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通城縣城市管理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管理方法不斷創新,執法效能穩步提升,綜合整治成效顯著,城區建設秩序不斷規范。但由于城市管理涉及面廣,基礎差、起步晚,還存在管理缺位現象,特別是“臟、亂、差”現象很不盡人意,社會反映比較強烈。表現在:一是專業性市場設置不全,導致流動攤販占道經營屢禁不止;二是整個城區沒有一個公共停車場,導致機動車輛亂停亂放現象比較突出;三是一些路段兩側沒有硬化,主次干道路面和排水設施因多方面原因破損維修頻繁;四是受利益驅使,私搭亂建現象屢禁不止;五是運輸車輛沿路拋灑建筑渣土、沙石;六是部分市民存在不健康、不文明的陋習。
究其原因,一是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二是城市管理投入不足,三是“創建“合力不夠,四是城市管理體制不優,五是市民城市意識淡薄。
為鞏固城市建設成果、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提出如下建議:
全民動員,全員參與。要在電視臺、報紙等各種新聞媒體開辟專欄,廣泛宣傳文明創建,讓全體市民知曉創建、關心創建、融入創建,培養市民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要積極開展城市管理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家庭“五進”活動,推進城市管理社會化,打造城管與市民互動的平臺。
強化措施,集中整治。要把文明衛生城市測評體系的工作指標和任務納入對城市管理工作中,實現“創建”與城市管理同規劃、同落實、同考核,確保創建工作常態化;要加大對違法建設、渣土運輸、夜市攤點、亂貼亂畫等方面的整治力度,解決城市環境“臟、亂、差”的問題;要完善城市管理考核機制,根據城市管理的目標、任務、要求,采取定向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考評。
落實機制,標本兼治。要整合各相關單位的資源和力量,建立職責明確、有統有分、相互協調的長效管理體制;要建立黨委、政府統一領導,職能部門各負其責,新聞媒體引導推進,廣大群眾積極參與的創建體制和工作機制;要建立“創建”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和年會制度,總結創建工作成果,深刻剖析問題,推動創建工作扎實有效開展;要健全基層網絡,合理下放城市管理權限,充分發揮村組、社區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嚴格落實“門前四包”責任制,真正形成上下聯動的城市管理模式。
理順體制,強化管理。要按照“建管分離、管養分離、重心下移、市場運作”的現代城市運行管理模式,堅持社會化、市場化、專業化改革方向,采取“誰投資、誰建設、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對城市道路、公廁、公交線路營運權、供水及垃圾處理、市政設施、綠化養護等城市公共“產品”建設、經營領域推向市場,逐年提高市場發包率,以經濟手段促進建設、養護水平的提高,逐步形成政府調控市場、市場引導企業、企業參與競爭的新的城市建設管理體制。同時,要強化管理,加大執法力度,在嚴格執法和依法行政上下功夫,不斷鞏固城市建設成果。
(通城縣政協委員 李國平 魏自貴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