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堂 袁北星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紐帶,是激發創造力的無盡源泉,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當今時代,城市競爭、區域競爭不僅體現為物質財富的生產,更體現為人文和精神層面的競爭,最終以文化論輸贏,以精神定成敗。當前湖北肩負構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的歷史重任,更需要發揮文化的引領作用,構建推動湖北跨越的發展文化,為促進發展方式轉變拓展新的發展空間,為推動湖北科學發展、跨越式發展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人文支撐。
一、以推動跨越式發展為第一要務,全面把握湖北發展文化的精神實質
建設湖北發展文化的第一要義是推進發展。經過30多年的改革和發展,湖北取得的發展成就有目共睹。但如何破解產業結構單一、發展方式粗放等發展難題,是全省面臨的最現實最緊迫的課題。這就要求我們以解決發展動力為核心,更加主動、自覺地發揮發展文化在實現湖北跨越式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1、理清發展文化的內在層次。湖北發展文化是在湖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產生和形成的有利于推動發展的思想意識、價值理念和行為模式,并利用文化符號使之得以培育、傳播和弘揚,最終在全社會形成的推動湖北科學發展、跨越式發展的人文軟環境的一切社會實踐活動的總和。湖北發展文化以發展價值觀的構建為核心,包括主體發展文化、制度發展文化、環境發展文化三個層次。發展主體應具有強烈的發展觀念,秉持崇尚創新、勇于探索、激勵進步的發展意識,應摒棄浮躁,淡泊名利,以發展進步、與時偕行為榮,以裹足不前、保守落后為恥;發展主體要積極開展有關發展的理論創新和方法創新,確立有利于發展的思維方式和思維品格;發展主體應養成有利于發展的行為模式,從害怕被槍打的“出頭鳥”轉型為“敢為天下先”的時代弄潮兒。發展制度文化是指有助于發展的體制、機制、政策中的文化因素的總和,主要是指構建政府管理機制、市場運作機制以促進發展。發展環境文化是指有助于發展活動的社會環境、氛圍、服務平臺中所包含的文化因素的總和,主要是指要營造有利于發展的法律環境、政策環境、市場環境、資本環境、服務環境等。
2、把建設發展文化與發展先進生產力結合起來。湖北發展文化是具有荊楚風格、湖北氣派、時代特征和實踐特色的先進文化,是善于接受新事物、適應時代變化、務實求實的文化,是更有利于湖北發展的文化。這就要求湖北發展文化的建設必然以促進發展為目標,必須與發展先進生產力緊密結合。生產力從根本上決定和影響著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先進文化的建設必須以先進生產力的發展為前提和基礎。同時,先進文化對先進生產力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確的文化取向是面對復雜多變社會現象的價值選擇,是排斥種種錯誤思想侵襲的精神支柱。建設湖北發展文化,就是要通過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和良好的人文氛圍,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沿著健康的方向發展。建設湖北發展文化,就是要為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文化保障,為提高文化科技含量、強化湖北文化的競爭力提供保障。
二、以深入解放思想為第一動力,不斷強化湖北發展文化的創新品格
解放思想是干事創業的邏輯起點,是推動跨越式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建設湖北發展文化的關鍵所在。歷史經驗反復證明,每一次的思想大解放,觀念大更新,必然帶來生產關系的大變革、大調整和經濟社會的大發展、大繁榮。
1、強化發展文化與時俱進的精神品格,這是深入解放思想、建設湖北發展文化的客觀要求。在解放思想中促進發展,就是要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自覺把思想認識和實踐行動統一到推動湖北跨越式發展上來,切實把思想觀念從不符合科學發展和跨越式發展的價值觀和文化觀中解放出來,不斷強化其與時俱進的創新品格,圍繞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通過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形成長久發展和持久效應。近代湖北推行新政,主政湖廣的張之洞堅持“以工為本”理念,拉開了湖北近代工業化序幕。新中國建立后,湖北承擔了建設南方工業基地的光榮使命,一系列國家建設的重大工業項目落戶湖北,形成了較齊全的工業產業門類和較雄厚的產業積淀。但在鼎盛背后,產生了國有經濟比重較大、受計劃經濟體制影響較深、市場經濟意識較為薄弱等弊端。形成這些弊端的深層次原因是思想意識上的問題,是文化理念上的問題。因此,要提倡積極接受市場文化的洗禮,摒棄那些沉淀在人們骨子里的傳統意識和落后觀念,構筑一個以發展為核心的全新的思想觀念和價值體系,使發展的觀念固化于人們的意識中,成為人們的思想靈魂,進而不斷完善以市場為主導的經濟運行機制,為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插上文化的翅膀。
2、推動湖北發展戰略的實施,這是深入解放思想、建設湖北發展文化的實踐成果。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湖北人民在黨的領導下,艱苦創業,團結奮進,開拓創新,使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顯著成就。改革開放30多年來,湖北人民繼續解放思想,以“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創造了多個全國第一,形成了許多具有全國意義的先進經驗,走出了一條具有湖北特點的改革、開放和發展之路。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已經成為時代的文化精神,使荊楚大地充滿生機與活力。黨的十六大以來,全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構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的奮斗目標,推進實施“兩圈一帶”發展戰略。當前,省委、省政府根據中央精神,結合湖北省情,遵循區域發展規律,順應人民群眾期待,啟動了大別山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試驗區、武陵山少數民族經濟社會發展試驗區建設,這是實現湖北科學發展、跨越式發展的現實需要,更是以發展文化為動力,不斷深入解放思想,大膽闖、大膽試的實踐探索,湖北再次站到改革開放和科學發展的前沿。進一步推動兩個試驗區的建設,就需要繼續解放思想,創新機制體制,尋找試驗區加快發展的資源、動力和空間,真抓實干,統籌革命老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進而推動全省的科學發展、跨越式發展。
三、以優化發展環境為第一旨歸,大力培育湖北發展文化的精神內核
大力構建適應湖北跨越式發展的文化,是強化“軟資源”的一項基礎性工程。建設湖北發展文化的核心是發揮文化的吸引力,為湖北現實發展服務,真正把湖北打造成全國發展軟環境最優的地區之一。
1、努力培育湖北精神,不斷優化人文環境。回望歷史,楚國立國八百年,其強盛與繁榮造就了兼容并蓄的文化胸襟,氣度恢宏的文化心態,寬松開明的文化氛圍,荊楚先民由此樹立的自信和自強,催生出創造的激情與活力。其實,無論時代變遷,多元包容、寬松和諧、開明大氣的人文環境,都必然激活創新潛能,成就偉大事業。湖北是農業大省,受傳統農耕文化和小商品意識影響,不同程度地存在保守狹隘意識和地域意識,由此造成的發展障礙,容易使我們錯失發展機遇,最終拉大與發達地區的差距。今天,湖北再次面臨重大發展機遇,更需要思想上的洗禮、觀念上的重塑和思維方式上的再造,以重構開放包容的發展文化,精心培育發展之魂、活力之源,不斷豐富升華新時期以開放包容、競爭合作、寬容大氣、寬松開明為核心內容的湖北人文精神。世界在變,市場競爭環境在變,不再崇尚誰吃掉誰的“叢林哲學”,只有轉變傳統競爭觀念,以更加開闊的視野和胸襟,形成合作共贏的“生態系統”,才能尋求更多的市場機會。競爭合作并不排斥競爭,適度、良性的競爭,能促使企業見賢思齊、創新產品、改進服務,戰勝對手。“本鄉人少異鄉多”,“九分商賈一分民”,明清以來,大量外來人口、尤其是客商的遷入,為武漢乃至湖北經濟社會的發展作出了應有貢獻,同時通過相互磨合、交流、融匯而成湖北人熱情好客、博采眾長、善于交往的好傳統。新時期以來,湖北進一步發揮科教大省優勢,重視營造文化教育氛圍。經過多年的培育和養成,湖北人形成了寬容大氣、不斤斤計較、富有人情味的個性。在建設湖北發展文化過程中,要繼續堅守這種文化品格,才能贏得人們的普遍贊譽,為優化發展環境創造條件。
2、樹立親商利商理念,不斷優化投資環境。漢口自古有“九省通衢”美譽,又位列四大名鎮。近代以來,漢口進一步崛起,號稱“東方芝加哥”,其地理位置之便利、商業地位之重要在內地獨一無二。漢口鎮的興盛,最初得益于商業文明的浸潤。今天我們倡導的親商利商理念,就是繼承傳統商業文明,以為投資商服務為最高宗旨,在招商引資、日常管理服務中形成一種“以商為本”、“服務至上”的價值理念和服務態度,幫助投資商獲得滿意回報率,同時推動湖北經濟社會發展,形成雙贏格局。親商利商是思想觀念變革中最深刻的突破,體現了政府觀念的創新及其角色職能的轉變。政府的公平和善治對營造發展環境尤為重要,公平善治要求政府為市場經濟提供公平競爭的環境,切實轉變職能,改善一切不利于發展的體制和作風,支持、服務發展,保護企業參與湖北發展的積極性。只有當政府成功地提供一種適于工商業發展的環境,并使這些企業取得比在其他地區更高的投資回報率,才能吸引更多的優質投資,進而促進湖北經濟發展。親商就是要實現換位思考,想投資者之所想,急投資者之所急,構建一種符合企業發展特點,有制度保障和執行保障的發展環境;利商就是在為投資者提供便利和服務的過程中,確保投資者的利益,進而實現政府、投資商和民眾利益的有機統一。同時要在實踐中不斷創新,使親商利商理念在內容上得到豐富、外延上得到拓展。從親商、利商拓展到留商、暖商、敬商、懂商、悅商等,這不僅是優化投資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應成為湖北發展形象的品牌,成為湖北招商引資的核心競爭力。
四、以建立長效機制為第一目標,積極探索湖北發展文化的建設路徑
文化的感召力蘊含在文化所傳遞的價值觀之中,要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研究、宣傳和培育湖北發展文化。
1、養成政府的發展意識,使發展文化的理念轉化成為各級政府推動湖北跨越式發展的自覺行為。黨員領導干部尤其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做湖北發展文化建設的推動者和踐行者,引導整個社會形成促進發展、加快發展、跨越發展、科學發展的良好風尚。
2、激發企業的發展本能,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和文化氛圍,培養和造就創新精神,加快建立健全有利于激發和釋放發展活力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切實維護企業家的各項合法權益,強化企業家作為發展主體的核心地位。
3、增強投資者的發展信心,更好地吸引社會資源要素不斷投入到發展活動中,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推進跨越式發展,需要信念的支撐,更需要制度的保障。為此,要編制和出臺體現湖北特色、與現行體制相銜接、與改革方向相符合、覆蓋多領域的規章制度和管理辦法,用一整套規章制度把來之不易的觀念變革成果規范、固化、延續下來。
4、形成社會的發展認同,大力培育有利于發展的創新精神、團隊精神、開放精神、進取精神、合作精神等,促使社會成員普遍具有良好的發展觀念、發展精神和發展能力,構建有利于發展的社會風尚和價值體系。要發揮研究機構的作用,在與時俱進地優化荊楚文化的基礎上,深入研究湖北發展文化的精神實質和科學內涵,深刻把握建設湖北發展文化的理論體系和現實路徑,進而舉辦一次“建設發展文化,引領跨越發展”的高峰論壇,發布研究成果。要開展一次以“弘揚發展文化,培養湖北精神”為主題的大討論,向全社會征集湖北發展文化的表述用語,號召公眾為湖北跨越式發展建言獻策。要營造輿論強勢,通過創作和提供體現湖北發展文化的優秀精神文化產品,以新穎的傳播載體和手段,使人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教育。要利用中心組學習、黨校干訓班、專題學習等機會,發揮荊楚講堂、大家講壇以及各種市民學校、周末課堂的作用,進行湖北發展文化的宣講和培訓。
發言人單位及職務:劉玉堂:省政協委員,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袁北星:省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歷史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