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農村土地管理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焦點和難點問題。農村土地管理是關乎民生的立足之本,它涉及到千家萬戶,涉及到農民的切身利益,關乎穩定與和諧社會的建設;關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戰略。長期以來,由于管理缺失,造成亂占濫用土地現象十分嚴重。農村涉土信訪量也明顯上升,人地矛盾更加突出,更加明顯。為此,特提出如下建議:
一、加大國土資源法律法規宣傳力度。加大宣傳培訓力度,促使干部觀念轉變,要深入農村廣泛進行有關政策的宣傳工作。充分利用“4.22”世界地球日、“6.25”全國土地日宣傳時節,結合縣電視臺、網絡全面宣傳國土資源法律法規,大力營造“共同管、科學用”的濃厚氛圍。通過舉辦國土資源政策專題輔導講座和集中培訓,組織國土資源宣講團赴各鄉鎮、社區、學校進行宣講,組織鄉鎮及村組干部進行輪訓。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拓寬廣大干部視野,增強各級政府組織依法依規管地用地責任意識,使社會各界,人民群眾充分認識到目前打擊土地亂占濫用的嚴峻態勢,增強群眾守法意識,強化群眾的監督職能,讓群眾自覺參與到打擊非法占用土地行動上來,形成保護家園、人人有責的良好局面。
二、科學規劃、正確引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合理安排和布局各項用地,加大規劃建設的宣傳力度,增強人民群眾的規劃意識,做到政府引導,群眾自覺,才能使農村宅基地管理和新農村建設用地管理步入一個良性的管理軌道。
三、規范農村土地審批程序。鄉鎮人民政府作為基層主管行政機關,建議把這一職責落實到各鄉鎮政府目標管理考核責任中去,像抓計劃生育一樣抓土地管理和耕地保護。嚴格依法審批農村村民用地,規范農民建房審批許可辦法,杜絕一戶多基,超標建房。
四、加大執法監察打擊力度。一是全面落實監管責任,縣人民政府年初簽訂目標責任狀,確定各鄉鎮政府為本行政區域國土資源管理的責任主體,將土地管理與干部任免、考核掛鉤,實行“行政主官負責制”,有效化解地方經濟增長與保護資源的矛盾。二是全面加大巡查力度,在日常巡查的基礎上,明確巡查時間、內容,把握巡查階段性、及時性和經常性三個環節,實現土地執法巡查“零缺位”、違法用地“零發生”的目標。三是全面覆蓋監管范圍,對各類項目用地定專人進行全程監控,嚴防批少建多、改變用途等違法行為發生。將設施農用地、臨時用地、閑置土地等納入監管范圍,嚴防以發展設施農業為名規避建設用地審批等違法行為出現。四是重拳打擊違法用地,加強土地執法日常巡查,貫徹對違法用地以預防為主、預防和查處相結合的方針,形成縣、鄉鎮、村、組四級動態巡查機制,將違法案件行為消滅在萌芽狀態。對重訪、集體訪和越級上訪案件實行“定人員、定時間、定要求”的包案處理責任制,上下聯動,重點處理,及時化解矛盾。就現階段的土地違法形勢而言,光靠國土資源部門自身的工作是遠遠不夠的,要實行在政府統一領導和指揮下,全面加強打擊力度,成立由縣政府牽頭,國土、公安、檢察、法院、建設、農業、林業、城管、供水、供電等部門協調配合的國土資源管理共同責任機制,指派專人形成聯合執法小組,將違法行為遏制在萌芽狀態。
(通城縣政協 魏自貴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