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武漢嘉園小區廣場上,一群人正在音樂聲中翩翩起舞,卻突然被從天而降的糞便潑了個滿頭滿身。原來,樓上的住戶不堪噪音的長期干擾,加上多次交涉無果,最終采取此舉泄憤。領舞的熊大媽坦言,她們與2號樓業主們的矛盾已經持續了1個多月。由于嫌她們噪音擾民,樓上住戶曾投擲過硬幣、碎石,雙方還發生過口角,但用大糞作“武器”還是第一次。
隨著社會的進步、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對茶余飯后的精神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追求。為此,不僅在城市的社區或廣場,就是目前在許多地方的農家小院內外,城鄉居民以廣場舞、健美操等為形式的業余文化娛樂活動應運而生,著實給人們的身體健康和身心健康帶來了好處,有力地彰顯了社會的和諧進步和當今群眾的業余愉悅生活。
但是,無論廣場舞參與者有多少,有多少居民支持、熱愛、參與這種大眾文化形式,它總得有個邊界。一是時間邊界,即不能影響別人的工作和休息;二是空間邊界,即不能位于居民區和辦公區。從道德層面講,就是要尊重別人,尤其是要尊重別人的視覺和聽覺。由此可見,發生在武漢的“潑糞廣場舞”一事,便是居民生活尋求安靜和居民文化擾民之間的沖突表現。
怎樣減少或杜絕上述不良現象,谷城縣政協委員建言:應該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首先應積極倡導城鄉廣大居民文明健身、科學健身、和諧健身,為公眾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健身環境。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包括文體部門、鎮、村、社區應結合各地廣場舞活動場所管理現狀,主管文體的部門聯合環保局、公安局、城管局、鄉鎮文化站等共同調研、制定了城鄉居民廣場舞活動場所管理公約,做到有章可循。其次要積極為廣場舞者提供、協調必要的場所。谷城縣政協委員看到,不少跳廣場舞的都是上了年歲在大爺大媽,活動場所都是自己找的,大都在有些場地寬敞的單位門前,有的還在路邊,音響器材也都是自己掏錢購買的。第三應為他們建立檔案,便于管理、溝通、協調。目前活躍在城鄉的廣場健身舞者,是誰在組織、牽頭,管理部門知道的不是很詳盡,管理起來也有難度。第四應主動對他們進行管理、培訓。包括已經開展的免費培訓,還應繼續進行深入開展。管理方面主要包括時間上盡量合理科學,做到相互理解、支持、包容;二是伴奏音樂要積極向上,聲音要控制在規定分貝以內,做到健身不擾民;應合理選址,注意安全,盡量遠離公路、畜禽養殖基地、敬老院、衛生院、人群密集的社區和車輛來往多的地帶;嚴格遵守活動時間,健身時間控制在上午7點以后,晚上20:30之前。在中考、高考等特殊時期,暫停廣場舞活動。
(谷城縣政協 王軒玲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