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建立多層次的社會心理疏導機制促進社會和諧與穩定

2014-09-15 00:59:07  
字體大小:【

 

農工黨湖北省委員會


    我國正處在由傳統向現代變遷的社會快速轉型期。社會心理失衡與個體心理健康狀況惡化,已成嚴重社會問題,亟待全社會的關注與行動。農工黨湖北省委員會以黃石等城市為例,對市民社會心理的五個方面包括政治經濟生活、生活近況、思想心態及價值取向、社會期待與訴求、社會環境狀況展開了調查研究和分析,試圖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決策參考。調查結果表明:當前社會情緒的主流是積極、健康和向上的,但由于我國社會轉型的特殊性和復雜性,也出現了一些負面情緒,并對整個社會的良性運行產生了一些不利影響,黨和政府部門對此必須高度重視并積極引導,建立多層次的社會心理疏導機制,促進社會和諧與穩定。

    一、當前社會民眾存在的主要負面情緒
    1、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引發的焦慮情緒。當前,焦慮情緒之所以在社會大眾中普遍存在,這與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密不可分。首先,物價、房價、教育和醫療費用的不斷提高,食品和藥品的安全隱患,交通的擁堵等民生問題無不牽動著人們的神經,導致人們普遍存在著焦慮情緒。其次,競爭的壓力。升學、職稱評定、職務晉升,導致人們過度焦慮。再次,加快的工作和生活節奏導致人際之間的關系變得淡漠疏遠。最后,現代社會風險的存在,如失業、離婚、車禍、空難以及各種自然災害等也容易引發焦慮情緒。

    2、社會利益格局失衡引發的不滿情緒。現代中國社會財富分配形成了一種“金字塔型”結構,社會分化加劇。人數眾多的低收入群體位于金字塔底層,下層比例過大。這是一種緊張型的階層結構,不同階層感受到的改革過程及獲益情況有顯著差別,因而更易產生不滿。

    3、貧富分化和權力腐敗引發的“仇富”和“仇官”情緒。在現實中,雖然有一些人表現出“仇富”情緒和偏激現象,但是大多數人還是比較理智的。“仇富”情緒,并不是針對一切富者,而只是表現出對利用不正當手段非法暴富者,以及變富之后為富不仁的惡行的道德義憤。

    “仇官”情緒主要是由于某些政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的行為偏差造成的。具體包括:少數官員自身的不檢點,搞以權謀私、權錢交易等;一些基層政府部門及干部在處理有關民眾利益問題上的不作為或亂作為;部分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在辦理日常事務時作風生硬、態度粗暴等。

    4、比較和無能為力引發的怨恨情緒。導致怨恨情緒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社會權利保障不到位。現在雖然物質生活水平極大提高,但在社會成員作為合格和成熟的公民參與公共事務上,還極為不充分,個人的社會性需求得不到滿足。二是公共權力的行使缺乏明確的限制,從而不時造成“合法的傷害”。同時,由于“體制性遲鈍”,對于民眾的傷痛不能有效作出應答。久而久之,受到傷害而又無可訴求的民眾,勢必萌生怨恨。近年來,從“滅門案”、“襲警案”、“殺害幼童案”等個人惡性事件,到大規模的群體性事件,都有怨恨的情緒包含在里面。

    5、社會信任缺失引發的冷漠情緒。現代社會個體之間、個體與社會之間的信任感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成為流行語。社會成員對社會問題及涉及自身的利益均持觀望和聽之任之態度,缺乏社會責任感和正義感,對公益活動參與缺少積極性,對他人、對生命、對需要幫助的陌生人表現冷漠。近年來,見死不救、見義不為、袖手旁觀、麻木不仁、公德相悖的行為和事件頻頻發生。

    6、價值觀真空引發的無聊情緒。在社會轉型的過程中,各種文化現象層出不窮,亂象紛擾。直面不同價值的沖撞,部分人不再追尋崇高價值,喪失了賴以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園。無聊情緒直接導致了享樂主義。“開心就好”、“玩的就是心跳”、“過把癮就死”大行其道。

    二、建立多層次的社會心理疏導機制、促進社會和諧與穩定的建議
    任何社會矛盾最終都反映到心理層面,因此心理疏導對于化解社會矛盾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心理疏導對于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意義在于為改革贏得寶貴的時間,并為徹底化解社會矛盾提供了依據。因此,需要建立多層次的社會心理疏導機制緩解社會矛盾。

    1、建立多層次心理咨詢和疏導機構,拓展社會支持系統。建議以專門的心理衛生機構為龍頭,由綜合性醫院、社區醫療機構、學校及其他社會組織開設的心理治療機構和咨詢中心等組成心理衛生整體網絡。增強社會認知、消除社會偏見,使人們認識到心理健康與生理健康同樣重要,在遇到心理問題時采取適當的調節治療方式。盡快頒布心理衛生法、建立臨床心理工作者的執業資格制度、加大現有醫學院校精神醫學和臨床心理學課程設置、改革現行臨床心理咨詢與治療費制度等。同時,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強有力的社會支持系統,為個體心理健康提供有效的社會支持。改變以疾病為中心的生物醫學思維模式,不只是關心患者的生理健康,而是要綜合考慮社會、心理、環境因素,建立常態化的心理干預機制,改善這部分人群的生存狀態,把可能造成公共危害的因素化解于萌芽。

    2、加強市場經濟秩序與社會秩序規范化、法制化建設,營造公平競爭的社會環境。經濟與社會生活的失范行為,是當前公眾不滿情緒的重要根源,它不僅直接導致公眾對社會安全環境的深切憂慮,還導致人們價值觀念的混淆與迷惘。通過加強市場經濟秩序與社會秩序的法制化、制度化、規范化建設,形成嚴密、完善的行為約束機制,堵住社會管理的漏洞,營造一個公平競爭的社會環境。當公眾通過自己的切身體驗,感受到規則面前的平等,享有機會的平等,人人都通過辛勤勞動,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公平競爭,去追求自己的幸福時,公眾心態中所存在的許多問題都會得到解決。

    3、建立利益表達機制,暢通民意表達渠道。首先,要繼續完善和擴展決策聽證制度和政務公開制度,使相關利益主體能夠獲得對稱性信息,對政府決策及實施進行有效監督,進而增進民眾與政府之間的信任度。其次,隨著互聯網的迅速普及,網絡中的各種論壇、虛擬社區也日益成為民眾之間以及民眾與政府之間的重要平臺,民眾的不良情緒也可通過這個平臺得到釋放和排解。

    4、弘揚和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幫助民眾建立正確的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精神和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積極建設包括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等內容在內的核心價值體系。弘揚和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將其作為民眾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判斷行為得失、確定價值取向、作出道德選擇的基本準則。要努力通過各種喜聞樂見的教育形式,引導人們從心靈深處牢固樹立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以消解人們身心的矛盾與沖突,為人的心理走向和諧提供關懷。

    5、建立正確的媒體輿論引導機制。新聞媒體應以正確的輿論導向,強化正確合理的社會心理,弱化和消除不良社會心理的影響,充分發揮新聞媒體釋疑解惑作用,營造健康開放的輿論氛圍。新聞媒體要善于解答群眾關注的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善于解答群眾關心和感到困惑的熱點、難點問題,有效地為群眾解答疑惑,理順情緒,使廣大群眾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心理狀態等與時代前進的步伐相協調、相一致。新聞媒體應當從建設和諧社會的大局出發,承擔起化解社會矛盾、協調社會關系、疏導社會情緒、平衡社會心理、維護社會穩定的責任,努力形成積極健康向上的輿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