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端”發力 護航健康
省政協委員 武漢協和醫院黨委書記 張玉
“我來自衛生健康戰線,特別關心生命健康產業的發展。”1月13日,省政協委員、武漢協和醫院黨委書記張玉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今年省兩會,他帶著“發揮武漢都市圈創新引領作用,突破性發展生命健康產業建議”提案參會。
張玉說,我省正在加快構建“51020”現代產業集群,其中生命健康產業是5個萬億級目標產業之一。
“要以武漢都市圈建設為契機,強化產業集群跨區共建、科技成果跨區轉化、資源要素跨區流動,推動從研發、生產到應用的全產業鏈優化升級,從而促進我省生命健康產業突破性發展。”為此,張玉提出三點建議——
抓供應端。區域聯動,整合“武鄂黃黃”優勢資源,優化產業布局。以武漢為科創研發龍頭,加快建設高能級創新平臺,加大培育高水平創新主體,打造世界級科技創新策源高地。以鄂州黃岡黃石為生產制造支撐,圍繞延鏈、補鏈布局產業,構建與武漢聯動的生命健康生產制造鏈。
抓應用端。牽引帶動,加快推動委省共建國家醫學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提高磁場效應,更好地吸引新藥、新技術、新設備、新器械等在我省孵化、轉化。
抓治理端。政策驅動,完善產業保障機制,夯實發展基石。建議我省聚焦都市圈生命健康產業,加強政策協同,實行圈內各城市產業同規劃、同政策、同標準,推動人力資源、市場準入、審批服務等一體化,提高都市圈共建共治水平。加強有組織的創新,打造高水平產業創新聯合體。完善激勵政策,加大對創新藥、創新醫療器械研發和仿制藥一致性評價的獎補力度,不斷調動創新積極性。
完善機制 促企發展
省政協委員 湖北萬力鋼結構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 陳應龍
“報告極大鼓舞了企業家謀發展的信心!作為民營企業負責人,我真切感受到了政府對民營企業發展的高度重視,對實體經濟的大力支持。”1月13日,聆聽完省政府工作報告后,省政協委員、湖北萬力鋼結構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應龍對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說。
1992年,大學畢業的陳應龍被分配到天津工作。2000年,陳應龍回鄉創業,并于2002年成立湖北萬力鋼結構工程有限公司,主營鋼結構設計、加工及安裝等業務。這是咸寧乃至湖北最早成立的專業施工廠家之一。
歷經20年發展,萬力鋼構的員工從創業之初的20多人增加到200多人,年產值今年預計突破3億元。多年來,該公司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累計向社會捐贈300多萬元。
新當選省政協委員,陳應龍帶來了關于完善府院聯動機制、促進企業健康發展的建議。
陳應龍說,這些年關注到,一些鋼結構行業同行被淘汰,淪為“僵尸企業”。破產法實施后,各地陸續建立府院聯動機制,以破產程序促進對市場主體的清理。但這一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企業經營中存在的弊病,府院聯動機制還有優化的空間。
他建議,建立和完善企業風險監測預警機制,及時發現和化解企業經營中存在的難題;建立對企業破產中違法行為的懲處機制,對于企業破產惡意逃廢債務、涉嫌非法集資、不合理清償債務等違法行為,通過召開相關部門“聯席會議”進行研究、制定方案,依法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遏制和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