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城縣政協委員在鄉村調研時,聽一位村支書介紹,他現在真有些無所適從。原來前一段時間村里參照其他村的做法進行環境衛生整治,開會討論衛生管理機制、經費保障機制等,可是在別的村行之有效,在他們村卻行不通,后來仔細一了解才明白,兩個村經濟實力、村民素質、鄉風民俗、生活習慣等幾方面都有較大差距,結果好事沒辦好,群眾意見很大,成了現實版的東施效顰。
不管是媒體宣傳的,還是領導推介的,先進村、典型人,他們好的經驗做法都是在特定環境下產生的,離開了那個環境,條件,不管不顧地照搬照抄只能事倍功半,出力不討好。因此在借鑒他人經驗改進我們的工作時,尤其是關系到群眾的切身利益時,更要慎之又慎。
借鑒他人的經驗做法是推動工作的重要途徑,可以讓我們少走彎路、不走老路。要想把別人的好經驗學到手,用得好,見成效,谷城縣政協委員建言:首先得知己知彼,量力而行。但現在許多領導干部能看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卻看不到自身的缺點和不足,喜歡“花團錦簇、姹紫嫣紅”,不喜歡“一枝獨秀、枯枝敗葉”,不能客觀評價自己的優勢與劣勢。由于認識不清,就會造成定位不準,無法選準參照物,學習別人的經驗,就只能是“照貓畫虎”,往往是畫虎不成反類犬。所以在借鑒經驗時,必須熟悉自己的真實情況,有哪些優勢和不足,了解別人好在哪里,與之相比還有多大差距。選擇基礎條件與自己相近的地區或部門的經驗做法,作為借鑒學習的標尺。
其次是辨證吸收,循序漸進。在借鑒他人的好經驗時,要從小處入手,逐個突破,以點帶面,進而推動整個工作。既要防止囫圇吞棗,全盤照抄,還要防止貪功冒進,脫離實際。近代辛亥革命曾試圖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資產階級政權,包括議會制、多黨制等,但由于沒有完成工業的社會化生產,加之兩千余年封建思想的制約,尚不具備資本經濟發展的條件,最后很快就在中外各種力量的攻擊下歸于失敗。
第三,要總結提升,形成長效機制。借鑒好經驗就如“移花接木”,嫁接后必須血脈相通,融為一體。借鑒來的好經驗也要經過加工消化后形成自己的特色,并建立長效機制,推而廣之。過去我們曾就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進行過激烈爭論,鄧小平同志就講到社會主義也可以有市場經濟,中國可以發展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事實證明,當前我們改革發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正是不斷總結經驗,不斷探索,形成自己的發展模式才實現的。
(谷城縣政協 王軒玲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