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工商聯
中小企業是市場體系中活躍的、發展前景良好的企業類型。改革開放30年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完善,中小企業得到長足發展。有關資料顯示:我國中小企業占全部注冊企業數的99%,這表明,中小企業的發展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重要地位,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融資難是困擾和制約中小企業成長發展的主要“瓶頸”,對中小企業來說,融資問題已成為他們說不出的病痛,有人概括他們的生命周期是“生不快,長不大,活不長,死的快”。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已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當務之急。
中小企業融資難是國際通病,在國外包括發達國家的中小企業同樣存在資產狀況差、信用水平低的問題。在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早已引起了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金融機構和企業的關注。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都想了不少辦法,采取了一定措施,但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沒有得到實質性解決。造成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原因很多,專家認為,信用不足是導致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惜貸”的根本原因。企業則感到,我國現有金融體系、信貸管理方式、金融服務手段不適合中小企業的需求。調查中我們感到,主要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政府職能轉變以后,對企業(包括金融企業)的職能雖然只能是協調服務,而不能行政干預,但協調力度不大,服務手段不多。二是中小企業自身發展中存在缺撼。我國中小企業大都起步較晚,發展相對緩慢,經營規模小,產品缺乏競爭力,其發展前景不被金融部門看好;有些企業改制行為不規范,現代企業制度沒有真正得到運行,企業經營管理粗放,使銀行投資風險很大,對其信貸支持不托底;同時,不排除個別企業因“三角債”等多種原因,存在惡意透支、逃避金融債務行為,影響了企業信譽形象,使一些銀行(包括投資公司)產生了“恐貸”、“懼貸”心理。三是金融機構條條框框和行業規則束縛了手腳。實行貸款風險責任追究制,信貸管理重罰輕獎,影響了放貸的積極性;專業銀行業務權限上收,基層銀行授信額度受限;貸款手續繁雜、信貸成本高;金融機構的信貸決策機制不利于中小企業融資。國有商業銀行為規避風險,所制訂的信用等級評定標準不利于中小企業資信評估;信貸投向多集中于效益較好的優質客戶,制約了中小企業的融資。近年來,一些商業銀行為拓展業務范圍,開展了一些服務中小企業的新業務,看起來很便捷,但實際操作還有一個過程。
為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
1、加大政策落實力度。近年來,黨和國家為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制定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2000年,國辦轉發了原國家經貿委《關于鼓勵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若干政策意見的通知》;2003年施行《中小企業促進法》;2005年國務院出臺《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各級黨委、政府也相繼出臺了實施意見,并設立相應機構擔當統籌和協調的責任。這些政策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落實力度不十分理想,因此,要出臺配套措施進一步加大政策落實力度。
2、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核心是扶持信用中介機構的發展,發揮其在信用交易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配套措施,應是誠信意識的社會氛圍與運行規則的信用制度。信用體系建設要堅持“政府推動,市場運作”的思路,正確處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問題,充分發揮政府法規導向、監督管理的功能。一是要強化社會誠信意識,構建講誠信、守承諾的社會氛圍。二是要在建立和完善信用擔保體系的同時,健全信用監管機制。同時,要積極探索信貸、擔保風險規避辦法及分擔機制。三是要積極支持和扶助以中小企業為服務主體的不同類型的民間信用擔保機構的發展,規范其運行規則,使信用服務機構真正為中小企業有效地提供信用產品和服務。
3、積極引導中小企業構建良好的信貸資質。企業良好的資質信譽是贏得金融部門及信用擔保機構支持的必要前提。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要積極引導中小企業及企業界人士以科學發展觀統領企業發展,樹立艱苦創業意識和誠信責任意識,用現代企業制度管理企業,用科學發展觀壯大發展企業,建立完善、規范、可信的帳目和財務制度,為金融部門和擔保機構提供可靠的信息資料數據庫。生產經營過程中,講信譽、重承諾,扎扎實實經營企業,腳踏實地發展企業,積極營造良好的經營信譽和信貸資質。
4、加大政府協調服務力度,積極爭取金融部門對中小企業所需信貸資金給予政策傾斜。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加大協調服務力度,加強同金融部門的聯系與溝通,為銀企聯系搭建平臺,密切銀企關系,加大銀企合作力度。努力營造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融資環境。金融部門及社會信用機構要充分發揮杠桿作用,加強規避信貸(擔保)風險防范研究,制定和爭取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優惠政策,采取有效措施,為中小企業提供優質金融產品。建議各專業銀行要依據國家金融政策,轉換經營機制,正確處理風險防范與業務發展的關系,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優化服務環境。條件成熟時建議成立中小企業信貸管理機構,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復雜程序,適當延長貸款及評估有效期限。建議專業銀行制定符合實際的中小企業信用等級標準,對成長型和發展前景較好的中小企業適當放寬信用擔保條件,根據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對企業實行信用記錄,明確信用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