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完善基本藥物制度,提高醫療服務能力

2015-01-04 17:27:56  
字體大?。骸?a href="javascript:;" class="font01">大


    近幾年,當陽全面推進政府基層醫療機構綜合改革,鎮村兩級醫療機構全面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著實減輕了人民群眾就醫負擔。在改革帶給百姓紅利的同時,也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必須引起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視,努力把這件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一、當前基層醫療機構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推進基層醫療綜合改革與地方財政投入不夠匹配。

 

    基本藥物制度實施以前,衛生院的收入由醫療收入、藥品差價收入和政府補助三大部分組成,且以藥品收入為主(村衛生室也一樣)。藥品零差價銷售以后,基層醫療機構沒有了主要收入來源,對政府補助的依賴度提高了。我市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行綜合算賬落實財政補助,將中央和省級財政的各項補助打包計算,本級財政對基層醫療機構實際投入相對不足,各基層醫療機構普遍感到經費不夠,難以正常運轉。

 

    (二)醫療回歸公益性與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不夠匹配。

 

    由于醫療衛生行業人才成長的特殊周期性,各衛生院仍然聘任了部分人事代理人員和后備人才,這部分人員的工資福利等支出沒有納入“綜合算賬”范圍,全部由衛生院自籌經費解決。201310個衛生院年人均工資不足3萬元,村衛生室大部分村醫的人均收入也只有2.2萬元,均低于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前的收入水平,而鄉村醫生的工作量卻不減反增,醫務人員收入水平與其培養的高成本、執業的高風險、社會的高期待不適應。同時,各衛生院實施綜合配套改革后,獎勵性績效工資比例較低,醫務人員的收入與工作量聯系較為松散,沒有合理拉開收入差距,導致編制、工資的計劃性與醫療服務市場性之間的不平衡,一定程度上影響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再者,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執行的是7年前的醫療衛生服務收費標準,而醫療機構支出水平卻隨著物價不斷上漲,導致醫療衛生服務收入的計劃性與各項支出的市場性之間的不協調,影響了醫療機構的業務收入和醫務人員工作的積極性。

 

    (三)全面推動基層醫療事業的發展與人才需求不夠匹配。

 

    醫改幾年來,廣大群眾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釋放較充分,對醫療機構的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基層衛生人才短缺的問題就比過去表現得更為突出。目前編制偏緊、績效工資總額偏低、激勵機制、保障機制未能有效建立、生活條件沒有城區好等問題,仍然制約著鎮處衛生院人才引進長留,骨干人才缺乏、人員結構不合理、人才梯隊無法建立的問題嚴重。2013年為“就業最難季”,全市鎮處衛生院擬招聘34人,實際只招聘10人。全市145個村衛生室50歲以上鄉村醫生達 47.6%,60歲以上占7%;中專(含高中)學歷以下占28%;取得執業(助理醫師)或執業護士資格的僅17.8%。

 

    (四)群眾醫療需求與基層醫療服務功能不夠匹配。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醫療保障制度的建立,群眾“小病拖、大病扛”的現象明顯改變,對醫療服務的需求由看病就醫向健康服務、養生服務轉變。但現有基層醫療機構由于人力、物力、財力等因素仍然停留在疾病診治范圍,對廣大群眾潛在健康需求研究不夠,開發健康產業的市場不充分,不能適應群眾的更高需求的變化。

 

    二、關于完善制度、提高能力的建議

 

    (一)進一步加大統籌協調的領導力度

 

    隨著醫改進入深水區,平衡部門利益、加大財政投入、爭取政策支持等工作,將成為基層衛生工作乃至整個醫改工作的主要內容,而這些工作的順利推進單靠衛生部門之力已難以完成。只有各級黨委政府在全局協調、總體規劃、財政投入等方面進一步加強對基層醫療工作的領導力度,才能凸顯基層醫療工作在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進一步提升基本建設的保障水平

 

    一是多方籌資,將必要的基本建設和設備購置等發展建設經費足額預算并逐年有所增加,進一步體現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公益性。

 

    二是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補助、其他醫改資金和衛生事業投入經費按國家和省政府有關文件精神分項補助,進一步提高基層醫療機構醫務人員的積極性。

 

    三是加大全市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建設投入的力度,保障其運行經費的持續投入,扎實推進居民健康卡的發放與應用,提高醫療衛生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

 

    四是化解債務,提高非稅賬戶資金周轉速度。目前,10個鎮處衛生院尚有不少債務,建議對債務進行重新清理并鎖定債務,嚴禁產生新債。同時,進一步規范收支兩條線管理,為每個衛生院增加流動備用金,縮短上繳資金在非稅賬戶存留時間,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三)進一步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能力

 

    一是制定人才引進、培養的優惠政策。簡化招聘工作流程,放寬鎮處衛生院人才招錄引進的學歷和年齡等條件,引進實用性、留得住人才;加快建設衛生院職工周轉房,解決引進人才和市直醫療機構派駐人員的住房條件;建立完善鄉醫準入、退出機制,確保鄉醫隊伍充滿活力;完善養老保險制度,妥善解決好老年鄉村醫生的保障,穩定鄉醫隊伍;對取得執業助理醫師以上的鄉村醫生納入衛生院編制管理,按政策適當調增生活待遇。

 

    二是創新人才培訓模式。采取一般醫務人員的輪訓與骨干重點培養相結合、基礎理論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培訓方式,加大基層醫務人員的培訓力度;探索和當陽職教中心聯合辦學訂單式培養“留得住、養得起、用得上”的鄉村醫生。

 

    三是轉變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模式。積極探索全科醫生(團隊)與城鄉居民建立穩定的契約服務關系,提供連續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完善分級診療規范,推行基層首診負責制,建立轉診綠色通道,推動形成分級診療、雙向轉診、急慢分治就醫格局。

 

    (四)進一步優化基層醫療服務的資源配置。鼓勵社會力量開辦醫療機構,積極發展康復醫院、老年病醫院、皮膚病、口腔醫院等,滿足人民群眾個性化醫療需求,彌補基層醫療機構能力不足;簡化對康復、老年病等緊缺型醫療機構的立項、開辦、執業資格、醫保定點等審批手續。

 

    (五)進一步強化對基本藥物制度的認知宣傳。普及合理用藥常識,提高群眾對基本藥物制度的認知度和對基本藥物的信賴度,改變用藥觀念;進一步加強醫務人員的醫德醫風教育和科學用藥的指導與培訓,提高業務水平,切實改變用藥習慣;建立基本藥物使用和合理用藥監測考核評估制度,定期開展合理用藥分析和處方點評,切實降低輸液和抗生素的使用率,進一步提高合理用藥水平,降低次均診療費用,減輕群眾就醫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