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湖北省委員會
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頒布《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文化改革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指明了方向。高校既是傳播先進文化的重要陣地,又是推動先進文化建設的重要力量。湖北省從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跨越的過程中,有許多工作需要高校直接參與,共同推進文化強省建設。
一、高校通過社會服務推進文化強省建設大有可為
文化建設與高校的人文社會科學專業直接相關,高校通過社會服務為湖北省文化建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如有的高校與中小學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協助建設校園文化;成立社區研究中心,在社區文化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產生了明顯效果;成立“湖北地方戲曲高校傳播中心”,讓地方戲曲走進高校,既有利于豐富和深化高校的文化素質教育,也有利于保護和振興湖北地方戲曲,從而達到湖北地方戲曲和高校素質教育雙贏的目的。由此可見,高校通過社會服務能解決地方文化建設中的許多實際問題,在湖北文化強省建設中大有可為。
二、高校在文化強省建設服務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湖北地區有教育部所屬高校7所,國家民委高校1所,省屬本科院校24所,高職高專59所,獨立學院31所,高校總數為123所,高等教育規模在全國居第四位。高等學校為湖北省文化建設培養了大量的人才,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方面也為湖北省文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如2010年首次評出的“荊楚社科名家”13人中,有12人在高校。然而,高校通過社會服務直接為湖北省文化強省建設服務,在解決文化實際問題方面高校應發揮的作用遠遠不夠,尚有很大的潛力。換句話說,在文化強省建設中高校的社會服務職能亟待強化。究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科研評價重學術性研究輕應用性研究。從目前的科研評價制度來看,政府對高校的評價、高校對教師的評價存在嚴重的重學術、輕應用的傾向,如申報、評審、檢查和驗收省級和校級人文社科基地,教師的職稱晉升等評價中,教師的學術成果是最重要的,相對而言應用性成果作用不大。高校在文化強省建設中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的研究一般難以發表論文,特別是難以在高級別雜志上發表論文,科研評價的導向阻礙著高校教師參與建設文化強省的實際工作和應用性研究。目前有少部分教師參與地方文化建設工作,基本上是憑他們的興趣和對文化事業的熱愛,是自發的行為,甚至是在體制外運行,難以得到主管部門和同行的認同。
二是政府對應用性文化研究的投入不足。相對于科技投入而言,政府對文化研究的投入嚴重不足,而目前對文化研究的投入又以學術性研究為主,重在推出有重大影響的論文專著類精品,很少顧及到應用性文化研究和實際問題的解決。涉及到應用性的文化問題研究十分復雜,對文化問題從調查研究到最終解決難度很大,需要較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才能達到目的、取得實際的效果,沒有足夠的經費支撐是難以完成任務的。現有的研究主要是合作單位提供經費,政府沒有相應的投入,所以研究工作很難持續下去,效果也不理想。
三是高校功利主義傾向較嚴重。地方文化建設的項目經費很少,甚至沒有經費,需要學校貼錢,如果學校缺乏基本的社會責任感,這樣的項目就難以進行下去。由于高校辦學經費普遍比較緊張,有錢的項目各校競爭激烈,趨之若鶩,沒有錢的項目學校一般不愿主動承擔,表現出較嚴重的功利主義傾向。
三、強化高校社會服務、推進文化強省建設的對策建議
文化強省建設需要高校培養一流的文化人才,需要高校推出一批重大的文化研究成果,但就目前而言,更需要高校走出象牙塔,深入基層扎扎實實地解決文化建設中的現實問題。而實現這一目標,有賴于政府為高校搭建平臺、調動高校的積極性;也需要高校增強為社會服務的自覺性,為湖北文化強省建設給力。
為此,建議:
1、政府加強領導,相關部門發揮主導和協調作用。各級政府都要加強領導,加大協調力度,動員引導全社會特別是高校參與。省文化廳要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省教育廳則要配合省文化廳充分調動高校的積極性,發揮高校在建設文化強省中的重要作用。文化強省不僅僅是強調文化產業的開發,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強調文化在社會發展中的基礎性作用,產生社會效益。
2、調整省人文社科基地評價標準。省級人文社科基地是高校參與文化強省建設最重要的平臺。省教育廳在包括部屬高校在內的學校建立了數十個人文社科基地,在基地的審批、驗收和評估必須調整評價標準,在評價標準中把與文化強省建設相關的應用性研究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3、立項支持應用研究,加大經費資助強度。《廣東省建設文化強省規劃綱要(2011-2020年)》確定了10項工程,其中以應用研究和開發為主。經費資助強度很大,2011—2015年,廣東省投入250億元以上,用于支持文化強省建設。從2011年起,全省財政的文化事業經費支出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達到1%以上。
湖北省建設文化強省,也應當以立項的形式向社會公開招標,并承諾文化事業經費支出在財政總支出中所占的一定比例。以項目為導向,按照項目進行管理,可以保證研究的質量,在文化強省建設中切實發揮作用。相應地,還要增加經費資助強度。以文化強省為目標的應用性研究和開發,研究者必須深入基層,作大量的調研,在方案實施和文化推廣的過程中還需不斷探索,必須要有較多的經費支撐才能保證項目落到實處,最終真正產生社會效益。項目經費可采用的渠道方式,如政府主持的大項目以政府資助為主;中小學、企業、社區的文化品牌建設,以立項單位承擔大部分資金,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補助少部分資金相結合。
4、高校在文化強省建設中應承擔社會責任。教育文化不分家。各級各類高校都有文化建設的任務,特別是部屬高校和省屬重點高校應當承擔更大的社會責任。自身的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建設與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社會服務解決社會文化建設中的問題是其社會服務職能的本質要求。高校作為創造、收集、整理、傳播、應用社會文化科學知識的殿堂,應主動地為湖北文化強省建設服務,積極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