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怎樣讓沼氣更有“朝氣”

2014-09-15 01:01:30  
字體大小:【

 

    沼氣池推廣是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今年以來,谷城縣政協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美麗鄉村建設,組織縣政協委員對全縣沼氣池建設和管理情況進行了專項視察,從中也發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有待加以解決。


    一、基本現狀


    谷城縣自2001年實施農村沼氣建設項目以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各級農村能源系統和廣大建池農戶的共同努力下,農村沼氣建設實現了新的跨越,全縣132142戶農村群眾中,已建成戶用沼氣池1.5萬戶。我們通過視察發現,目前已建成的沼氣池能正常使用的還有9200戶,損毀的3200戶(其中可修復使用的1810戶,確認報廢的2600戶)。


    二、前期做法


    一是宣傳引導。通過技術人員上門講課、科技下鄉宣傳材料發放、報刊媒體報道等多種宣傳途徑,讓農民了解沼氣、使用沼氣;二是資金保障。縣財政每年安排專款保障中央投資沼氣工程的配套資金,同時積極鼓勵沼氣后續服務體系建設;三是勇于嘗試。大膽引進新型工藝、創新沼氣后續服務發展模式,不斷提升沼氣建設的發展水平。四是督促檢查。對農村沼氣項目實施情況進行督促檢查,及時掌握工程動態,對項目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意見,確保工程質量與進度并進。


    三、目前存在問題


    (一)適宜建池農戶越來越少。一個10立方米的沼氣池,需要2-4頭豬的糞便才能滿足原料需求,而具備這樣條件的農戶越來越少,因此適宜建池農戶正在逐年減少。


    (二)勞動力短缺。現階段,全縣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留守在家中的多是老人、婦女、兒童,導致對沼氣池的管理不當,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沼氣池作用的發揮。


    (三)“三沼”綜合利用不到位。沼氣池的作用的充分發揮,有賴于“三沼”綜合利用,從視察的情況來看,目前沼氣池綜合利用率均不高。


    (四)農戶自籌資金困難,配套“三改”不高。按照國家政策,每口沼氣池建設資金(配套“三改”),財政只補貼原材料及灶具,建池農戶還需自籌部分資金建設“三改”,多數農戶自籌不夠,“三改”配套率不高,影響了沼氣池的建設。


    (五)建池選點不合理。個別地方沒有按照適宜建池農戶的條件去安排指標,致使建成后的池子閑置。


    (六)建池成本高。交通便利、條件較好的地方,農戶建設成本相對低一些,而交通不便、建設條件差、原材料運輸困難地方,農戶建池成本高,影響了農戶的建設積極性。


    (七)沼氣池建設及使用安全問題。部分沼氣用戶安全防范意識不強,疏于防范,不按照《農村戶用沼氣池安全管理使用手冊》內容進行操作,沒有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沼氣使用意識,在使用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上述七個方面制約了沼氣池建設的發展,致使沼氣沒“朝氣”效益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四、建議


    (一)由單一建設農村戶用沼氣向大中型、小型沼氣池工程轉型。近幾年,受生豬市場價格波動、養殖飼料成本的增加和青壯年外出務工人員增加等因素的影響,農村以戶為單元的畜禽散養逐年減少,反之,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后,在一部分養殖項目的帶動下,集中規模化生豬養殖小區和養殖場相繼誕生,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市場供給。因此,以農村戶用沼氣為主的農村生態能源建設已經不能滿足當前能源建設的需要,建議從單一的戶用沼氣向發展大中型、小型沼氣工程轉型,實行沼氣工程集中供氣,沼肥還田,解決規模化養殖畜禽糞便造成的環境污染,實現廢棄物最大程度的資源再生利用。


    (二)注重由基礎性建設向建管并重轉型。農村沼氣建設后期管理與服務抓得好壞關系到經濟、生態、社會等諸多方面效益的發揮。目前,部分沼氣建池農戶只建不管(或不會管),致使農村有些沼氣池成了“閑置池”、“病態池”,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農村沼氣建設的深入、健康發展,因此,要把沼氣池的后期管理與服務作為重點。通過政府扶持、建管結合,市場運營、自主管理、以建養管、以管促建等多種途徑和形式,建立健全農村能源服務網絡服務體系,解決農村沼氣易建難管的矛盾,促進農村沼氣建設可持續發展。


    (三)探索由單一的農村能源供給向多能互補的能源建設轉型。當今的農村生態能源部門已不再是上世紀90年代以前的“沼氣辦”,要摒棄“就沼氣論沼氣”的單一農村能源發展模式,農村能源包括風能、太陽能、小水電、生物質能等多個領域。要逐步探索形成以沼氣建設為主線,多能互補、齊頭并進能源建設新格局。


    (四)推進由單一的沼氣能源利用與綜合利用并舉。沼氣作為能源可替代柴禾、煤、電、成品油(氣)是毋庸置疑的事實,但是,僅就直接取代能源供給還不能完全體現沼氣池建設的綜合效益。必須把“三沼”(沼氣、沼液、沼渣)與種植、養殖業有機結合,擴大使用規模、范圍,形成“豬—沼—地”、“豬—沼—林”生態農業模式,充分發揮沼氣及其發酵剩余物在農業生產中的效益。


    (五)大力普及沼氣使用知識和安全常識。隨著沼氣池覆蓋面的擴大,農村中小學校要把沼氣池建設及沼氣使用技術、安全常識作為補充教材引入教學活動之中,讓更多的人對國家推出的沼氣建設有一個全方位的了解。


 (谷城縣政協  薛明元 周發虎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