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營造良好的技術創新環境    促進武漢東湖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健康發展

2014-09-15 00:57:59  
字體大小:【

 

九三學社湖北省委員會

    近年來,我省的創新環境得到很大改善,高新技術產業對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越來越明顯,并正成為我省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柱。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當前難得的歷史機遇,加快我省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占領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制高點,做大做強優勢產業,特別是加快推進武漢東湖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健康發展,是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我省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

    一、主要問題及原因
    1、創新體系優化不足,產、學、研、用結合不緊密,產業聯盟尚未形成,協同效益不明顯,科技優勢未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產品優勢。湖北及武漢地區的企業創新體系仍存在“資源不足”與“資源浪費”共存的現象。“資源不足”指地區內科技資源分離、分割、分散的矛盾還未能根本解決,制約了知識和科技要素的擴散和流動;基層科技力量相當薄弱,很多基礎性、關鍵性和普遍性的生產技術問題得不到解決。“資源浪費”指科技資源配置不合理,整合不力,科技資源重復分散,資源不能共享,分工不明確,整體優勢難以發揮。從我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情況看,盡管出現了產學研合作和產業聯盟的積極探索,但總體而言,產學研合作切入點把握不好,大多數科研院所游離于企業之外,缺乏合作的長效機制。產業集群發展不足,產業優勢不突出,產業的競爭力不強。上下游企業之間、核心企業與配套企業之間、企業與其他支持機構之間尚未形成整體效應。地區之間未形成良性分工、錯位發展的格局。科技創新的手段大部分集中在科技系統,工業主管部門推動企業創新能力建設缺乏有效手段的支持力度;公共創新資源管理分散,缺乏高效運行的協調機制,使科技優勢難以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產品優勢。

    2、高新技術產業化能力和市場化能力較弱,限制產業成長與發展,傳統產業采用高新技術改造和升級遲鈍,產品更新換代慢,市場創新不足。高新技術產業創新鏈中,產業鏈上游環節(研究開發)創新能力強,中下游環節(生產制造、市場銷售)創新能力弱的現象還很突出。表現為高新技術產業規模小,產業化、市場化能力相對較弱,輻射力不強。大部分企業的核心技術、知識產權、自主品牌缺乏,許多大型成套設備、關鍵元器件和重要基礎件依賴進口,制造業總體上處于價值鏈中低端。

    3、科技創新與服務的公共平臺建設仍顯滯后,創新“軟環境”尚不理想。表現在:(1)政府職能轉變和自身改革還不到位,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仍較弱。政府審批流程過長、工作效率不高。(2)政策環境尚不通暢,政策支持手段的非連續性、非常規化、非系統化,使政策穩定性不夠、透明度不高,落實政策常打折扣,兌現難度很大。例如裝備行業的首臺優惠政策、鼓勵科技創新的稅收優惠政策、高級科技行業的出口退稅政策等落實均不理想。(3)中介服務環境較差。缺乏專門的部門和機構為民間投資提供中介服務,如信息咨詢、技術咨詢等,造成民間資本不知往哪里投和不知怎么投。許多企業反映,商業銀行貸款向大企業傾斜,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難。湖北重大型投資項目和企業,對中小投資者還未形成良好氣候。

    4、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自主創新機制不健全,創新型人才缺乏,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的創新優勢未能得到充分發揮。主要原因有:(1)科技投入不足。例如在國家發改委對2009年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評價中,在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額指標前100名排名中,湖北省27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中,只有武漢鋼鐵集團公司、東風汽車集團公司列入其中,分別居第8位和第10位,其余均未上榜。(2)技術創新的動力不足。缺乏鼓勵企業家創新創業精神的體制氛圍和社會經濟條件。政府過多的行政性干預降低了企業家對創新收益的預期,難下決心承擔創新初始階段的風險。(3)創新人才缺乏和科研裝備水平不高。限制了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開展。(4)中小企業創新優勢得不到發揮。基本處于大型企業壟斷創新的格局,中小企業在創新方面仍面臨著諸多限制,扶持中小企業技術開發與創新的政策要么力度不夠,要么不到位。

    二、對策與建議
    1、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建立與完善以企業為中心的自主創新體系,不斷豐富“官、產、學、研”合作模式。政府要著力消除抑制企業創新動力的體制和政策原因,培育有效率的市場,包括:(1)提供良好的法治環境,維護公正的市場秩序,通過透明的規則和公正執法來保障武漢東湖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發展。(2)提供基礎科研體系。(3)提供共性技術和組織競爭前開發(如公私合作的方式)。(4)完善政府采購政策。對節能、環保等自主創新產品分別實行政府優先采購政策、首購與訂購政策和補貼政策。(5)降低準入門檻,鼓勵中小民營企業進入,鼓勵公平競爭。

    2、加強企業創新的風險管理,有效降低與分散創新風險。主要措施有:(1)積極利用風險投資,使創新投資主體多元化。積極推進科技金融試點和擴大風險投資的規模;科技投資要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相結合,改變直接投資(債券和股票)不足的現狀,吸引社會資金流入新高技術產業和技術創新領域。(2)集中優勢資源,形成重點戰略及特色戰略,并使關鍵技術有所突破。增強模仿創新能力,有效地減少技術創新的技術和市場風險。(3)組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加強合作研究開發與生產。通過采用技術轉讓、項目委托、聯合開發、人才交流等方式,縮短技術開發周期,優化創新資源配置,分散創新的技術風險,節省研發費用。

    3、聚集高端領軍人才,大力培養與訓練高新技術人才,傾斜“人本”投資。(1)圍繞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制訂有吸引力的政策措施,建設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新型研究機構。(2)積極為創新型企業發展吸引和培養一批高素質人才。通過立法來保障先行先試的實施,制定具體細則讓改革具有可操作性。(3)加大對“人本”投資的力度。發揮“人本”投資在技術開發中的關鍵作用。(4)改革完善創新人才選拔和考核機制,建立與激發創新積極性相符合的人才考核、選拔和激勵制度。設立科學技術創新獎,形成有效激勵創新人才、創新團隊和創新型企業的獎勵體系。

    4、改善投資環境,加大對知識產權保護的力度。投資環境建設應追隨世界投資環境發展潮流,從重優惠政策向重改善投資環境轉變,著力以提高投資環境競爭力為長遠目標,依照國際商務慣例高標準進行建設,穩步推進貿易和投資的自由化。(1)高標準將東湖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成國家級知識產權制度示范園區。(2)建設武漢東湖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標準化示范區。(3)建立和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和措施;加大知識產權侵權犯罪懲處力度,降低維權成本,提高侵權代價,遏制侵權行為。

    5、深化稅制改革,加大對企業自主創新的支持力度。盡快出臺支持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的財稅政策,讓東湖示范區享有先行先試的權利。使稅收杠桿對創新企業的支持作用更有效,重點更突出,主要措施包括:(1)全面擴大增值稅征收范圍。(2)改變目前稅收優惠主要側重于研發創新的終端環節的做法,探索并加大對科技創新的前期活動的稅收支持,特別是對研究與開發、設備更新、風險投資和孵化器等重點環節的支持力度。(3)允許高新技術企業按照銷售或營業收入的一定比例設立規定特定用途的準備金,并允許準備金在所得稅前扣除。如風險準備金、技術開發準備金、新產品試制準備金以及虧損準備金等,將這些準備金在所得稅前據實扣除。

    6、推動建立各類促進企業創新的社會化服務體系。(1)改革和發展教育體系,注重培育創新型、應用型人才培養。重視加大職業技術教育投入,改變技能型人才不足的突出問題。(2)加快發展孵化器產業,探索并強化對現有孵化器的運作和管理,發揮其社會功能,降低企業創新創業的成本。(3)建設高新技術產品商務網站和交易中心。建設武漢光谷高新技術產品大市場,通過博覽、展示和商務等功能的建設,促進高新技術產品市場的培育與發展。(4)建設武漢東湖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技術產權交易所,設立產業風險投資基金。(5)開展科技型企業信用體系建設試點。(6)大力發展中介服務體系和生產性服務機構。吸引金融管理服務、外商投資服務、行業協會、調查咨詢及研究高端服務業和風險投資機構、咨詢評估等科技服務機構進入開發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