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期間,我縣組織部分政協委員進企業、進社區聽取意見時,招工、就業問題成為群眾反映最突出問題之一。
“兩難”同時并存,制約可持續發展。
近幾年,城鄉勞動力結構性矛盾越來越突出。不少地方出現出現“抱著水缸喊渴”的現象,中部幾省尤其突出,嚴重制約了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
招工難,招工變求工。幾乎所有企業都反映,現在企業最突出的問題是:工廠招工難,特別是招收經過系統學習培訓的技工難上加難。一位企業老總說,我廠產銷情況很好,本想再建一分廠,但因怕招不到熟練技工,只好擱淺投資。
就業難,難于上青天。而很多社區居民和農民群眾則反映:子女就業難,特別是剛大學畢業的子女就業難上加難。有位社區干部說,我們社區今年大學畢業生就業率不到50%,一些父母心急如焚,尋求社區就業援助。
湖北科教發達,素有興學重教之風,是全國三大教育中心之一,但職教方面明顯落后。上網查了一下資料,看到這樣一組數據,深感震驚:由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為主,就全國“十一五”規劃的國家級課題“區域職業教育均衡發展”進行研究統計的數據表明:全國中等職業教育,生均預算內事業費全國平均4476.80元,湖北最低,人均1778.80;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全國平均1210.20元,湖北最低,人均204.60元;中等職業教育辦學條件達標情況最好的是上海、廣東和浙江,湖北是全國最后的六省之一。
率先破解用工荒,增強區域競爭力。
上述情況,目前全國各地都有不同程度存在,誰率先解決,誰就能率先成為企業福地。我省要提高區域競爭力,應學先賢張之洞、王世杰,職業教育應跨越發展,走向前列。
1、加大投入,提高中等職業教育水平。利用我省教育底蘊雄厚優勢,打造一批職業教育“名學校”、“名專業”、“名學生”。
2、整合資源,調整省屬高校專業結構。特別是加大省屬高校的專業配置與市場需求的契合度,不僅可緩解技工荒,還可提高就業率。
3、搭建平臺,加強成人再就業培訓。省市縣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完善職業培訓補貼政策,建立以縣級培訓機構為主體,各級各類學校和社會培訓機構為補充的職業技能培訓網絡,增強閑置勞動力再就業技能。圍繞地方主導產業,全面推行定單培訓、定向培訓和委托培訓,實行按需定培。
(崇陽縣政協研究室 王國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