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農村電子商務悄然興起,這極大促進了農副產品銷售,也有效方便了農村生產生活用品購買。但目前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中,也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一是電子網絡基礎設施較差。網絡分布不合理,接入速率低,運行質量差。尤其是在農村邊遠地區,由于網絡設施前期投入大,網絡經營效益差,因而網絡服務商都不愿去經營,即使有網絡服務商去經營,網絡用戶也需要支付很高的服務費,且難以享受滿意的服務。二是物流現代化水平較低。近幾年來,雖然農村物流業發展較快,但物流基礎設施的配套性、兼容性較差,缺乏與電子商務發展相配套的商業自動化、信息化、物流配送和供應鏈體系?,F有運輸型物流企業中,大多是帶有傳統貨運業色彩的“小貨運”,處于小弱散的狀況,整體實力不強,尤其是縣城與鄉鎮、鄉鎮與村組區域間物流服務還很薄弱。三是專業技術人才匱乏。電子商務最核心的環節是需要掌握信息技術又掌握商務規則的人來從事管理活動,但在農村范圍內,這樣的綜合型人才太少,同時因受多方面條件的限制,符合條件的人才也很少愿意長期留在農村發展。四是管理服務還存在一定差距。電子商務是一種新型商務模式,目前在縣以下還缺乏全面規劃指導和政策支持。同時,電子商務在管理上涉及部門較多,經信、商務、工商、交運、通訊等部門都有管理職責,由于部門管理合作機制運行不通暢,部門之間協調難度大,因而還存在管理和服務不到位的問題。
針對以上問題,特提出以下建議:
一、大力營造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環境。一是加強對農村電子商務的組織領導。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縣級是關鍵。因此,在縣級要成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日常領導機構,研究制定相關政策措施,統籌協調解決相關重大問題。同時,強化部門責任,及時處理電子商務交易、運輸、儲存等各個環節出現的各種矛盾。二是制定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規劃。堅持因地制宜、統籌規劃、合理布局,不斷提高電子商務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改善電子商務發展條件。三是成立農村電子商務行業性社團組織。成立農村電子商務協會,為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構建合作交流平臺,并充分利用行業協會自律行為,引導網商積極參與,誠信經營,促進電子商務健康發展。
二、努力發展與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相適應的農村物流。一是要完善農村物流運輸“最后1公里”支撐體系。實施“貨運班線+客貨聯盟”的運輸組織模式,即推行“干線甩掛運輸+鄉鎮貨運班線+通村客車對點銜接”的模式,充分利用農村綜合運輸服務站、通村客運公司等物流運輸網絡,優化物流運輸組織,提高物流的時效性和便捷性。二是要整合農村現有物流配送資源。充分發揮交通、郵政、快遞、供銷等物流資源,加快城鄉一體物流配送工程建設。在縣城建立分撥配送中心和配送站,鄉鎮設立快遞物流綜合服務站。以村村通客運、萬村千鄉農家店為載體,在村、社區、村落設立快遞物流便民服務點、投遞點和自提點。三是要不斷加強農副產品外包裝和倉儲工作。加快實現生鮮、易損物品物標準化處理,努力實現包裝與物流配送的專業化,不斷提高保質配送水平。
三、切實加強農村電子商務保障體系建設。一是加強農村電子商務政策扶持。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對經認定的電子商務平臺,參照國家相關政策,給予一定資金支持。將電子商務發展納入創業扶持政策范圍,對電子商務中小微企業和網商提供貼息貸款支持。制定獎勵政策,對電子商務企業在土地、稅收、金融、工商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同時,多方籌集資金,繼續對農村電子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給予扶持,并對農村網絡使用費給予適當補貼。二是建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基金。堅持市場運作,聚集社會資本,努力化解網商融資難題。三是加強農村電子商務技術培訓。結合農村科技培訓、扶貧培訓和職業培訓,積極開展農村電子商務知識培訓,努力提高農村應用電子商務的水平。同時,制定優惠政策,加快引進素質高和經驗豐富的電子商務技術人才,確保農村電子商務持續快速發展。
(秭歸縣政協 徐長江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