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政協第十三屆湖北省委員會開局起步之年。省政協10個專門(工作)委員會堅持守正創新、開拓進取,發揮各自特色優勢和基礎性作用,為不斷開創新時代湖北政協工作新局面作出新貢獻。
這一年,他們強化政治統領,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及時跟進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引導廣大政協委員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這一年,他們強化黨建引領,夯實壓緊黨建主體責任。在省政協黨組正確領導和機關黨組悉心指導下,充分發揮分黨組在委員會工作中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領導作用,嚴肅規范黨內政治生活,完善分黨組有關工作機制,全面落實黨的組織對黨員委員全覆蓋、黨的工作對政協委員全覆蓋,把黨的全面領導落實到委員會工作全過程各環節。
這一年,他們強化責任擔當,切實發揮好在政協履職中的基礎性作用。圍繞2023年省政協黨組工作要點和年度協商工作計劃,增強系統觀念、加強統籌協調,積極運用“根、干、枝”理念思路和統籌“三要素”“三維度”工作方法,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發揚民主和增進團結相互貫通、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深入調查研究,務實建言獻策,進一步提高協商議政的質效,進一步凝聚共識匯聚力量,進一步深入基層服務群眾,進一步加強自身建設,各項工作“專”出特色、“專”出質量、“專”出水平,交出了一份可圈可點、精彩紛呈的答卷。
省政協提案委員會
在提高提案、辦理和服務質量上持續發力
全力推動提案建議落地見效
全年審查立案提案819件,已落實和正在落實的占提案總數的92.2%。
強化政治引領,把握工作方向。深入推進“兩個全覆蓋”走深走實,搭建委員讀書平臺增進共識,團結聯系界別委員凝心聚力。
強化精品意識,樹牢質量導向。組織召開省政協提高提案質量專題座談會,組織專家評選出30件年度好提案,增強提案者的使命感、榮譽感。啟動我省提案工作條例修訂工作,制定提案委員會工作指南,提高提案工作規范化水平。
強化履職統籌,增強辦理效能。發揮省委書記督辦重點提案示范引領作用,高質量服務省領導督辦重點提案和全國政協重點提案督辦工作,推進提案建議的采納落實。
強化責任擔當,提升建言質量。精心承辦“推進縣域教聯體擴面提質”月度專題協商會、積極開展“加強農村、社區醫療衛生隊伍建設”專項民主監督、組織召開提案辦理協商會等,一批建言成果轉化為黨委政府具體政策舉措。
省政協經濟委員會
建言資政謀發展 凝聚共識促團結
牢記政治責任、深化主題教育,在助力問題解決、工作改進中履職盡責。大興調查研究,堅持找準真問題、分析真原因、提出真對策,持續推進省政協“優化營商環境”專項民主監督工作,全力做好季度經濟運行情況調研分析,反映并推動一批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注重“兩個統籌”、積極建言資政,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中擔當作為。承辦省政協議政性常委會會議、月度專題協商會,形成《省政協關于加快培育突破性發展優勢產業集群、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若干建議的報告》《省政協關于支持民營經濟發展若干建議的報告》報省委、省政府決策參考。
搭建特色平臺、廣泛凝聚共識,為鞏固和增強我省經濟回升向好態勢聚勢賦能。著力打造“楚商茶座”凝聚共識平臺,努力完善省政協助推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建言資政平臺,勠力同心用好大別山革命老區鄂豫皖三省政協主席座談會聯動協商平臺,充分發揮委員會團結聯誼功能。
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
積極開展協商議政活動
全力參與服務助推省茶產業鏈工作
全年委員共參與省政協各類履職活動110余次,向省政協常委會會議提交建言材料38篇,多個提案獲評省政協好提案。
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堅持以服務大局為主線。開展“引進培育農業產業鏈頭部企業,推進農產品加工和品牌建設”月度專題協商,實施“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持續實施扶持新型村級集體經濟計劃”專項民主監督,全程參與“扛穩糧食安全責任”十三省(區)政協協商座談會機制的構建工作,召開“加快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進農業科技自立自強”重點提案督辦座談會。
全力參與、服務、助推省茶產業鏈工作。配合省茶產業鏈工作專班研究推進茶產業省域公用品牌建設、品牌Logo設計、赤壁青磚茶突破性發展、茶產業社會化服務試點等重點任務,配合制定青磚茶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和“茶十條”等多項政策文件。
持續開展“政協委員助力鄉村振興行動”,積極為推進我省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
堅持黨的領導與強化引導相統一
堅持專注發展與專攻主業相融合
2023年,上報省委、省政府的專題報告獲得省委、省政府領導批示14次。聯系的政協委員在省政協21場協商議政活動中口頭發言12人次、書面交流13人次,提交提案132件,其中4件提案入選年度好提案。
堅持黨的領導與強化引導相統一,堅持專注發展與專攻主業相融合,堅持搭建平臺與組織唱戲相銜接。成功召開“堅決守住水環境安全底線”民主監督協商會、“完善醫聯體醫共體機制”月度專題協商會,提交建言成果66篇;全程參與省政協主要領導領銜課題調研,形成《湖北省新型城鎮化人口流動特征與對策調研報告》;完成《推進三峽庫區綠色低碳發展專題調研報告》;跟進服務省委交辦“智能建造”專項任務,牽頭推進關注森林專項活動。
每月編發《省政協人資環委工作動態》,為委員知情明政、建言資政暢通渠道,有序開展學習考察、調研視察、協商議政等活動60余次,委員參與達357人次。
省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
緊扣科技強省建設協商建言 聚焦民生關切獻計出力
全年組織各類學習、視察、考察、調研等活動68次,開展界別活動10次,提交各類建言材料140余篇,委員參與人數達500余人次。承辦省政協“建設湖北東湖科學城,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月度專題協商會,組織“鼓勵和吸引民間資本參與重大項目建設”省政協重大課題研究,開展“關于加快區域創新聯合體建設,助力打造全國科技創新高地的建議”重點提案督辦等。向全國政協報送《關于支持光谷實驗室建設光電子信息領域國家實驗室的建議》等社情民意信息。
開展“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專項民主監督。圍繞“深入推進體教融合發展”“推進學前教育公益普惠發展”等主題,組織界別協商和專家協商。組織委員開展“高考招錄”專題視察。完善“襄十隨神”政協聯動協商平臺。創新開展跨界別活動。開展“送醫送藥下基層”“科普走進生活”等辦實事活動。辦公室黨支部被評為省直機關“紅旗黨支部”。
省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
聚力“適老化建設和改造”增進民生福祉
發揮“專”的優勢助推法治湖北建設
高質量辦好“落實新一輪促消費政策”議政性常委會會議,完成調研報告、建言材料52份,征集典型材料5份。創新組織“進一步優化行政與司法聯動機制,高質量推進長江流域綜合治理”專家協商會,形成8份調研報告。承辦省政協“推動城市適老化社區、適老化住房建設和改造”月度專題協商會。
認真開展立法協商,助推湖北法治建設。組織法律顧問組完成《湖北省科學技術進步條例(修訂草案)》等18個地方性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征求意見工作。
切實履行好省政協開展“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的綜合協調職責,推動建立省政協“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領導小組,完善省政協領導分片聯系指導市州工作機制,制定年度重點工作清單及責任分工,在全省建立19個工作聯系點。
推進專委會規范化建設,39名中共黨員委員與44名黨外委員結對子、交心談心。
省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
聚焦民族地區發展協商建言
助推宗教中國化湖北實踐走深走實
承辦省政協“加快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月度專題協商會。深入我省民族縣市調查研究,引導界別委員和群眾深刻感受民族地區現有發展成就,聚焦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建言獻策,形成36篇建言材料,為我省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匯聚人心和力量。
圍繞“推進我國宗教中國化”“宗教界‘雙通’人才培養”“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等重點課題開展調研,積極參加全省宗教團體換屆和佛教道教文化交流活動,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團結引領宗教界進一步增進“五個認同”。
圍繞省委重要工作部署開展民主監督。承辦省政協關于“高質量供應鏈物流體系建設”專項民主監督會。深入宣介我省高質量供應鏈物流體系建設成效和重大意義,廣泛聽取意見建議。精準選定監督子課題,組織調研組開展調研監督活動,為我省高質量供應鏈物流體系建設廣泛凝聚智慧和力量。
省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 助力文化強省建設
2023年,著力打造工作品牌,提升工作質效。
強化理論武裝,扎實開展主題教育,認真組織紅安新任委員學習培訓和北戴河專題培訓,持續強化經常性學習,筑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礎。服務中心大局,圍繞“推進‘我興楚鄉·創在湖北’返鄉創業行動,促進重點群體就業”“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支持武漢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等主題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協商議政、廣泛凝聚共識、有力促進落實,許多意見建議被相關部門采納。發揮特色優勢,著力推進湖北省政協文史館建設,加快《湖北政協簡史》《長江文明湖北印記》編撰工作,做好專題文史資料征編工作,推動文史工作提質增效。
2024年,將努力在加強思想政治建設上取得新進步、在服務文化強省建設上取得新成果、在推進重點文史資料工作上取得新進展、在開展委員學習培訓上取得新成效、在加強自身建設上展現新形象,為建設文化強省和先行區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省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
為全面推進強國建設 民族復興偉業廣泛凝心聚力
召開“深入推進鄂臺電子信息產業融合發展”月度專題協商會、“推進鄂港合作機制有效運行”對口協商座談會,組織督辦“關于實施強縣工程推動縣域經濟突破性發展的建議”“聚焦數字經濟核心領域賦能湖北高質量發展”重點提案,就我省承接沿海紡織服裝產業轉移情況開展專項民主監督,圍繞進一步推進國際航空物流中心建設、突破性發展湖北北斗產業等課題開展專題調研。
支持港澳委員發揮“雙重積極作用”,堅持完善走訪港澳委員制度機制,組織開展國情省情考察,支持香港、澳門湖北社團總會發揮聯系平臺功能和團結鄉親作用。策劃組織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經貿文化考察團等11批團組270余人次來鄂參訪交流,聯合舉辦“湖北—香港經貿合作交流會”。積極做好在鄂臺胞的服務工作。堅持完善組織海外僑胞代表列席省政協全會建言獻策制度,舉辦系列涉僑團結聯誼活動。積極開展對外友好交往,講好湖北故事。
省政協委員工作委員會
認真落實“推進品牌強省建設”協商議政任務
用心服務委員履職、做深做實界別工作
認真落實“推進品牌強省建設”議政性常委會會議協商議政任務,形成62篇調研報告,創新匯編15個國內外品牌建設典型案例、2份問卷調查分析報告。承辦“加大司法支持力度,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專項民主監督活動,推動重點提案《關于發揮民營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培育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型產業集群的建議》落實。
圍繞“完善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制度機制”省委重要改革項目,研究形成調研報告29篇。開展委員履職承諾,健全委員履職常態激勵機制,實施委員履職考評。
規范組建專委會、成立界別工作小組,697名委員入委、入組,修訂加強和改進界別工作發揮界別作用辦法等系列相關文件,構建“主席會議成員聯系界別、界別聯系委員,委工委統籌協調、專委會具體保障”工作格局。首次召開省政協界別聯系會議。
對18項工作制度進行歸并整合,完成7項制度制定與修訂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