化為內核,著力打造“水韻新洲、楠木故里”、“濱水新鎮、貢茶之鄉”、“千年貢米、魅力中峰”等文化旅游品牌,并以此打造一批3A、4A級景區。五是進一步抓好生態建設。在全縣深入開展“保住青山、護住清水、守住藍天”行動,實施自然恢復和人工恢復相結合,大力實施荒山造林、鄉村綠化美化、生態景觀林帶等工程,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植樹造林、退耕還林還草、中育林撫育、低產林改造、墳墓治理、礦區生態修復、修補“天窗”和防治石漠化等生態治理工程。持之以恒地推進綠廊、果廊、景廊建設,構建“點線相連、花果相映、人景相宜、生態和美”的生態廊道。大力抓好城鎮、農村環境治理,徹底根治面源污染、河道污染、粉塵污染、垃圾污染,全面營造“天藍、山清、水綠、地凈、氣爽”的優美環境,充分展現竹溪生態之美、環境之美、鄉村之美、和諧之美。

 

    四、堅持以務實的態度抓好全域旅游。一是注重處理好開發與保護的關系。應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思想,對有技術支撐、有經濟支持、有市場需求的旅游項目予以適時適度開發。對暫時不具備開發能力的景區,待時機成熟了再啟動,嚴禁低水平建設,低檔次開發,讓珍貴的生態旅游資源造福子孫后代。二是注重處理好當前與長遠的關系。全域旅游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應在梳理好旅游目的地核心特色后整體布局,圍繞統一的主題進行體系化建設,久久未功,善作善成,切勿急功近利,一哄而起,粗制濫造。當前應以“景廊”建設為重點,高起點規劃,大手筆建設,全域化推進,為全縣發展全域旅游做好示范。同時,以八大林場為依托,量身打造生態游、森林游、鄉村游、觀光游、體驗游等旅游品牌,為全域旅游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三是注重處理好本地游與外來游的關系。繼續堅持“內外一起抓、大小一起上、長短一起謀、城鄉一起推”的發展思路,克服貪大求洋、舍近求遠的思想,先將城區附近346國道和興界路沿線的景區景點進行打造和包裝,推出5條以上短線旅游線路,由本地人游帶動外地人游,先起步、再做大、后做強。四是注重處理好內力與外力的關系。發展全域旅游既要充分發揮縣內人士和民營業主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也要采取走出去、引進來的辦法,大力開展旅游招商,引進國際國內知名企業來我縣開發旅游項目、參與旅游建設、打造旅游品牌、營銷旅游產品。

 

    (竹溪縣政協  李章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