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開展“文化下鄉”活動,老百姓沒有不拍手歡迎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文化下鄉”活動都能讓老百姓拍手叫好。像有些“草臺班子”打著“文化下鄉”的旗號,演一些低俗節目。還有一些文化單位下鄉帶著經濟、場次指標,為了掙錢,也演一些低俗節目以招攬生意,老百姓看了就會搖頭。從另一個方面說,也是一種誤導。如此變了味的文化下鄉活動不如不來。
文化下鄉本是一種精神扶貧,是為了促進農村文化建設,改善農村社會風氣,大力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滿足廣大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農民生活在農村,因此,文化下鄉要了解農民文化“行情”,文化要有濃郁的鄉土氣息,既有對文化藝術的渴望,又有對科學技術的需求。所以,文化下鄉要接地氣,要結合各地的實際,符合農民的口味。要開展好文化下鄉活動,谷城縣政協委員宋雪玲重點要抓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著眼于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文化下鄉”的內容需從各地實際出發,緊密與本地群眾的生產生活聯系起來。說農民身邊事,唱農民身邊人,讓農民感到親切友好、幸福、和諧才行。
其次要著眼于實際效果。要把“大”與“小”結合起來,在組織好大型團隊下鄉的同時,要組織更多小型演出隊、流動醫療隊和科普工作隊等,深入基層。要把“送”與“建”結合起來,注重培養農村本土人才。要把“老”與“新”結合起來,要更充分運用新的傳播技術和手段,加快農村公共信息網絡建設。
第三要著眼于解決農民切身利益問題。要加大對貧困農村和困難家庭支持力度,既要扶貧又要扶志,幫助他們盡快實現脫貧致富。做到扶上馬,再送一程。
第四要著眼于文化部門積極參與其中,剔除一些有低俗和封建迷信傾向的東西。把具有新內容的文化信息和文化生活方式傳遞到農村去,舉辦農民自己參與其中的文藝活動,才能使文化更具有“細水長流”的特征。讓老百姓普遍參與到文化建設中來,激發農村的鄉土文化能量,把農民的內在需求和外在幫助結合起來,要讓能提精氣神的先進文化在農村扎根、生長。
(谷城縣政協 王軒玲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