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城縣趙灣鄉轄10個村,12757人、3032戶,版圖面積231.6平方公里(34.74萬畝),耕地面積10962畝,山地面積31.03萬畝。全鄉平均海拔1000多米,最高峰青龍山1584米。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關心和大力支持下,谷城縣趙灣鄉逐步形成了覆蓋全鄉的山區路網絡,使制約全鄉經濟發展的交通“瓶頸”問題得到基本得到解決,農民依靠交通環境的改善加快脫貧致富步伐的條件基本形成。
一、當前鄉道路建管工作現狀
鄉黨委、政府搶抓南河流域連片地區扶貧開發和谷西南交通大發展的機遇,狠抓農村公路建設,目前全鄉已基本形成了“一主兩翼、一個大循環”的交通格局。鄉境內共有公路主干道3條,交通線路25條,總里程達245公里,其中已硬化119公里,砂石路126公里,新建橋涵12座。90%的行政村有村村通水泥路,60%的自然村有通組水泥路。其中通村水泥路路面95%以上為3.5m寬,18-20公分厚。119公里公路中有50公里納入了國家管護計劃,鄉政府與各村簽訂了道路養護工作責任狀,明確了工作職責和任務,10個村均成立管護隊伍,負責公路日常養護。 對未納入養護計劃的69公里路段,鄉政府采取鄉、村自籌資金負責養護,基本達到晴雨通車。
二、當前鄉道路建管工作的主要問題
1、山區村通村水泥路的建設成本平均高于平原、丘陵村。平原鄉鎮修建3.5米寬、20公分厚的水泥路每公里建設成本平均20萬元,而趙灣山區修建同標準的水泥路由于路基基礎差,涵洞、排水、護坡、擋墻防護工程偏多,材料運距遠,山高石堅、坡陡彎急,建設難度大,致使施工成本高,每公里建設成本平均達27萬元左右,比平原鄉鎮要高出35%以上。而國家獎補標準低,鄉村配套能力有限,資金缺口大,工程難啟動。比如趙灣鄉青龍山村通村水泥路建設計劃是13.657公里,現有道路路基寬度達不到建設要求,經概算改擴建路基每公里需要投入10萬元,實施通暢工程每公里建設成本需要26萬元,而國家現行的獎補標準每公里10萬元,每公里需要自籌20萬元,鄉現有財力十分困難,還要全額籌措所有建設資金,滿足國家現行“先建后補”的政策要求,資金缺口過大,工程很難啟動。
2、村村通規劃只要求通村水泥路通到村委會,斷頭路多。趙灣鄉2006年來由之前的26個村合并為現在的10個,原有道路無法串聯起來,居民點與居民點之間,居民點與中心村之間還有50公里道路網絡不暢通,導致出現了大量的斷頭路,形不成區域循環,影響了公路整體效能的發揮。
3、國家納入養護計劃少,資金不足。趙灣鄉面積大、公路線路長,受特殊地理地貌影響,夏季易發山洪泥石流,公路經??宸?、水毀,公路養護難度大。在已硬化的119公里中,只有50公里納入國家養護補助范圍,尚有69公里由鄉內自籌資金養護。同時,國家養護補助資金少,相差部分鄉村兩級無力承擔。按現行政策每公里為1000元,其中鄉承擔300元,村承擔200元。全鄉需養護的119公里,鄉、村要出資59500元,這部分資金無著落。
三、關于趙灣道路建設和養管建議
1、要求上級加大對趙灣公路建設的扶持力度。一是合理制定規劃,大力支持循環公路建設,把村與村之間、居民較多的組之間的“斷頭路”建設一并納入通村公路建設規劃。急需打通趙灣鄉與接壤的紫金鎮、南河鎮、南漳縣李廟鎮、??悼h的黃堡鎮經濟循環路里程190公里。二是趙灣鄉內還有10個組不通公路,里程達30多公里,需要交通部門納入計劃,統籌考慮解決山區群眾出行難的問題。三是需要提高對山區硬化公里的補助標準。
2、加大對趙灣的公路養護力度。一是提高養護資金標準,減輕鄉、村壓力。二是增加養護里程,把趙灣鄉近年來新硬化的公路納入養護計劃,真正把農村公路建好養好,把管護山區農民切身利益的好事辦實。
(谷城縣政協 薛明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