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竹溪縣政協組成調研組深入部分鄉鎮和縣直執法執收部門,對全縣依法行政工作進行了專題調查。
全縣依法行政工作成效明顯。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將推進依法行政放在政府工作和自身建設的重要位置,各鄉鎮、縣直各部門推進依法行政成效明顯(略),主要表現在:一是依法行政工作體系基本形成。二是行政決策機制日趨完善。三是行政執法行為逐步規范。四是政府職能轉變進一步加快,工作效能明顯增強。五是政務公開工作穩步推進。
調查發現也存在一些問題,表現為一是依法行政工作推進有上緊下松現象;二是依法行政理念不夠強烈有不按法定程序辦事現象;三是執法隊伍建設和保障能力有待加強;四是普法宣傳教育仍有盲區盲點,存在“信訪不信法”現象。
主要建議:
一是進一步加強依但法行政工作的組織領導,推進考核落實。一是要改進考核方式方法,提高依法行政考核在領導班子考核、政府績效考核中的權重,健全改善新形勢下依法行政工作考核方式,建立評議考核、督查考核等新機制,并更加注重考核結果的有效運用。二是鄉鎮和部門要按照縣政府要求,切實加大依法行政工作的重視,進一步健全完善由行政主要負責人牽頭的依法行政領導機制,認真研究制定本地本部門依法行政實施方案,層層分解工作任務,出臺落實具體措施,真正抓好落實。
二是進一步健全完善決策機制,推進科學民主決策。一是按照中共中央《關于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意見》的要求,堅持協商于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之中,積極組織開展政府協商、人大協商、政協協商等協商活動,不斷提升決策民主化水平。二是對涉及政府或政府部門的重大行政決策事項,應嚴格履行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的法定程序,完善聽證程序,推進決策的法制化、制度化。三是建立健全依法行政咨詢決策體系,學習發達地區,聘請知名專家和各界賢達為政府咨政,推行政府、部門、鄉鎮聘請法律顧問制度,創造條件讓他們提前介入重大行政決策、重要行政行為的論證階段,提高決策科學化水平。
三是進一步規范行政權力實施,強化制約監督。一是真正落實權力清單。各鄉鎮也按縣政府要求認真梳理職權、職責,形成權力清單并及時公布。二是健全縣委、縣政府對部門、鄉鎮行政權力監督的常態化制度和監督體系。紀委、組織部要對國有資產監管、政府投資采購、公共資源轉讓、重大建設項目、民生資金分配落實、項目審批實施等權力集中的部門實行分事行權、分崗設權、分級授權制度,嚴格執行重要敏感部門和事業單位主職、副職和中層在同一崗位工作滿10年定期輪崗制度。紀檢監察要健全問責方式,完善問責程序,對部門執法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的嚴格實施糾錯問責。三是積極推進政府部門政務、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等過程的公開制度,對群眾申請公開的,要依法在規定時限內予以答復。
四是進一步加大法制宣傳培訓和隊伍建設,提升法律意識。一是包括執法部門、新聞媒體在內的社會各界都應重視普法宣傳,采取群眾喜聞樂見、靈活多樣的形式大力加強法律宣傳教育,使學法普法蔚然成風。二是建立完善學法考核制度,特別是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探索實施領導干部任職前依法行政情況考察和法律知識測試制度。三是以加強學習培訓和隊伍建設為突破口,將依法行政納入干部教育和黨校培訓內容,每年對執法人員分期分批輪訓,公開招考招錄一批法制專業大學生充實到執法部門。
五是進一步提升法治能力,更好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一是鄉鎮和縣直部門要從依法治國的高度切實轉變觀念,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真正樹立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理念。二是要切實減化辦事程序,承諾辦理時限,增設便民窗口,簡省沒有意義的證明和蓋章,真正實現“一站式”、“零障礙”服務,變“坐等群眾來辦事”為“下基層主動服務”,變接待群眾上訪被動聽民情為干部“下訪”主動解民憂,讓群眾通過合法正當程序能夠少跑路、辦成事、解難題,通過依法辦事化解矛盾,高效辦事解決問題。三是應切實暢通信訪渠道,健全工作機制,創新信訪工作方法,規范信訪秩序,堅決打擊非法上訪、無理纏訪等行為,引導少數群眾逐步摒棄“信訪不信法”思想。
(竹溪縣政協 馮詩貴 彭勇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