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工民主黨湖北省委員會
近幾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省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目標,全面實施農村免費義務教育,努力加強學校管理,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全面化解普九債務,新機制改革不斷深化,辦學條件不斷改善,教師隊伍素質不斷增強,教育質量不斷提高,使全省農村義務教育面貌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盡管我省農村義務教育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績,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盡人意的問題,從我們對一些地市州調查的情況來看,主要有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仍顯不足、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教師隊伍存在結構性矛盾等三個方面的問題。現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依法保障義務教育經費投入,完善經費保障機制。增加教育經費是改善辦學條件,促進教育發展的重要物資基礎。實施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是黨中央、國務院的一項重大決策,關系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及新農村建設的全局,是實現新時期教育全面健康協調發展的基礎性工程,是惠及廣大人民群眾的一件大事。在依法保障義務教育經費投入方面,一是要堅持教育公益性原則,進一步強化政府對教育的依法保障責任,加大教育經費保障力度。二是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用于實施義務教育財政撥款的增長比例應當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比例。新增教育經費要向農村中小學傾斜,不斷改善辦學條件,縮小城鄉教育差距。三是要建立校舍維修長效機制。農村中小學校舍大多是“普九”期間進行改擴建的,部分學校存在不同程度破損及安全隱患,因此,建立校舍維修長效機制,落實維修基金,已迫在眉睫。
2、積極調整資源配置,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合理配置城鄉教育資源,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目前,學校布局調整是我省統籌城鄉教育發展、實現城鄉一體化的必然要求。在調整教育資源配置方面要突出三項工作,一是要加快推進中小學布局調整工作。中小學布局調整要與綜合配套改革、新農村建設相結合,圍繞中心村建設中心小學。學校的布局調整還應結合實際,可以跨區、鄉鎮來規劃,整體推進。在調整中被保留的學校,必須是方便學生入學,方便師生生活,保障學生接受良好教育。二是要明確閑置校舍的處理辦法,充分發揮閑置校舍效益,防止資源浪費和流失。三是在寄宿制學校建設工作中,要統籌安排,實行集中招投標,盡量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并按照國家規定的質量等級進行統一管理,統一施工,把學校建成最安全、家長最放心的地方。
3、多途徑增強師資力量,提高農村教育教學水平。提高農村義務教育質量,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必須為人民群眾提供充足、優質的教育資源。而教師作為教育的第一資源,是教育事業發展的關鍵所在。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應加強對全省農村教師隊伍的統籌與管理,合理配置城鄉教師資源,使農村中小學都能按學科正常開課。一是教育和人事部門要積極探索建立能進能出的教師更新機制。對農村中小學一線年齡偏大、體弱多病、知識老化的教師,采用靈活內退或調離教師崗位等措施,騰出教師編制,向社會公開招聘優秀的師范類本專科畢業生充實農村教師隊伍,給農村中小學補充新鮮力量。二是允許教師在一定范圍內能進行合理流動,以保證教師隊伍的合理配置。三是要進一步完善城市教師到農村,尤其是貧困、邊遠地區的薄弱和缺編學校支教制度,繼續鼓勵城鎮教師特別是優秀、骨干教師支援農村學校,鼓勵城區學校與農村學校結對,以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學水平。四是要建立農村教師定期到城市學校進修學習的制度,制定工作規劃,落實培訓經費。五是要繼續加大對師德高尚、業務精湛、業績卓著、社會公認的優秀教師的宣傳力度,不斷提高教師的師德水平,增強教師的光榮感、責任感和使命感。
4、完善安全管理機制,切實維護農村教育穩定。“安全無小事,責任重于泰山”。當前學校安全工作問題在小學,難點在農村。學校的安全教育是學校工作的頭等大事,關系著師生的平安,甚至生命,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一是要建立和完善教育系統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和體制機制,加強應急組織、隊伍和能力建設,提高各類突發事件預警、防范和處置能力。二是要嚴格落實責任,按照“誰主管誰負責”和屬地管理的原則,嚴格執行學校安全工作責任制。要以校舍安全、交通、消防、食品安全、傳染病預防、社會治安、自然災害、重大活動等為重點,加強安全管理,健全規章制度,嚴格監督檢查,及時排查和消除各類安全隱患,確保萬無一失。建議每年對全市農村中小學進行一次安全綜合大檢查。三要強化安全教育,增強廣大師生的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要凈化校園環境,嚴厲打擊擾亂學校治安的違法犯罪活動,確保師生人身安全和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正常進行,切實維護農村中小學教育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