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為改變我縣基礎教育落后的局面,保障受教育對象都能接受到應有的義務教育,縣委、縣政府積極爭取國家一系列扶持政策,如:
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完善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實施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集中開展危房改造、抗震加固,實現城鄉中小學校舍安全達標;改造小學和初中薄弱學校,逐步使義務教育學校師資、教學儀器設備、圖書、體育場地基本達標;改擴建勞務輸出大省和特殊困難地區農村學校寄宿設施,改善農村學生特別是留守兒童寄宿條件,基本滿足需要。
義務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工程。繼續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吸引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從教;加強農村中小學薄弱學科教師隊伍建設,重點培養和補充一批邊遠貧困地區急需緊缺教師;對專科學歷以下小學教師進行學歷提高教育。
農村學前教育推進工程。支持辦好現有的鄉鎮和村幼兒園;重點支持貧困地區充分利用小學富余校舍和社會資源,改擴建或新建鄉鎮和村幼兒園;對農村幼兒園園長和骨干教師進行培訓。
這些工程的實施,對改變學校基本建設滯后,保證受教育對象順利完成學業、保證教師隊伍健康、穩定發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筆者通過調查23所中小學,走訪175名教師、3600多名學生,查看102個教室、73個學生宿舍后發現,在學校建設外形美麗的同時,也還存在著內在的瑕疵,需要政府出面爭取予以解決。主要反映在學生教室和寢室普遍沒有配置必要的清涼、取暖設備,仍然處于冬天不暖、夏天不涼的落后狀態,影響了學生學習、生活和教師教學。據統計,全縣現有中小學70多所,720多個個教學班,在校中小學生約4萬多人。筆者調查發現,無論是平原還是山區,教室、宿舍安裝空調設備的屈指可數。每年5月中旬至6月底,大約一個半月時間,學生要擠在悶熱的教室里上課、寢室里休息,11月至次年1月上旬,大約70天時間又是在沒有取暖設備的環境里度過,這些不利因素,很大程度影響了學生的健康成長。
為解決上述問題,筆者建議:各級政府對未來教育投資取向,除了繼續爭取現有項目扶持投資以外,應報請上級政府新增“冷暖工程”建設投資項目,逐步將中小學校學生教室和宿舍裝上空調,讓學生夏天可消暑、冬天能取暖,感受到現代學校文明的氣息。當然,完成這項工程這也是一項巨大的投資,單靠政府買單也不現實。筆者之見,“冷暖工程”設備可以采取由政府牽頭鼓勵一部分大型企業對口援助或社會愛心人士公益捐助的形式加以解決,以減輕政府的投資壓力,電力消耗經費需一并納入當地政府教育投入經費追加預算,嚴格核實后由縣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每年分期直接劃撥到所屬學校。同時,審計、人大、政協要加強對劃撥經費的使用情況定期進行審計和監督,確保經費用到實處。
(谷城縣政協 薛明元 丁雪鋒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