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工商聯
當前,世界金融經濟危機擴散蔓延,沖擊我國,影響我省。
中國經濟發展的內外部環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一是世界經濟增長減慢,外需收縮,我國產品出口下滑;二是企業投資意愿下降,投資后勁不足;三是消費受到收入預期下降因素制約而低迷;四是就業需求壓力增大;五是經濟增速減緩。
湖北經濟總體上保持較快增長態勢,但是下行壓力增大。2008年前3季度GDP為7913億元,增長14.2%,10月份開始,工業增加值增速和GDP增長放緩。可喜的是,民間投資仍保持高速增長,2008年1—10月全省城鎮投資中民間投資累計完成1892.29億元,同比增長56.9%;民營企業出口總值為25.2061億美元,同比增長64.7%;民營企業進口總值為6.2239億美元,同比增長27.9%;全省私營企業納稅總額達到56.3368億元,其中國稅收入29.2754億元,同比增長36.9%,地稅收入27.0614億元,同比增長37.4%。到2008年10月底,全省私營企業達到19.94萬戶,比2007年底增加2.9萬戶;個體工商戶數達到117.4萬戶,比2007年底增加6.3萬戶;個體戶和私營企業共吸納就業總人數達到450.9萬人,比2007年底增加37.4萬人,增長9.1%。世界金融危機沖擊我省造成的負面影響也是非常明顯的:房地產投資回落、商品房銷售下降、境外上市公司資產縮水、出口企業效益下滑等。
面對當前形勢,結合湖北實際,圍繞貫徹實施好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大投資擴大內需保持經濟持續較快發展的若干意見》,為促進湖北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提出八點建議:
1、進一步優化就業促進機制。一是放寬個體戶經營條件,變注冊制為登記制,對個體戶經營實行無門坎、零費率,先經營、后登記,重引導、多幫扶,多培訓、優服務;二是支持起步公司創立發展,實行低費率注冊、低利率融資、零費率輔導、高效率服務。通過放寬市場準入,催生創業者,催生市場主體大發展,緩解大中專畢業生就業難題和外出務工返鄉農民就業難題。
2、充分發揮湖北比較優勢。一是發揮區位優勢,湖北地處中部,九省通衢,武漢是歷史上第二大商埠,應加快建立完善“四基地一樞紐”的步伐;二是發揮國企優勢,進一步發揮國企產業鏈發展龍頭、產業技術支撐、改革發展潛力的優勢,推動國企、民企、外企、混合所有制企業之間產品延伸發展、企業合作發展、產業聯系發展;三是發揮人力資源優勢,著力引導109萬高校生和1378家科研院所中19.3萬科教人才成為既具有教學科研能力又具有經濟發展能力的多功能人才。把湖北三大比較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
3、建立信用融資機制,利用信用杠桿打通融資“瓶頸”。促進建立銀行信用制度,提供信用產品和信用貸款;促進建立企業信用制度,提供信用記錄和信用報告;促進建立社會信用制度,引導信用消費與信用合作;積極建立政府信用制度,開展信用評價,優化信用環境。全社會共同努力利用信用杠桿突破貸款必須抵押擔保的單一融資模式,走出一條無抵押擔保靠信用貸款的融資新路。
4、科學規劃建設城鎮,引導促進農村人口就近向城鎮和中小城市轉移。在推進人口城市化進程中,必須合理引導農村人口城市化流向,必須改變農村人口過度向大城市擁擠的現象。建議把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新城鎮建設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大力建設發展中小城市和城鎮,引導具有二三產業從業能力的農民徹底離鄉移居定居中小城市和城鎮,為農村務農農民留下廣闊的生產生活空間。
5、科學利用土地,向非耕地要建設用地。湖北耕地資源緊缺,但是非耕地資源豐富,應開啟一個新思路:向非耕地要建設用地,把工廠建到非耕地上,讓開發區(工業新城或工業小區)盡量少占耕地或不占耕地,擴大開發區規模,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廣闊空間。
6、鼓勵科教人員創業。建議在省屬高校開展試點,允許教師從事與科教關聯的第二職業,允許教師建立校外工作室,允許教師停薪留職興辦科技型企業,允許教師個人科研成果自主產業化,允許學校、教師個人共有科研成果利益分成共享,鼓勵科研成果公開交易。鼓勵支持教師示范創業、學生實驗創業,充當產科教結合的推動者,充當全民創業的帶頭人。
7、大力發展資本市場。近年來,湖北物流市場、勞動力市場發展較快,但是資本市場發展不夠,制約經濟活動高效率運行,湖北要加快發展,必須改善融資條件,發展資本市場。應進一步強化措施,拓寬小額貸款公司試點范圍,積極發展民資銀行,大力引進外資銀行,推動組建混合資本銀行。
8、建立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結合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試點工作,建議我省在全國率先建立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法律制度,強化環境污染事故處理的約束機制和保障機制,化解環境污染責任賠償風險,堅持預防為主、防保結合的方針,保障救治生命、理賠財產、恢復環境三大“綠色保險”原則通過法律制度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