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關于加快我省黃姜產業發展的建議

2014-09-15 01:00:25  
字體大小:【

 

農工黨湖北省委員會


    黃姜產業經濟效益高,開發潛力大,作為我省鄂西北地區“十五”期間蓬勃發展起來的資源性產業,曾經為該地區農業結構調整、農民脫貧致富、縣域財政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2003年在發展巔峰時期,地處秦巴山區的十堰市黃姜種植面積達84萬畝,占全國的43%;種姜鄉鎮115個,農戶27.9萬;共有黃姜加工企業69家,設計能力5600噸/年,皂素年產量2250噸,占全國市場一半以上、世界市場的三分之一,黃姜產業成為湖北省九大優勢農業板塊之一。

    一、我省黃姜產業發展面臨的困境
    1、環境約束導致黃姜加工企業成本攀升。2003年以來,有關方面提出了調整產業結構,加強黃姜加工污染綜合防治的科技攻關,引導黃姜產業向環境友好、資源友好生態工業發展等黃姜產業發展構想。黃姜生產企業或者投入大量資金解決水質污染問題,或者將黃姜運輸到城區進行深加工,企業環保成本或運輸成本逐年上升,但黃姜所提取的皂素在國際出口市場上的價格又相對穩定,企業的利潤空間并不高,打擊了企業種植和利用黃姜的積極性,成為我省黃姜經濟發展的掣制。
    2、政策約束導致我省黃姜經濟優勢缺乏。2007年以來,為確保“一江清水送北京”,作為黃姜種植生產重點地區的十堰市,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強污染治理和清潔生產的推進。但由于缺乏相應的政策引導和資金投入,僅關停了多家皂素工業水污染物排放超標的黃姜加工企業,而沒有對這些企業在排污節能方面做進一步的引導,使得目前省內合法生產和加工黃姜的企業僅存數家,其有限的黃姜加工能力與富余的黃姜資源之間形成較大的供需矛盾。省內缺乏黃姜生產和加工的龍頭企業,也無法形成集中優勢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這也導致了皂素產品供不應求,價格的攀升誘使非法生產還在繼續,使丹江口庫區的水質安全受到了嚴重威脅。與此同時,作為黃姜種植大省的陜西,卻在“限制、引導、規劃”的思想指導下,對那些皂素工業水污染排放超標的企業只是要求整改,并沒有勒令全部關停。因此,近年來黃姜產業經濟逐漸從我省流向陜西等鄰近省份。
    3、人才約束導致黃姜綜合利用程度低。省內黃姜產業發展的諸多制約,難以集聚和吸引相關高科技研究人才,缺乏對黃姜關鍵技術的研究,也直接影響了黃姜綜合利用程度。

    二、發展我省黃姜產業的幾點建議
    黃姜種植和皂素加工產業作為農民脫貧致富和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應當爭取進一步成長的空間,實現可持續發展,通過政策引導向環境友好、資源友好生態工業的方向發展。可從以下方面著手:
    1、集成整合,推廣黃姜清潔生產工藝中的有關技術。按系統工程要求,注重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加大產學研聯合攻關力度,開放集成,優化工藝,探索一套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環保達標的生產工藝。支持開展循環經濟模式試點工作,發揮湖北省黃姜加工工程技術中心的帶頭作用,進一步優化和完善工藝技術,擴大示范工程生產規模,實現連續生產、達標排放。同時,支持高校參與黃姜清潔生產工藝有關技術的研究,并盡快形成中試成果,盡快應用于工業生產,并積極推廣。
    2、完善政策引導,加大資金投入。一是鼓勵建設黃姜產業科技園區,有關部門要在土地審批、規費征收、招商引資、融資貸款等方面積極協調、給予支持。對已經進行清潔生產并實現達標排放的企業,將有限的資源優先予以保障,并按照國家促進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予以支持。二是培育龍頭企業。各級發改、財政、科技、環保、農業等部門要對黃姜生產和加工龍頭企業給予一定的資金投入,用于支持企業研究開發深加工產品技術和清潔生產工藝,延長產業鏈,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對于生產污染較少且易于治理的雙烯、黃體酮等深加工產品的企業,可以按照市場需求自主發展。三是捆綁有限資金,支持龍頭企業進一步開發和推廣應用新技術和新工藝。充分利用國家對南水北調、技術創新、縣域經濟、環境保護、板塊經濟、新農村建設等方面的政策,以項目為載體,以企業為主體,爭取政策性資金支持;同時協調和統一調度政策性資金,加強資金使用監管和審計,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四是建立有利于黃姜產業集群發展的投融資體制。各級政府可出面組織銀企聯席會議,就銀行支持黃姜產業集群發展的問題進行專題研究,建立專項銀團貸款,擴大黃姜產業集群的信貸。積極推動產業集群誠信體系建設,發揮行業自律性組織和社會中介機構的作用,對集群企業進行客觀公正的信用評級,推薦信用度較高的企業作為金融部門發放授信貸款的目標企業。建立黃姜產業集群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規范操作辦法,完善法規體系,吸引社會投資,擴大投融資渠道,加大對黃姜產業集群的資金扶持力度。
    3、加大產學研合作力度,按照產業集群構建區域創新體系。發揮科教大省優勢,加強科研院所和高校力量的融合與合作,圍繞黃姜產業技術難題開展科技攻關,為產業集群提供專用性的企業家、技術和營銷人才;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完善黃姜產業發展科技支撐體系。此外,也要加強企業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引進一批名牌大學、科研院所科技人才到當地設計研發中心、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和服務中心,促進黃姜提取產品更加優化,使清潔生產的皂素產品占領市場,利用科技手段基本消除皂素生產的污染問題,提高皂素收率,實現黃姜資源的綜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