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丹江口市政協圍繞全省政協一線協商共性指導議題——“推進城鄉兒童友好型社區建設”,組織部分政協委員開展專題調研協商。
在丹江口市余家營小學的操場上,委員們將一本本承載著知識與關愛的兒童讀物遞到孩子們手中。“這些圖書是我們政協委員一起捐贈的,馬上六一兒童節了,很開心和孩子們一起閱讀,希望他們的童年更加充實和多彩。”市政協委員余堅高興地說到。書頁翻動間,墨香與笑聲交織,為初夏的校園增添了一抹溫暖的人文底色。
政協委員在余家營小學向孩子們捐贈書籍
在余家營小學東側,有一所“心靈加油站”——丹江口市青少年心理健康輔導中心。柔和的燈光、溫馨的色調、五彩斑斕的情緒宣泄墻,構成了孩子們的“心靈港灣”。
“我們整合了全市有心理咨詢師資質的教師團隊力量,每天都安排專人值班,可以輻射全市各中小學。”中心負責人、心理咨詢師杜著科介紹道。
“建設兒童友好服務體系,是兒童友好型社區建設的題中之義。設置社區心理服務站點,幫助家庭調適親子關系,提供多元化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非常必要。建議這些資源和力量向村組社區這些微單元延伸,把關愛送到更多家庭,特別是留守流動兒童身邊。”市政協委員段宗林提出建議。
調研組在丹江口市心理健康輔導中心調研
前期,市政協組織政協委員深入部分社區調研,詳細了解兒童友好型社區建設的難點痛點問題,這次又專門來到位于城鄉結合部的丹趙路街道余家營村,收集社情民意。
在余家營村會議室,政協委員、村“兩委”干部、群眾代表與市委社工部、市發改局、市住建局、市婦聯等13家相關單位,圍繞兒童友好設施建設、各類公共服務供給、留守困境兒童關愛等方面協商交流、真誠溝通。群眾代表和村干部暢所欲言,道出了心聲。
政協委員、余家營村兩委干部、群眾代表與相關單位協商交流
“我們村常住人口7800余人,80%都是外來流動人口,流動兒童較多。我們聯合相關單位開展過一些活動,但村里基礎力量薄弱,服務還存在很多短板。”余家營村兒童主任蘇雪華介紹到。
“希望小廣場增加點秋千、滑梯這樣的兒童設施,讓老人和孩子能在一起娛樂。”
“在寒暑假,能不能開個托管班?我們這些老人輔導不了作業,孩子學習成績都跟不上了。”
“現在家長不好當,怎么才能走進孩子內心,我們家長還非常需要這方面的輔導。”
……
在聽取了群眾訴求和各單位工作介紹后,委員們踴躍發言,提出意見建議。
“在城市更新中,要突出兒童視角,一米高度看世界,才能發現兒童的真正需求。規劃要先行,做好適兒化改造,多增加游樂設施、口袋公園等,讓孩子們在舒適的環境中成長。”市政協委員歐陽義濤建議。
市政協委員陳建丹認為,聚焦“一老一小”,優化硬設施、做足軟服務,給予基層更多政策傾斜和資金支持,同時村和社區也要自我造血,帶動群眾一起參與共建,共享發展成果。
市政協委員姜浩表示,將發動所在高校的社團組織和大學生志愿者力量,力所能及地為余家營村鏈接一些資源,開展多元化社會實踐活動。
會上,調研組同步對《關于關愛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為未成年人營造健康成長環境》這一重點提案辦理情況進行了督辦。
傾聽各方聲音,凝聚工作共識。市政協副主席嚴嶺指出,兒童友好不僅僅是為了滿足兒童的需求,更像是一把標尺,衡量著城市的文明程度和治理溫度。站在兒童優先的角度,硬件和軟件還有很多方面需要改善。市政協將通過一線協商平臺,推動相關職能部門形成工作合力,讓“一米高度看世界”的理念在基層落地,積極為廣大兒童創造一個更加包容、友好、溫馨的城市環境。
(丹江口市政協 陸彧 易曉鳳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