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新洲區(qū)政協(xié)委員、民進會員 汪少英
愛國主義是對故土家園的依戀之情,是個人內心情感的自然表達,更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充分發(fā)揮我區(q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作用,對于弘揚新洲歷史文化,凝聚熱愛新洲、建設新洲的智慧和力量,培育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具有重要意義。
我是一名職校教師,紅安革命烈士陵園是學校定點的德育教育基地,我多次帶學生去那里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小小黃安,人人好漢;銅鑼一響,四十八萬;男將打仗,女將送飯”的雄壯景觀時常在腦海浮現(xiàn)。我曾以為,紅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除了紅安,別無其它。直到去年,教育局組織本系統(tǒng)的政協(xié)委員到林家大灣參觀,并讓我調研一下新洲十大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管理使用情況,我才知道,原來新洲就有這么多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而作為一名教師,一名政協(xié)委員,居然一直都不知道。一方面,我感到很慚愧,認為自己關心新洲不夠,知識面太窄;另一方面,我反思,為什么我們學校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要舍近求遠。經(jīng)調研和聽取匯報后才知道,我們缺的不是資源,而是宣傳和利用。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一、加大宣傳,提高知名度
新洲的優(yōu)秀歷史文化資源很多,特別是已命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有人物、有事件,具有教育和啟迪意義,應加大宣傳力度,使人人皆知。可在電視臺制作“新洲區(q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系列報道”節(jié)目,可利用新洲廣場、新華大廈門前的電子大屏幕,在清明節(jié)、烈士紀念日期間循環(huán)播放“新洲區(q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宣傳片,可制作“新洲區(q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宣傳畫冊,免費發(fā)放給機關、學校和社區(qū)。
二、創(chuàng)新方式,擴大教育面
結合我區(qū)實際,組織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拓展教育功能、擴大教育覆蓋面。充分利用節(jié)假日和重大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紀念日、入黨入團活動、舉行各種慶祝紀念儀式,組織豐富多彩、特色鮮明的主題教育活動,增強活動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響力,寓教育于活動之中。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一方面在每年九月三十日(烈士日)組織學校、機關、企業(yè)、群團組織及社會各界人士進基地參觀,聽有關歷史事件的講述(可聘用學生志愿者做宣講員),重溫抗日的血淚史;另一方面利用辦講座,辦展覽的形式,把基地的教育內涵宣傳出去。
三、深挖內涵,增強感染力
應加強我區(qū)紅色文化資源的系統(tǒng)性研究,挖掘并提煉基地的教育內涵,豐富教育形式,使教育既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又大眾化、接地氣,不斷把基地的文化資源轉化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資源。通過愛國主義基地的教育,凝魂聚氣,強基固本,凝聚社會共識的“最大公約數(shù)”。最大程度激發(fā)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青少年崇敬先烈、熱愛祖國、熱愛新洲的情感,使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凝聚成建設新洲的強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