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建立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預警機制的建議

2014-09-15 00:54:57  
字體大?。骸?a href="javascript:;" class="font01">大


共青團湖北省委員會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作為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涉及千千萬萬個家庭,事關社會和諧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通過建立良好的預警機制來防患于未然,對于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引導未成年人走好人生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當前我省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及預防體制狀況
    受各種因素影響,我國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人數不斷增多、重大惡性案件不時發生,總體形勢十分嚴峻。近年來,我省通過齊抓共管、綜合治理,預防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在全國未成年人犯罪比例居高不下的情況下,我省2005年、2006年、2007年作有罪判決的未成年人分別占同期作有罪判決總人數的13.6%、12.9%和12%,呈現小幅下降趨勢,成績來之不易。與此同時,我省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又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低齡化。以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高峰年齡段在十五六歲以后,而近幾年,從公安部門統計的數據來看,十二三歲違法犯罪的增多,且行為的社會危害性日益嚴重。
    二是結伙性強。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共同和團伙犯罪突出,約占犯罪總人數的三分之二,且手段富于暴力性,趨于成人化、智能化。
    三是重新犯罪率較高。我省每年查獲的少年作案成員中,三次及以上犯罪比例高達30.1%。
總體來看,我省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演變趨勢是:年齡結構的重心降低;犯罪手段的暴力程度加劇;組織形式的嚴密程度上升;犯罪類型的發展多樣;暴力侵財型犯罪居于主導。

    面對這樣的特點和趨勢,傳統的預防工作體制已不能完全適應要求。主要表現在:預防工作的時間和效果滯后,往往是出現問題了或違法犯罪高發了才找原因、尋對策,工作陷于被動;預防手段較為單一,預防工作還停留在集體上法制課、革命傳統課等“灌輸”階段;預防工作職能較為分散,且偏向于外部環境治理,缺乏對未成年人個體的矯治和救助。歸結起來,其最大弊端是偏重于事后處遇(處理措施和處置待遇),沒有做到關口前移,喪失了預防和救助的最佳時機,而未成年人一旦違法犯罪,回歸社會的難度很大,極易形成惡性循環。

    如何變被動為主動,變盲目性控制為有針對性控制,變應付性打擊為針對性救助,關鍵在于創新體制、關口前移,積極探索建立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預警機制,使預防工作實現由亡羊補牢的滯后狀態向有備無患的超前狀態轉變,由經驗型向科學型改變,做到超前反饋、防患未然。

    二、明確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預警的制度安排
    目前,有關省份和行業系統在建立預測防范和預警機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經驗,結合我省實際,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規劃設計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預警機制:

    1、堅持綜合防控,建立學校、家庭、社區“三結合”的預警信息監測系統。通過在中小學和社區成立家庭教育中心、家長學校和專門的群防機構,明確預警監測責任人員,建立重要信息登記、重點預警對象建檔、重大信息通報及首問責任制度,在學校、家庭、社區之間建立經常性聯系,形成反應敏捷的區域監測網絡,保證獲取信息的時效性、準確性和全面性。要特別注重發揮“五老”人士、志愿者、社工等群體的作用,實現對問題未成年人的“一對一”、“多對一”的結對監測和教育引導。
    2、堅持群體監測與個體監測相結合,建立及時有效的預警信息發布系統。一方面,建立預測研究機構,認真進行分析與研究,對整個社會或某個領域、某個時期、某些種類的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發展趨勢提出科學的預見,以多種方式向社會和有關部門發布,以及時對犯罪原因、條件進行控制和消除。與此同時,重點解決比較特殊的未成年人的教育問題,對社區的未成年人進行普查,以流浪未成年人、輟學未成年人、無業閑散未成年人等為重點,建立社區青少年行為檔案,對有不良行為習慣者作分類分析,為重點預防提供目標和方案。
    3、堅持分級預警、分級處置,建立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和后續救助體系。按照不同對象、不同行為的嚴重程度及處遇措施,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預警的級別分為藍、橙、紅三級,分別對應不同的緊急程度和處置方案。如在校生的違紀違規行為,不良事件發生的緊急程度為“一般”,學??梢宰孕刑幚?;未成年人犯罪行為,不良事件發生的緊急程度為“緊急”,需要有關人員及時反饋、相關部門協同應急。通過分級預警、分級處置,實現“事前介入、事發救助”?!笆虑敖槿搿?,就是要盡早介入不良事件的發生過程,爭取在未釀成嚴重后果時阻止違法犯罪的行為,把未成年人從違法犯罪的邊緣“搶救”回來。“事發救助”,就是要在違法犯罪事件發生時,緊急實施現場救助,以降低暴力性違法犯罪案件發生時的破壞程度。在應急事件平息之后,對重點未成年人應實施生活、心理和司法等方面的后續救助。

    三、建立以預警機制為龍頭的預防工作體系
    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全社會和各個方面都應高度關注、積極參與,相關部門要轉變觀念、標本兼治,真正以預警機制為龍頭,構筑家庭、學校、社會三道防線,從源頭上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1、加強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和自護教育。通過預警環節向前(預防教育環節)延伸,加強面向青少年和社會各界的普法宣教力度。以宣傳普及《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為重點,推動法制宣傳教育進校園、進課堂、進社區。在中小學配備兼職法制副校長(法制輔導員)、心理輔導老師,依托社區青少年法律學校、青少年法制教育和警示教育基地,廣泛開展模擬法庭、以案說法、“百萬青少年反毒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與青少年面對面”、“青春紅絲帶”防治艾滋病面對面等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廣大青少年的法律意識和守法用法的能力。

    2、加強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預防機制和青少年維權實體建設。通過預警環節向后(應急救助環節)延伸,進一步整合預防工作資源,豐富預防的手段和措施,發動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其中,實現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工作的更大社會效果。進一步完善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部門聯席會議、目標職責分工以及成員單位年終述職等制度,加強對各地、各部門預防工作的檢查考核。完善少年司法制度,改進工讀教育,加強對閑散未成年人、不良行為青少年的教育和管理,認真做好關愛流浪未成年人、留守未成年人、艾滋病困境兒童、服刑在教人員未成年子女工作。建好、用好12355青少年服務臺,深化未成年人“四無”社區(無犯罪、無輟學、無吸毒、無艾滋?。﹦摻?,推動各級“青少年維權崗”做好社區未成年人信息摸底登記、結對幫扶,開展經常性的預防和維權工作。加強對“五老”人士、社會志愿者、社工等人員的專業培訓,使其能夠擔當預防職責。

    3、大力凈化未成年人成長的社會文化環境。針對當前社會文化環境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加大對文化市場和錄像廳、歌舞廳、游戲室等娛樂場所的監管力度,集中清理整頓網絡和出版物市場,抓好學校周邊環境綜合治理。依靠技術和立法手段保護青少年遠離不良文化的侵害,通過網絡監控、信息過濾、網站屏蔽等技術手段,遏制不良文化對青少年的影響。通過立法逐步建立起大眾傳媒對青少年的保護制度,特別是加大對電視、電影、廣播在“黃金時段”和青少年寒暑假等閑暇時間內播出的文娛類節目的審查力度,對可能影響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文娛節目,實行分時段播放制度等。
   
    通過預警機制的一系列具體制度安排,不僅能夠關注挽救未成年人個體,而且可以由點及面,匯集數據和案例,準確分析預測未成年人群體的普遍利益訴求,推動未成年人保護的政策法規落實,實施有針對性的社會控制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