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的關鍵一年,務必增強責任感,加大攻堅力度,力求取得更大成效。”“節約資源和環境保護要一代一代人持之以恒地進行下去,讓我們的祖國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
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關加速生態文明建設的鏗鏘號令,撞擊著我省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心扉并引發熱議。
母親河的訴說
江城武漢,每天都在傾聽母親河的訴說:“我正在變成沿江城市一個大的‘污水管道’,全流域污水排放量以年均3%的速度遞增,2005年達到290億噸,比10年前增加了100億噸,占全國的30%以上……”
全國政協委員、省政協副主席鄭楚光說:“母親河已處于‘亞健康’狀態,她正面臨著水資源、水災害、水環境、水生態四大水問題困擾。水污染問題已到了非解決不可的時候了。”
“我們絕不能只圖當前的發展,把子孫的東西都用光了。”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總經理李永安委員說,政府要肩負起引導的作用,對全民進行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的科普教育、宣傳,增強全民的生態文明觀念,動員全民積極投身于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節能減排人人有責
彭富春代表說,節能和環保要從細節開始,從現在開始。現在人們在消費中,只考慮方便快捷,而很少考慮消費后對于環境和生態帶來的不良后果。比如一次性消費品的大量使用、塑料袋的廣泛運用,已經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到目前為止,全國的家庭生活垃圾還沒有實行分類,導致不必要的環境負擔。“鋼鐵行業既是國家的支柱產業之一,同時又是 排放大戶。建議政府對實施煙氣脫硫的企業給予政策和資金方面的支持。”武鋼集團高級工程師袁偉霞委員說,武鋼實施燒結煙氣脫硫后,每年增加成本1億元。國家應考慮在資金資助和稅收政策上給予優惠,以減輕實施煙氣脫硫后運行費給企業帶來的經濟負擔。
鵬凌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陳春林委員建議,要加大節能技術的開發和推廣工作,大力推廣綠色照明工程,他說:“如果在全國范圍內用高效節能燈代替白熾燈泡,其節電效果相當于新建一個三峽工程。現在我國計算機擁有量已經達到1億臺,年耗電量約需1100億千瓦時,相當于三峽總公司一年的發電量。如果能設計出節能型計算機,就可節約大量能源,另外在環保型小排量汽車的開發、節能建筑材料的普及應用等方面都有巨大的節能空間。”
生態文明呼喚立法
“目前《環保法》的法律條文不細化,處罰力度較弱,執法基本還是依靠行政手段,雖然短期內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從長期來看效果十分有限。”長江水利委員會副主任楊淳委員認為,迫切需要修改相關法律,完善相關制度,加大對污染環境瀆職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他建議,修改《水法》、《環境保護法》以及《水污染防治法》,增加自然資源開發中的生態環境保護的具體規定。
“有效的生態補償機制,是遏制生態環境惡化,控制資源浪費,建立生態公平,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的重要基礎之一。”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何少苓代表說。她建議在南水北調工程中設立調水基金,以確保水源地防污治污工作的長效開展。可以考慮從每立方米水的水費中提取2至3分錢用于庫區污染治理和漢江中下游的生態環境保護,解決污染治理設施運行成本和一部分生態建設基金。
省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肖宏江委員提出,要進一步修改完善可再生能源的有關法律法規,確保參與可再生能源研發、生產的企業盈利,消除相關企業的后顧之憂。
省工商聯主席趙曉勇委員建議,進一步建立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法律制度,強化環境污染事故處理的約束機制和保障機制,使救治生命、理賠財產、恢復環境三大“綠色保險”原則通過法律制度落到實處。(轉自《湖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