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綠滿荊楚”工程在全省各地開展的如火如荼,“綠色機關”、“綠色校園”、“綠色小區”建設方興未艾。竹溪縣政協委員建議,小區是城市的細胞,是居民的家園。建設“綠色小區”應大力推廣植物墻代替磚墻、水泥墻的環境保護措施,把園林引入居民小區,把封閉式圍墻改造成開放式柵欄、綠色籬笆、透視花墻,使小區與庭園風景融為一體。
委員指出,從園林美學和城市生態學角度來看,在街鎮小區推廣“綠色圍墻”,可凈化空氣、防止塵沙、減少噪音、改善小區生態條件、美化市容,不僅具有防護和觀賞價值,還有一定的經濟效益。
委員建議,營造“綠色圍墻”要科學規劃,分類建設、彰顯特色。如以安全和防護為主的植物墻,可選生長快、壽命長、枝連葉接、枝莖帶刺、抗污染的直立常綠樹和藤蔓品種,形成綠色圍墻或綠色籬笆,搭配種植觀花、觀果植物,形成一道別具韻味的綠色圍墻;臨街和道路兩側的圍墻,用絡石、紫藤等攀援植物附著墻面形成垂直綠化,可豐富小區綠化構圖的立面景觀; 矮墻、鐵柵欄可選蔓性薔薇、黃刺玫、花椒等帶刺鉤的植物,各種樹墻相連,可組成一條彎彎曲曲的“綠色長廊”。
委員同時指出,營造居民小區“綠色圍墻”,必須注重管理和養護工作,通過控制肥水、修剪等措施來調節植物生長度,并協調植株形態,充分發揮其防護、觀賞和實用效果,讓其城鎮建設一道新的綠色風景線。
(竹溪縣政協 李章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