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是黃岡市“城鄉一體化”試點縣市。今年4月,武穴市政協就武穴市新型城鎮化建設情況開展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武穴市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基本情況
一是由粗到精,科學規劃顯特色。武穴市按照“一主、四區、兩特色、一百個新型農村社區”的四級城鎮規劃體系,立足“一江一山一湖一港城”的特色,編制了主城區、鎮區、新型農村社區和文化小鎮規劃,實現了全市發展品位的提升。
二是由弱到強,產城融合夯基礎。產業發展是城鎮化建設的有力支撐。武穴市依托區位特點和資源稟賦,突出“雙強雙興”,推進“三大行動”,加快產業聚群發展,推動了城鎮建設,使成都彩虹、浙江東陽集團等上市企業紛紛落戶,為武穴產業園區聚集了底氣。
三是由亂到順,齊抓共管凝合力。成立了新型城鎮化建設工作綜合協調機構,負責協調、督辦、處理城鄉規劃、建設、管理與經營等工作中的問題與矛盾。同時實行一月一碰頭、一季一檢查、半年一通報制度,齊抓共管,實現了城鎮化建設由亂到順的好轉。
困擾武穴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深層次問題
一是城鄉發展不均衡。受條塊分割的行政體制影響,區域發展不夠平衡,鎮與鎮之間、村與村之間、農戶與農戶之間的差距較大,聯動效應較弱。
二是城鄉并軌難題多。長期的二元戶籍制度,帶來了明顯的城鄉差距,戶籍管理、社會保障、計劃生育、退伍安置等政策在城鄉分割,造成了農村的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設施與城市差距較大。
三是鎮村建設有斷腿。“騎路建設”的集鎮多,小城鎮、村莊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比重偏低,中心城區基礎設施配套不足,城市人口密集、交通擁擠、管網老化等“城市病”和環境污染、缺水少綠問題日趨嚴重。
四是資源約束需解決。企業轉型升級,減少了勞動力吸納量,而農村勞動力由于勞動技能、就業觀念等制約,阻滯了轉移步伐;城鎮建設用地指標與實際需求相脫節,土地調整置換措施尚不完善,限制了城鎮化規模的擴大。
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對策思路
一是構建城鄉產業發展格局。建議市政府出臺《關于推進工業強市戰略加快五大產業轉型升級的意見》,推進“五大產業”與信息化融合,與大型企業對接,與科研院所合作,促進工業轉型升級。
二是促進農村勞動力就業轉移。建立健全覆蓋城鄉的就業服務體系,打造功能完善、平等競爭、城鄉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形成城鄉勞動者平等的就業制度。建立進城農民的醫療、事業等保障制度,為勞動力轉移提供制度保障。
三是協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認真策劃落實好農產品龍頭企業和現代農業加工園區項目建設,奮力推進現代農業發展躍上新臺階。切實抓好科技入戶、陽光工程、就業培訓等農民增收項目建設,促進農村勞動力科學轉移。
四是加強城鄉管理,優化人居環境。深入推進“城管會戰”工作,全面實行網格化管理,堅持由城區向鎮區延伸,鎮區向農村新型社區延伸,加強對市容市貌、鎮容鎮貌的監管,營造良好的城鄉生活環境。
五是創新城鎮建設投資體制。規范和完善城鄉土地市場,最大限度發揮城鎮土地資產的效益,建立企業用地出資臺賬制度、農村產權交易制度和宅基地退出機制,實現城市資本和農村土地資源互惠共享。
(武穴市政協 余輝 林超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