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湖北省鄂州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對距長江干堤堤腳530米范圍內的所有水井進行摸排登記,7月25日下午17時前上報排查登記表,7月28日下午17時前全部封堵關閉。這是鄂州市政協通過社情民意信息為防汛抗洪建言支招的重要成果之一。
入汛以來,長江中下游水位一直居高不下。鄂州市廣大政協委員聞汛而動,以不同形式為防汛抗洪建言出力。7月中旬,市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委員們在巡堤查險時發現,由于傳統的用水習慣和拆遷補償利益驅動,長江干堤沿線200米范圍內有不少民用水井,容易引起散浸、管涌等險情,直接威脅大堤安全。
在深入調研基礎上,委員們建議加強宣傳教育,引導沿線廣大居民切實保護好大堤等防洪設施;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對長江干堤200米范圍內水井逐一登記造冊、全部封閉;嚴格審批程序,確需挖水井灌溉的,由鄉鎮政府報市水利和湖泊局審批;修訂拆遷補償標準,長江干堤沿線200米范圍內的水井不納入拆遷補償范圍。
鄂州市政協綜合委員建議,形成社情民意專報《長江干堤沿線200米范圍內私挖水井現象應引起高度重視》。隨即,市委書記王立在專報上批示:全市各地和各相關單位要高度重視、全面排查,對禁腳地范圍內的水井、壓力井,要堅決實施封堵回填,建立健全長效管控機制,徹底消除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