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重要會議 >全體會議 >省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

為支點支招
——省兩會第二場新聞發布會實錄

2025-01-19 10:08:23   來源:湖北日報   作者:許曠 曾雅青  
字體大小:【

時間:2025年1月18日15:00


地點:洪山禮堂二號廳


嘉賓:

方超   省人大代表,云夢縣委副書記、縣長

楊敏   省人大代表,老河口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仙人渡鎮黨委書記

蔡建紅  省人大代表,嘉魚縣潘家灣鎮肖家洲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

李錫玲  省政協委員、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院長

潘曉潔  省政協委員、湖北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

何建剛  省政協委員、鑫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主題: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北篇章


1月18日下午,省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省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舉行第二場新聞發布會,圍繞“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北篇章”主題,6名代表委員談成績、強信心、謀發展,為湖北加快建成支點支招。


“中華簡牘文化圣地”云夢,先后出土了一系列最具中華文明標志意義的國家寶藏,實證了中華文脈賡續傳承、見證了中華大一統信史脈絡。當地把加強文化資源保護和推動文化創新發展作為必須牢記的殷殷囑托、重要歷史使命和特有的責任擔當,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


作為全國鄉村振興示范縣老河口市的重點鄉鎮,仙人渡鎮系統落實產業集聚、人才回流、農民增收三件事,走出一條以現代農業產業化賦能鄉村振興的發展之路。2024年,該鎮實現產值1億元,壯大村集體經濟100余萬元,帶動戶均增收1萬余元。


嘉魚縣潘家灣鎮肖家洲村,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實現了人居環境、村集體經濟和群眾精神風貌全面提升,“嘉魚甘藍”品牌打響,鄉風文明蔚然成風,形成“生態美、產業強、百姓富”的良好發展態勢。


助力湖北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科技界政協委員擔當起科技創新的重任,加快探索科技成果轉化新路徑、新模式,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圍繞長江生態環境保護,省政協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開展專項民主監督,形成建言成果27篇,提出有關建議130多條。聚焦茶產業發展,企業家委員用“一線協商”的辦法協商解決會員企業招工難、融資難、回款難等急難愁盼問題,發揮龍頭企業示范帶動作用,致力實現“以一片葉子成就一個產業、富裕一方百姓”。


促進中華簡牘文化走向世界


云夢是千年古縣、文物大縣,被譽為“中華簡牘文化圣地”。


省人大代表,云夢縣委副書記、縣長方超介紹,為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云夢縣探索文物保護修復新模式,對全縣653處文物點登記造冊、分類管理,掛牌成立國家木漆器保護基地云夢工作站、省博物館分館等,實現文物修復、考古研究等資源共建共享。


“我們將傳統文化符號嵌入城市家具、街頭公園等公共空間,開辟文物活化利用新路徑。”他說,今年元旦當天,云夢縣接待旅游人數近13萬人次。


“政府工作報告專章提出建設文化強省、旅游強省,更堅定了我們加強文化資源保護和推動文化創新發展的信心和決心。”方超表示,將以博物館、楚王城遺址公園等載體,建設中華文脈保護傳承、全國知名簡牘文化展示、中華法源研究培訓、有世界影響的簡牘研究、中華家教家風傳承教育“五個基地”,在文化保護傳承上當先鋒、作示范。持續提升博物館風貌布局,常態化開展館藏文物保護修復工作,將文博文化融入城市文化體系,在文物活化利用上出實招、見真章。


高質量編制云夢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打造博物館“文化旅游圈”,在促進文旅融合上下功夫、求突破。以紀念云夢睡虎地秦簡出土50周年為契機,精心籌備全國首屆云夢秦簡法治文化研討會等一系列“國字號”活動,在推動文化創新發展上樹品牌、展形象,促進中華簡牘文化走向世界。


◆做強產業鏈助農增收


“我們系統落實產業集聚、人才回流、農民增收三件事,走出了一條以現代農業產業化賦能鄉村振興的發展之路。”省人大代表,老河口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仙人渡鎮黨委書記楊敏說。


楊敏介紹,服務老河口市循環經濟產業園,延鏈補鏈初步形成新能源新材料、廢舊電池回收利用、再生鋁、再生橡膠等6大產業鏈條,實現年規上工業總產值219億元。建設1116畝現代化智能生態漁業產業園,做強特色農業,2024年實現產值1億元。


老河口市搶抓沿海產業轉移人流回遷契機,推進實施回鄉就業、回鄉創業、帶頭致富、帶領群眾致富“兩回兩帶”工程,累計吸引帶動15000余人回鄉就業,2000余人回鄉創業,新增109家各類經濟實體投資重點項目,投資總額50余億元。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家庭農場、合作社超過600個,聯農帶農841戶。依托綠水青山的生態優勢,以二產聯動一產,促進三產融合協調,景區周邊農家樂、民宿生意火爆。


“來的游客多了,老百姓的腰包鼓了,大家伙兒臉上的笑容更多了。”楊敏說,下一步,將繼續抓好融鏈上鏈、外引內育、創收增富工作,積極融入省級十大重點農業產業鏈,建設一批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基地,培育農業現代化產業品牌;深化實施“兩回兩帶”工程,撬動社會資本和專業能人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推進農業融合發展項目,培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通過農民自己干、產業帶,以工代賑、增加財產性收入等方式,持續推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擦亮“嘉魚甘藍”品牌


“我們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實現了人居環境、村集體經濟和群眾精神風貌全面提升。”省人大代表,嘉魚縣潘家灣鎮肖家洲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蔡建紅介紹,全村共設立10個村灣黨支部,58個黨員中心戶、14個群眾中心戶,做到聯農帶農全覆蓋。


村里組建村民議事會,制定群眾需求清單;建成幸福食堂、醫養服務驛站,建設村運動健身中心,舉辦鄉村村晚、甘藍宴等活動,滿足群眾各類需求。“我們還堅持‘資源盤活+自我造血’相結合,村集體經濟收入提高到年收入28萬元。”蔡建紅說。


去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潘家灣鎮蔬菜長廊時,勉勵大家把蔬菜種植這個富民產業進一步做好,讓更多群眾增收致富,讓蔡建紅深感振奮。


他表示,打響“嘉魚甘藍”品牌將從5個方面著力:推廣“公司+合作社+農戶”生產經營模式,讓農民更好分享產業增值收益;組建大中型農機、無人機服務隊伍,建設蔬菜冷鏈倉儲物流中心,配套完善蔬菜交易市場和電商平臺等,為蔬菜產業發展提供全鏈條服務;加快農業生產道路、溝渠、電網等生產要素提檔升級和互聯互通,推進科技育苗、機械播種等現代農業科技應用;打造辣椒、番茄、藜蒿等精細化蔬菜種植基地,形成一主多元的農業產業結構;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打造多元素蔬菜主題公園,舉辦農業體驗和農業體育競技等創意活動,吸引更多人到鄉村度假休閑。


◆從實驗室加快走向生產線


“2024年1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到武創院考察,殷殷囑托鼓舞著我們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砥礪前行,不斷攀登高峰。”省政協委員、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院長李錫玲說。


自2022年4月啟動運行以來,武創院主動鏈接國內外一流創新資源,探索“產業孵化+平臺賦能”模式、采用“撥轉股+風險投資”等方式,推動科技成果從實驗室加快走向生產線。截至目前,武創院已設立26家專業研究所、53家企業聯合創新中心、7家公共服務平臺,構建了相對完善的“政產學研金服用”轉化應用體系。


“作為科技界政協委員,我重點聚焦湖北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等領域調研思考、建言履職,提交的提案得到了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積極回應,部分建議已轉化為政府決策。”李錫玲說。


對于推進我省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加快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李錫玲建議,財政資金與社會資本要“共投共擔”,通過“大膽資本+耐心資本”模式,助力企業跨越成果轉化“死亡谷”。技術供給和產業需求要“協同發力”,讓科研機構、大中小企業以“有組織的協同創新”為紐帶緊密聯結在一起,實現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轉型升級與培育孵化要“齊頭并進”,武創院一直主動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湖北產業創新發展的實際,推動各類創新資源和要素的集聚、催化、融合,讓傳統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在武創院構建的創新體系下互相補充、互相促進,形成各類新質生產力“齊頭并進”的良好格局。


◆構建荊楚安瀾現代水網


2024年,我省長江干流、漢江干流水質穩定為優,丹江口水庫連續10年保持在Ⅱ類及以上;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95.8%,同比上升2.6個百分點,達到“十四五”以來最好水平。


省政協委員、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潘曉潔介紹,2024年,省政協圍繞“實施長江高水平保護十大提質增效行動”開展專項民主監督,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召開專項民主監督會,形成建言成果27篇,提出有關建議130多條。聚焦洪湖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召開專家協商會,向省政府提出了政協建議案。


“作為省政協委員,我積極參與專項民主監督調研、專家協商等活動,進一步增強了責任感和使命感。”潘曉潔表示,將緊緊圍繞長江大保護和流域綜合治理中的一些重大問題開展調查研究,立足崗位、發揮優勢,在履職盡責中作出新貢獻。


潘曉潔建議,我省強化流域治理牢牢守住水安全底線,著力構建安全韌性的“荊楚安瀾”現代水網,全面推進小流域綜合治理擴面提質。從源頭抓起積極推動長江干流、漢江沿線大中城市生活污水管網建設,補齊環境基礎設施短板。強化截污控源,推動水岸同治,建設好一批磷石膏綜合利用項目,提升磷石膏綜合利用水平。堅持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科學治理,積極推進湖泊保護修復新路徑。加快綠色轉型,積極探索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將生態產品所蘊含的內在價值轉化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一片葉子富裕一方百姓


“作為全省營商環境觀察員,我有三點深刻感受:政務服務更便捷、服務企業更暖心、社會生態更優良。”省政協委員、鑫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何建剛說。


湖北營商環境的金字招牌越來越亮。全國工商聯發布的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調查結果顯示,湖北三年三進位、進入全國第一方陣。


何建剛介紹,作為省政協委員,他充分發揮工商聯界別優勢,當好促進政企溝通的“連心橋”。以何建剛委員工作室為陣地,用“一線協商”的辦法協商解決會員企業招工難、融資難、回款難等急難愁盼問題;堅持向下調研、向上建言,圍繞優化營商環境、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積極向省市政協提出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積極宣傳黨委政府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讓企業充分享受政策紅利。


“鑫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去年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我們深感榮耀也深感責任重大。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茶產業發展,出臺實施‘茶十條’,打造‘楚天好’茶公用品牌。作為龍頭企業,我們愿和全省同仁一道,致力實現‘以一片葉子成就一個產業、富裕一方百姓’。”何建剛說。


何建剛建議,促進茶旅融合發展,講好茶文化故事,以茶文旅吸引八方游客;堅持茶產業綠色發展,推行生態茶園種植技術;打造湖北茶知名品牌矩陣,開展湖北茶“邊疆行”“沿海行”“海外行”活動,推動湖北茶享譽全國、走向世界;加強湖北青磚茶突破性發展質效,推動湖北茶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