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關于當陽市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及其思考

2015-01-19 22:43:42  
字體大?。骸?a href="javascript:;" class="font01">大


    當陽市是水利大市,全市水利工程已初步形成了以大中型工程為骨干,小型工程為補充,沮漳河、人工河、菱角湖堤防為主體的防洪、排澇、灌溉體系。這些水利工程絕大部分是建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多屬“三邊工程”,經過長時間的運行,加上投入欠帳等原因,水利設施老化失修,積病成險,呈現出水利工程建設標準低,病險水庫多、堤防隱患多,渠道老化失修嚴重、排灌設施老化失修嚴重、河岸崩塌嚴重。近年來,在國家、省市水利部門的關心支持下,當陽市通過“小型大規?!鞭r田水利基本建設,取得較好成績,榮獲全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先進單位,2012年度獲湖北省政府頒發的水利建設“大江”杯。

 

     一、基本情況

 

    (一)、加大投入興農建

 

    (二)、三統一分活農建

 

     以實施農田灌溉工程建設規劃為新起點,成立了由市長任總指揮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指揮部,提出了“統一規劃、統一資金、統一管理、分頭實施”的三統一分機制,全市“一盤棋”建設農田水利。

 

     統一規劃。根據統一部署和安排,完成了《水資源綜合規劃》《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水利建設規劃》和《農田灌溉工程建設規劃》,并以《農田灌溉工程建設規劃》統攬水利、發改、農業、農業開發、林業、國土等部門的水利項目規劃。

 

統一資金。當陽市加大財政投入的同時,大力整合農業開發、土地整理、以工代賑、農業、扶貧等涉農項目資金和民間社會資金,捆綁使用,形成合力,突破投入瓶頸。為確保資金安全,該市實行專戶管理制。由財政局對項目資金實行專戶管理,專賬核算,全程評審,跟蹤監管,確保資金花在刀刃上;實行市級報帳制。

 

統一管理。一是規范工程建設管理。實行水利工程建設質量問責制,設立質量監督管理機構,負責全市水利工程建設質量的檢驗和管理,確保工程質量安全。二是強化工程后續管理。實行農田水利建設與農民用水戶協會建設同步申報、同步實施、同步驗收的“三同時”制度,工程建成后,由項目主管單位按規定及時移交給水管單位或鄉鎮和農民用水戶協會,由其負責管護。

 

    分頭實施。在統一指揮下,各項目單位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優勢互補、各記其功、形成合力”的要求,精心組織,齊心協力推進農田水利建設。水利部門負責中型灌區、骨干工程、末級渠系工程和部分田間工程建設;農業開發部門負責田間工程和部分小型水源工程配套建設;國土部門負責土地整理項目工程;林業部門負責渠道、田間及生產道路的綠化。

 

    (三)、制度監管保農建

 

     農田水利建設是一項強基礎、管長遠的民生工程,為保證工程質量,當陽市一是制定《重點農田灌溉工程建設管理規定》,    二是推行農田水利建設簽證負責制。充分發揮項目法人、當地政府、農民群眾、監理單位的監督作用,加強農田水利建設管理。對一般性工程,要求至少有一方在現場跟班作業;對隱蔽性工程,要求監督各方全部到位,24小時“全天候”監督,并在進度表上簽字負責,作為工程驗收的憑證。若出現質量問題,施工單位無條件返工,直到合格為止,確保工程安全。

 

     二、存在問題

 

     1、投入與需求相差大。

 

     2、建設與管理失衡。當前,農田水利建設涉及水利、發改、財政、國土、農業、農業開發、扶貧等眾多部門,有些部門大多是一建了之,既沒有專門的管理機構,也沒有落實管護經費,把工程管理責任推給鄉鎮水管站或農民用水戶協會,巨額的工程管護費用,加劇了本無財源的鄉鎮水管站或農民用水戶協負擔,也使水利工程得不到有效管護。

 

    3、農民籌資投勞難度大。目前農村的青壯勞力絕大部分外出進城從事第二三產業,農民增收渠道不斷在擴大,農業經濟收入比重逐年下降,農民興修水利的積極性大不如以前。

 

    三、對策建議

 

     我國人多、田少的國情,決定了農田水利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農田水利建設事關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大局,關系到國家糧食安全、長治久安。為了從根本上解決農田灌溉“最后一公里”和“卡脖子”工程,實現“澇能排、旱能灌”的目標,為農業發展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撐和保障,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1、建立投入增長機制。資金投入是農田水利建設的關鍵。近年來,國家在農田水利建設投入上是成倍快速增長,但與繁重的農田水利建設任務相比,仍然是杯水車薪。對此,一是建議國家擴大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范圍,同時縣及縣以上政府提高配套比例,大幅增加農田水利建設投入;二是建議堅持依法治水,以法律的形式規定國家、社會、農民等責任主體在農田水利建設中的權利、責任和義務,實現社會化辦水利,如設立教育附加稅一樣,設立農田水利建設稅;三是建議國家按照補貼農業的辦法,安排專項資金,補貼農田水利建設,調動地方政府和農民群眾的積極性。

 

    2、建立統籌協調機制。目前,列入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范圍的縣(市區)都編制了縣級農田水利建設規劃,并統攬了所有的水利項目規劃,變“多龍管水”為“一龍治水”,取得了明顯成效。當務之急,縣及縣以上政府應建立健全涉農部門協調機制,加強農田水利建設的組織、項目、資金、招投標、施工、驗收等管理,防止規劃流于形式,發揮規劃效益。

 

    3、完善建管并重機制。工程管理的關鍵,是在于有人管事、有錢辦事。目前,工程管理主體有水管單位、鄉鎮水管站和農民用水戶協會等。為此,最緊要的是解決有錢辦事的問題,建議各級政府從農田水利建設投入中切出部分資金,建立工程管護專項資金,形成工程建設和管理良性發展的長效機制。

 

(當陽市政協  先志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