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靜 委員
新農村建設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決“三農”問題的重大戰略。新農村建設需要大量資金,金融投入是其中重要的一環。近年來,全省金融部門在支持新農村建設方面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和探索,靈活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完善農村金融體系,改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加大信貸投入力度,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截至2007年11月末,全省涉農貸款余額為1011億元,比2001年底增加374.2億元。但是,金融支農仍然存在著眾多矛盾,信貸投入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金融部門在支持新農村建設中面臨的一個主要障礙是,我省農民組織化程度較低,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相對不夠,信貸投入缺乏有效載體,金融支持和農村經濟不好對接。截至2006年底,山東省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已發展到25586個,入社農戶達到349萬戶,而我省僅有4998個,數量上占山東的1/5。
一、導致我省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滯后的因素
1、經濟實力不強。農村專業合作組織資本金偏低、啟動資金短缺、自身發展緩慢。每個組織平均注冊資本金只有15.3萬元,又由于非企業法人性質等原因,多數農村專業合作組織達不到金融機構貸款門檻。
2、運作機制不規范。專業合作組織普遍存在利益聯系松散的情況,多數沒有建立起成員之間利益分享、風險共擔的緊密型經濟關系。在農村專業合作組織中,43%沒有章程,52%有章程,但也不完善,沒有發揮多大約束作用,5%正在擬定章程。
3、政策支持不到位。2007年,省委、省政府聯合下發《關于支持和促進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的意見》,省人大常委會通過了《湖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專業合作組織法〉辦法》,這些政策和法規為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開辟了“綠色通道”,但目前相當多的地方政府并沒有出臺實施意見,優惠政策沒有向下傳遞,通道受阻。
4、金融部門對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的投入不足。專業合作組織所需資金來源于企業負責人投入、社員入股、金融機構貸款、民間借貸、政府支持、擔保中心融資和自身利潤結轉等七個渠道,但實際狀況是民間借貸成為其主要來源,占38.7%,而金融機構貸款僅占融資總量的6.8%。導致金融投入不足的主要因素有:
一是風險分擔機制不健全。專業合作組織是一種典型的生產合作,由于自身實力薄弱不能提供擔保,要獲得金融機構的青睞,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就是發揮合作社的網絡優勢,開展社員之間的聯合互保,以信用合作促進生產合作。但我省農村專業合作組織起步較晚,社員的信用意識處于積累階段,信用合作關系不穩定,擔保公司也沒有在這一領域開展業務。
二是新型信用模式還在發展之中。去年以來,我們人民銀行在襄樊宜城市推行了“行業協會+聯保基金+銀行信貸”的新型信用模式,一方面協會會員組成聯保體,出資建立聯?;?,成功解決了貸款擔保和風險問題,另一方面,農村信用社的貸款對象由千家萬戶轉變為行業協會,貸款類似于批發業務,大大降低了經營成本。宜城模式被人民銀行總行向全系統推介,大悟、仙桃、云夢等地區農信社也主動借鑒這一模式,為當地農戶和農村企業提供了融資便利,但這一富有創造性的新型模式在全省還沒有大范圍推廣。
三是金融機構創新不足。金融機構現行信貸政策在貸款對象、品種、額度、期限等方面都有嚴格限制,部分機構規定只能發放短期的用于種養殖業的小額流動資金貸款,不能跨地區貸款,而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則需要跨區域聯合、跨行業發展,信貸資金既需要流動資金貸款,又需要固定資金貸款,資金投放既可能是種、養殖業,又可能是農產品加工、流通服務業。
二、建議
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組織,既能夠增加農民收入,又能夠促進“三農”和金融機構的有機結合,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都應高度重視,傾心支持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為此,建議: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各級政府應結合地方特點,出臺具體的實施辦法,把省委、省政府的支持政策逐步落實到位。二是有關部門每年都要從各類涉農資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的專項資金用于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重點是對專業合作組織引進推廣技術、建設無公害基地和產品認證、技術培訓進行補貼,對獲得無公害食品、原產地地理標志證書和名優農產品商標的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給予物質獎勵。三是實行稅收優惠,對支持合作組織發展的金融業務實行免征或減征營業稅,或者采取先征后返的辦法,降低金融風險,鼓勵金融機構加大投入。
2、規范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的運作。專業合作組織本身要按照或參照《農民專業合作法》逐步規范,制定和完善規章制度,真正形成與市場經濟對接的利益主體。主管部門要進一步宣傳和引導,堅持社員辦社、民主管理的原則,建立社員大會、理事會和監事會等“三會”制度,規定好各自的職責、權限和相互間的制衡關系。
3、改進現有擔保方式。政府可提供一定的擔?;?,為農民合作組織貸款提供擔保。有條件的地方,政府可推動組建專門的農業擔保公司,為專業合作組織提供信用擔保服務,地方財政適當注資,同時依托經濟組織或市場主體入股。在一些財力不足的貧困地區,更現實的做法是,在現已普遍建立的國有或民營中小企業擔保公司中,政府出臺相關優惠政策,或補充一定的農業擔?;穑膭钏鼈優檗r民合作社提供貸款擔保,以降低銀行貸款風險,提高金融機構支持農民合作社的積極性。
4、創新金融支農方式。
一是人民銀行要加強政策指導,靈活運用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政策工具,增強農村金融機構的資金實力,引導金融機構切實加大信貸支農力度。
二是要創新金融產品。主動適應農業產業化、規?;洜I的新形勢,開發和推廣土地規?;洜I貸款、銀團貸款、各種形式的擔保貸款等,滿足優質農業企業的大額信貸需求;要設計與農業生產周期、產業特點相適應的貸款期限、額度、還款方式和利率定價方式,適應靈活多變的農業生產經營方式。
三是探索金融服務方式。金融機構要提高支農服務效率,簡化貸款發放程序,下放貸款審批權限,為“三農”提供包括信貸、結算、業務咨詢等在內的一條龍服務;探索金融超市一站式服務,產業大戶綜合授信,信用社員工包村服務等新的服務方式。
四是推廣新型信用模式。要加強部門協作,在全省范圍內積極推廣實施“行業協會+聯?;穑y行信貸”等信用創新模式,完善其運作機制,促進新型信用模式的可持續發展。
發言人單位及職務(職稱):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行長、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