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當陽城鄉居民用水一體化工程建設,在各級領導、職能部門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獲得顯著成效,順民心、合民意,是實實在在的德政工程、民生工程。但也存在一些隱憂:一是源頭污染依然存在,生態環境時遭侵害。二是供水成本逐漸上漲,影響企業良性發展。三是污水處理能力不足,工業排放監管乏力。四是居民節水意識不強,用水浪費現象嚴重。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點:
(一)水源保護措施待加強 。一是庫區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呈增大趨勢。二是畜禽養殖污染面在擴大。三是不良經濟活動破壞。飲用水源保護區內的農戶幾乎家家戶戶種植木耳、食用菌,這需要大量生長5—10年甚至15年以上的雜木。 據測算,每年要砍伐雜木近20萬株,使水源保護區生態環境越來越脆弱。四是開荒種田導致水土流失。水源保護區內人田矛盾十分突出,農戶普遍在坡地開荒種田,帶來土壤侵蝕和水土流失問題,致使水體質量下降。五是非法捕撈現象嚴重。近年來,保護區內仍有垂釣、捕撈現象存在,庫區魚類數量逐年減少,水體生物鏈遭到破壞。六是上游來水影響。鞏河水庫水源來自遠安曾家巷南山,分東西兩條支流,途徑遠安多地。上游遠安境內未采取有效的水源保護措施,高嶺土礦開采、居民捕魚等活動對鞏河水庫水質構成潛在威脅。
(二)供水管理系統待完善。一是原水計量辦法由原來按售水量征收改為按取水量征收。(取水量大約是售水量的兩倍)。加之原水計量誤差和引、輸、配水管道漏失,生產自耗,環衛、綠化、消防等社會公益用水管理、維護、使用缺位等原因,加大了供水量及成本。二是受制于國家扶持政策計劃指標的的供給,城鄉一體化工程只能分期分批實施,當前部分村組、社區對飲用安全水有期望無資金,還不可能飲用到鞏河水。三是二次供水管理尚不規范。新建小區供水工程由建設單位自行施工,存在設計不合理、材質不合格、安裝不規范和漏失不正常等問題。
(三)污水排放處理待完備。現我市污水處理能力為3萬噸/日,而城區生活污水排放量最高在6萬噸/日以上,大量未經處理的污水或滲入地下,或雨污同流入河,既污染地表水,又污染地下水,部分居民和部分地區抽采地下水,也就成了不安全水。少數企業工業污水不達標排放,個別企業甚至偷排進入污水管道系統,增加污水處理的負擔,導致更多污水無法處理。
(四)居民節水意識待強化。部分居民用水浪費現象嚴重。殊不知水并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黃河之水天上來”也有斷流的時候。如果無節制浪費,遇上干旱年代、枯水季節,城鄉居民用水安全必將遭受威脅。
為此,提出如下建議:
(一)強化措施,控制水源污染。嚴格控制庫區人口增長,大力增強庫區居民的環保意識;杜絕在保護區內從事垂釣、捕撈等可能污染飲用水源水體的活動;清理取締在飲用水源保護區內規模化畜禽養殖點;加強飲用水源保護區水源涵養及相關植被的保護和監管;完善鞏河水庫環境監測系統和水質狀況通報制度。建議:成立由市政府牽頭,市相關部門和廟前鎮政府共同參與的工作小組,形成聯動機制,聯合執法推進飲用水水源安全保障工作。同時,希望市政府和各職能部門積極爭取上一級政府和職能部門的支持,爭取兄弟縣(遠安)人民的配合,確保上游來水的安全,使上游來水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
(二)強化引導,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強力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引導村、社區籌措資金,打破利益格局,讓此項工程最大限度發揮作用。建議:新建居民小區供水工程納入建設工程項目審批管理,由自來水公司統一設計、施工和管理;對城區管網覆蓋區域內的自備井實行逐步引導、分類限時關停等措施。
(三)強化監管,提高污水處理能力。加快建設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盡早投入運行,提高污水處理能力。嚴格監控企業污水處理情況,使其達標排放,杜絕偷排污水進入居民污水處理系統。建立健全“違排”舉報查處機制。
(四)強化宣傳,培養市民節水意識。抓住“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等契機,大力宣傳水知識,引導全市居民了解水資源,保護水資源,珍惜水資源,增強節水意識;鼓勵居民合理用水、節約用水,培養一水多用的循環用水良好習慣。
(當陽市政協李敬東、民建當陽市基層委員會劉祖春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