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挖掘民國文化瑰寶增強“反獨促統”凝聚力

2014-09-15 00:53:45  
字體大小:【


致公黨湖北省委員會

    胡錦濤同志說:“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愿望”。湖北不僅是經濟大省、科教大省,而且還是文化大省。民國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對民國文化的尊重和弘揚,是海峽兩岸同胞和海外華僑華人的共同愿望。我們深知,一個時期的文化成績不僅取決于該時期,而是經過之前若干時期的文化沉淀而成。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民國文化是海峽兩岸文緣相同、同祖同根的民族文化精華,它在臺港澳同胞和海外華僑華人中有強大的民族凝聚力。挖掘民國文化瑰寶,集聚“反獨促統”的強大凝聚力,是海峽兩岸同胞和平統一祖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神圣任務。

    民國文化是溝通海峽兩岸交流、團結海內外同胞、促進祖國統一的橋梁和紐帶。民國文化所處的歷史時期不長,但它反映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集中反映了近現代中國人的愛國主義精神,極大地解放了人民的思想,推動了歷史的進步,展示了中華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對后來的中國革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深厚的民國文化底蘊吸引著無數臺港澳同胞和海外華僑華人來大陸旅游、尋根謁祖,2001年在武漢召開的辛亥首義文化研討會上,來自美、法、德、日、澳等10多個國家及港、澳、臺等地區的200多名臺港澳同胞和海外華僑、華人共聚一堂,著重就辛亥首義文化和首義精神的內涵、孫中山的思想和實踐、首義文化精神的傳承等課題展開熱烈探討,并興致勃勃地參觀了辛亥革命紀念館、起義門和中山艦。

    1992年,孫中山的長孫、美中經濟交流協會會長孫治強先生參觀“紅樓”時,感慨萬分,他疾筆寫下“民國之門”四個大字,高度評價首義文化的歷史功績。南京的中山陵、總統府,每年要接待500多萬港澳臺同胞和海外華僑華人以及外國友人參訪和拜謁。近幾年來,臺灣的一些在野政黨政要紛紛來大陸訪問、尋根祭祖,他們拜謁了廣州黃花崗烈士陵和南京的中山陵,參觀了上海的孫中山和宋慶齡故居等等。這一切都體現出民國文化具有血脈相連的強大凝聚力,是溝通海峽兩岸交流、團結海內外的愛國人士,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的橋梁和紐帶。

    為此建議:
    1、自由學風造就民國文化奇跡,如民國時期的文學成就有茅盾的“子夜”,巴金的“激流三部曲”,老舍的“駱駝祥子”,魯迅的“阿Q正傳”、“狂人日記”;戲劇有曹禺的“雷雨”、“日出”,田漢的“名優之死”、“麗人行”;繪畫藝術有徐悲鴻的“奔馬”、“九方皋”“田橫五百士”,齊白石的“花鳥蟲魚蝦蟹”,“張大千畫冊”;音樂有聶耳的“畢業歌”、“義勇軍進行曲”,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哲海倫理有張東蓀的“多元認識論”,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自然科學有數學家陳建功、蘇步青、華羅庚,地質學家李四光,化學家侯德榜,氣象學家竺可楨,物理學家吳有訓、錢學森、錢三強,橋梁學家茅以升,建筑學家梁思成等等。建議對這些文化名人及其民國文化最燦爛的成果,以各種形式擴大宣傳,求得海峽兩岸同胞和海內外華僑華人的共識,凝聚“反獨促統”最廣泛的統一戰線。

    2、民國文化具有代表性的遺址有南京的總統府、中山陵、孫中山紀念館;廣州的中山紀念堂、黃花崗公園、黃埔軍校舊址;天津的五大道、吉鴻昌故居、梁啟超故居;重慶的宋慶齡舊居陳列館、張自忠烈士陵園;上海的孫中山和宋慶齡故居;武漢的辛亥革命紀念館、中山紀念碑、武昌首義舊址、中山艦基地、道勝銀行舊址、美國海軍青年會和漢口救世堂景區等等。這些民國文化遺址,不僅是游人的勝地,而且是中華兒女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更是港澳臺同胞和海外華僑華人尋根謁祖、凝聚智慧和力量的文化名片。建議對這些民國文化遺址的名片進行深層次文化包裝和擴展延伸,特別是辛亥革命以及孫中山先生革命的一生屢經挫折、備受險阻、百折不撓,傾畢生心血和精力改造中國、振興中華,最集中體現中華民族愛國主義優良傳統。挖掘民國文化精華,無疑是凝聚海峽兩岸同胞以及港澳和海外華僑華人的重要紐帶,也是凝聚“反獨促統”人心的重要載體。

    3、以民國文化為載體,開展一些以“文化搭臺、經貿唱戲”海內外港澳臺華僑華人的聯誼活動或者大型紀念活動,這不僅有利于發展經濟,而且有利于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的文化認同,更有利于凝聚港澳臺同胞及全世界華僑華人的人心。例如,湖北省武漢市對“紅樓”廣場的改造以及中山艦基地的建設是弘揚民國文化的重大舉措,建議提前策劃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紀念活動,把它辦成全球華人的文化盛會。

    4、開發“民國文化游”專線。據有關人士到臺灣旅游獲悉,40歲以上的臺灣人對祖國大陸,特別是民國文化有很深的情結,年輕人也很向往。因此,將上海孫中山宋慶齡故居、廣州黃花崗烈士陵園和孫中山大元帥府、南京中山陵、武漢辛亥革命紀念館和武昌首義舊址等聯成一線,與相關城市旅游部門合作,開發“民國文化游”線路,對港澳臺同胞和海外華僑華人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5、利用蛇山南坡的山體露綠工程,在不影響總體規劃的前提下,將應拆遷的湖北省教育學院的地方,選一塊適當的位置建一座“首義烈士紀念碑”,把散落在武漢周邊的首義烈士遺留骨收集在一起集中安葬此處,讓海內外同胞及華僑華人參訪者在參觀“紅樓”和開展活動時,有一個向首義烈士獻花圈致敬的地方,利用這個民國文化品牌,對于凝聚中華民族愛國心、統一心,凝聚“反臺獨促統一”的愛國統一戰線的向心力將起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