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強力抓好綠色產業引領區建設  推動竹溪綠色發展走在前列

2014-09-15 01:01:25  
字體大?。骸?a href="javascript:;" class="font01">大

 

政協竹溪縣委員會


    推動轉型發展,實現綠色崛起,綠色產業建設是核心。3月份以來,竹溪縣政協圍繞“綠色產業引領區”建設進行了廣泛調查。調查認為,建設十堰綠色崛起示范縣,需要正視建設的難點,找準支撐點,培植示范點,打造興奮點。


    一、建設十堰綠色崛起示范縣難點在哪里?


    (一)需要深刻理解綠色崛起科學內涵。去年5月,市委市政府授予我縣“十堰綠色崛起示范縣”發展大旗,并確立了“綠色產業引領區、生態城鎮示范區、省級物流集散地”的建設目標。綠色崛起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態恢復,其要旨是以生態保護為前提,以經濟崛起為核心,以文化建設為支撐,以社會建設為基礎,以政治建設為保障,以最小的環境代價和最合理的資源消耗獲得最大的經濟社會效益,推動一個地區在青山綠水中異軍突起跨越發展的、具有區域特色的科學發展模式。站在這一高度上,反思竹溪的發展,是有強烈的現實意義的。很顯然,“綠色崛起”中的關鍵,就是“綠色”?!熬G色”是竹溪的特色,也是竹溪的優勢;“崛起”是竹溪的奮斗目標,也是竹溪努力的方向;“示范”是推進方式,也是發展路徑。


    (二)需要準確把握綠色崛起工作重點。建設十堰綠色崛起示范縣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其立足點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構建秦巴山區綠色生態屏障;著眼點是策應區域性中心城市戰略,打造十堰西南部的重要戰略支點,讓竹溪成為十堰“一核多支點”的重要一極;出發點是發揮竹溪比較優勢,探索一條體現竹溪特色、符合竹溪實際的綠色發展之路,促使竹溪綠色發展走在前列;落腳點是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建設美麗和諧幸福的生態新家園。


    (三)需要正視綠色發展任重道遠。歷年來,我縣推動綠色發展的步履堅實,既有成功的喜悅,也有沉痛的教訓。從造林綠化、消滅荒山,榮獲全國造林綠化先進縣,到退耕還林、大興茶葉產業,斬獲“中國有機綠茶之鄉”、“中國茶葉名縣”等殊榮;從推進工農對接,建設生態經濟大縣,到建設十堰綠色崛起示范縣,綠色產業體系初顯雛形。多年的實踐證明,什么時候綠色與產業結合的越緊密,竹溪發展的成果就越顯著。但是,從我縣綠色產業的現狀來看,既有優勢,也有短板;既有基礎,也有硬傷。在綠色產業發展規模上是“版圖的大塊頭,經濟的小個子”,滿天星星沒月亮;在綠色產業發展結構上是“小而雜、品種全”的散放,沒有“一品獨大、一柱擎天”的集約,品種多、規模小、批量小、效益低;在龍頭企業上,規模小、檔次低、發展慢,自我積累、自我發展能力弱;在企業家隊伍建設上,外地高素質人才引不來,本地企業家不注重學習和提高,小富即安,小成即滿,小農思想嚴重;在產業鏈條上,產業、企業、農戶、市場沒有形成有效對接,工業與農業、企業與市場脫節;在綠色產業發展效益上是“品牌有名”,“收益不大”,“大品牌”沒有產生大效益。因此,建設綠色產業引領區前景廣闊,道路漫長,充滿挑戰。


    二、怎么建設綠色產業引領區?


    (一)轉變思想觀念,以科學的發展理念引領綠色產業建設。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思維的高度決定工作的力度。建設“十堰綠色崛起示范縣”為我縣提出了新的目標和新的方向,也為各級干部轉變思想觀念、提振精神區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樹立轉型發展的理念。堅持把綠水青山當作金山銀山,把“保護就是發展、綠色就是財富、文明就是優勢”的理念融入到干群的思想和行動之中,通過思維、舉措的轉型帶動發展的轉型;二是要樹立綠色發展的理念。要以建立政府績效考評機制為契機,優化考評指標,調整考核指揮棒,讓鄉鎮以更高的標準、更高的要求創造更多的綠色GDP、民生GDP;三是要樹立統籌發展的理念。著力突破思維定勢、條條框框、環境制約、條件門檻,樹立“一切為了綠色崛起、一切服從綠色崛起、一切服務綠色崛起”的新理念,以更加開闊的眼界、更加開闊的思路、更加開闊的胸襟,更加開放的政策,推動縣域經濟在綠色崛起中的大融合、大開放、大發展。四是樹立持之以恒的發展理念。只要是老百姓支持的產業,發展已有基礎的產業,能夠強縣富民的產業,認準了就要咬定目標,持之以恒,一抓到底,不動搖、不折騰、不松勁,必將成為支撐一方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二)明確發展重點,以科學的產業定位引領綠色產業建設。生態是綠色崛起的基礎,產業是跨越趕超的支撐。對于我們這樣地處偏僻的貧困縣,發展綠色產業更要定位準確,重點突出,所建設的綠色產業引領區必須是十堰起點最高的、發展最好的、首屈一指的。為此,要進一步厘清竹溪什么品種可以在全市獨樹一幟,什么產業可以在全市引領發展潮流,什么經濟可以在全市獨占鰲頭,什么產業可以富民強縣?那么,從我縣現實基礎、產業優勢、功能劃分、發展潛力、綜合實力分析,在第一產業方面,應確立以茶葉為主導,藥材、魔芋、木本油料、原生態養殖為骨干的“一主四大”綠色產業發展定位;在第二產業方面,應堅持擴大總量與優化結構并重,提升傳統優勢產業與發展現代新興產業并舉,以民營工業園區為主體,推進綠色食品加工產業園、生物醫藥加工產業園、高新技術工業園建設,發展壯大清潔能源、特色農產品加工、生物醫藥、節能環保建材等四大工業集群,形成“一區三園四集群”的工業經濟發展新格局;在第三產業方面,立足我縣生態資源優勢,以宜居、宜業、宜游為根本,以“游世外桃源,觀森林美景,吸天然氧吧,品竹溪美食”為主打品牌,大力抓好景點游、美麗鄉村游和生態農莊游,讓竹溪成為生態功能完善、發展活力強勁、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休閑旅游圣地。


    (三)注重統籌結合,以科學的發展方式引領綠色產業建設。目前,我縣一、二、三、四產業沒有統籌,融合發展,沒有形成產業集群,缺乏發展合力。一是要統籌生態與產業建設。按照“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發展方向,以發展綠色生態產業為導向,堅持“工農對接”發展思路,走內生型資源開發路子,不斷優化經濟結構,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立足綠色發展,加快推進綠色農業、綠色工業和綠色服務業跨越發展,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全面共贏;二是統籌經濟與社會發展。以“兩區一地”建設為目標,堅持產城結合,文旅共融,城鄉互動,統籌推進經濟、生態、城鎮、文化、民生、社會事業建設,實現生產集聚化,產業特色化,城鎮生態化,物流現代化,城鄉居民均等化;三是統籌領導力量。建議縣委縣政府成立 “兩區一地”統籌建設委員會,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親自任指揮長,下設若干工作組,由縣級領導掛帥任組長,分工協作抓好推進工作;四是統籌節約土地資源。政府對引進項目要嚴格把關,對企業用地規模要進行嚴格控制,防止企業借發展之名行圈地之實,決不能出現“政府花了錢,農民失了地,企業發了財,社會不穩定”的現象;五是統籌本土和外地資源。堅持內資外資一齊引,培育本地企業家與引進外地企業家、強化企業內部管理與學習外地先進管理經驗相結合,注重培植本土企業、本土能人,全面提升企業家隊伍素質。


    (四)實施創新驅動,以強勁的競爭能力引領綠色產業建設。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支持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鼓勵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推進技改擴能,推動企業組織、制度、技術和管理創新,促使企業由家族企業向現代企業轉變,由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由簡單生產向系列開發轉變,提高綠色產業市場核心競爭力,擴大市場占有份額。要大力實施品牌發展戰略,按照綠色崛起產業定位,培植一批有內涵、品質好、叫的響、做的大、帶動強的品牌產業、品牌企業、品牌產品,使之成為引領竹溪綠色發展的旗艦。


    三、如何保障綠色產業引領區建設?


    (一)夯實綠色根基。全縣上下應把“生態決定生死、綠色決定未來”理念植根于發展的每個環節,外修生態,內修人文,打牢綠色發展基礎。堅持生態林、景觀林、經濟林“三林并重”,持之以恒地抓好植樹造林、庭院綠化、道路綠化、河灘綠化、封禁治理、產業基地、森林景觀建設,實現庭院花果化,道路林蔭化,農田林網化,山地森林化,城鎮園林化,充分展示竹溪的自然之美、綠色之美、生態之美、和諧之美。


    (二)突出規劃引領。實施綠色崛起發展戰略,需要搞好縣內頂層設計,制定路線圖和時間表。各級各部門要強化規劃引領意識,按照建設“十堰綠色崛起示范縣”的要求,聘請一流團隊,對“綠色產業引領區、生態城鎮示范區、省際物流集散地”進行全面系統規劃。堅持以科學規劃為龍頭,以系統規劃為統領,以專業規劃為指導,以修建性規劃為藍本,克服“指點江山、即興發揮”的決策。在規劃實施過程中,嚴格實行規劃紅線、藍線、黃線“三線管理”,著力提高“兩區一地”建設水平。


    (三)注重招商效益。在招商思路上,遵循“三多一禁止”原則,即多引進投資數額大、就業帶動能力強、社會效益好的項目;多引進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生態環保水平高的項目;多引進業內影響大、管理理念先進、示范能力強的知名企業;堅決禁止污染項目進入竹溪境內。在招商措施上,堅持生態招商、綠色招商,堅持“招商”與“選商”并重,提高項目質效,重點引進生態環保項目、節能減排項目、低碳產業項目、循環經濟項目。在招商引資上,要科學招商,選準老板,不能只撿渣滓,不能讓“皮包”公司在竹溪有市場、成氣候。


    (四)抓好核心示范。按照“全面規劃、高點定位、整體推進、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的要求,確定“兩區一地”建設重點,積聚資金和力量,率先建設一批核心示范區。一是以竹房城鎮帶沿線鄉鎮為核心,建設346國道沿線綠色產業率先發展核心示范區。這個區域以竹房城鎮帶片區建設為依托,以工業園區為平臺,建成生態景觀示范區、“三貢”(貢茶、貢木、貢米)核心區、綠色產業集聚區、綠化長廊先行區、城鄉一體引領區;二是以雞心嶺為核心,建設南部山區原生態旅游核心示范區。這個區以十八里長峽、雞心嶺等為主要節點,著力建成珍稀動植物集中展示區、休閑養生度假核心區、原生態民歌演繹區;三是以潘口、鄂坪庫區為核心,建設中東部特色產業開發核心示范區。這個區以發展庫區經濟為重點,以綠色產業為支撐,培植一批特色鮮明的種養產業新村,實現 “建成一處電站、打造一道風景、興起一個產業、致富一方百姓”的發展目標。


    (五)整合縣內資源。要集中資金辦大事、辦要事、辦成事。建議縣委縣政府在項目實施和資金投入上,要改變過去那種多個部門撒“胡椒面”的投入方式為“捆綁式”和“結團式”投入方式。把國土、城建、環保、扶貧以及涉農項目資金捆綁在一起,按照“競爭立項”的方式篩選實施項目,做到“各點一個菜,共辦一桌席”,實現資金最大化、項目最大化、社會效益最大化的建設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