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7年開了68場協商議事會
這個社區協商民主的成果隨處可見

2025-04-22 11:20:10  
字體大小:【

4月17日,清晨的薄霧還未散去,十堰市鄖陽區楊溪鋪鎮青龍泉社區的“協商議事亭”已熱鬧起來。十幾位居民代表正與區政協委員、社區干部圍坐一圈,熱烈地討論著手中的《社區綜合服務體引入項目方案》。“咱們搬到這兒都七年了,一萬多人的社區連個銀行網點都沒有,平時存取錢就靠一臺柜員機,太不方便啦!”“要是能建個賓館就好了,來客人了也不用跑到縣城去住。”你一言我一語中,一個共識漸漸達成:協調設立農商行服務點,引入超市、賓館等項目,既方便生活,又能創造就業。


這樣的場景,在這個容納了來自18個鄉鎮14892名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的“萬人社區”早已司空見慣。誰能想到,七年前這里還是另一番景象:樓上樓下鄰居為搶綠化帶種菜吵得面紅耳赤,樓道堆滿鼓鼓囊囊的糧食袋,年輕人外出打工后,只剩下老人孩子守著空蕩蕩的安置房……


改變的種子,是在社區二樓轉角那間掛著“政協社情民意聯絡站”的小屋里播下的。2019年初夏,19名駐站委員推開吱呀作響的鐵門時,滿本子的社情民意記錄著居民最樸素的訴求:“停水能不能提前通知?”“手機信號弱得電話都接不通”,于是,一場關于“水電氣網”的協商會開了整整四小時,水利局分管領導張性漢聽著委員建議,當場掏出手機安排工作。兩天后,供水車開進社區,電工組駐點服務,通訊鐵塔建設啟動。居民黨金芝豎起大拇指:“真好!”這三個字,成了青龍泉社區協商民主的開篇之筆。


真正的轉機發生在2020年深秋的香菇大棚里。駐站委員帶著“發展多季菇、提高菇棚利用率、增加居民收入”的調研目的走進香菇產業基地時,菇農們卻圍著委員們倒苦水:“香菇長得喜人,就是疏蕾、采菇用工多,生產一茬菇的開銷,多半都花到工錢上了。”“不雇人不行,但外行又干不到點子上,想請鄰近菇農幫忙吧,可人家也一樣很忙。”“能不能成立互助組?家里有勞力的搭把手,按工時算賬。”政協委員的話讓吳立強眼睛一亮,卻又皺起眉頭:“勞力不均咋平衡?組長總不能白干活吧?”這時,昌欣菇業公司負責人一拍大腿:“高產組每噸菇多獎200元,組長補貼公司出!”菇農張光蓮抹著眼淚笑出了聲:“俺們掰扯了三年的難題,半個時辰就解決了。”如今,500余戶菇農結成的互助小組,讓一棒菌菇省下3角錢,一棚就能多賺1200元。


611962134.jpg

2020年10月,區政協委員與群眾就組建香菇互助小組開展協商


而最溫暖的協商故事發生在襪業車間的縫紉機旁。復工復產時,女工們摸著智能織襪機發愁:“每月能掙5000塊是好,可誰去接孩子?”區政協把協商會搬到車間,教育局干部蹲在機器旁邊清點學生人數:“一年級7個,三年級12個……”三天后,車間樓下的“四點半課堂”響起讀書聲。擋車工楊靜每次下班去接孩子時,都會感慨地說:“這里的委員,真的能聽懂老百姓的心聲。”


1706936762.jpg

區政協委員在襪業車間與工人們就關心的問題開展協商


2022年4月,區政協委員、青龍泉社區書記候曉東在調研中發現,盡管社區8000余名勞動力已實現就業,但仍有部分群眾因要照顧家庭或受年齡限制難以工作。一場3小時的“微協商”后,“零工超市”應運而生——社區提供場地,企業提供工序,群眾按件計酬。如今,5個“零工超市”已解決了1600多人的就業問題。60多歲的羅世秀一邊踩著電車制作玩具,一邊開心地說:“下樓進廠門,上樓進家門,每月還能掙兩三千塊錢,這日子別提多幸福了!”


同年10月,社區草坪上被踩出的17條“野路子”引起了區政協委員、社區居委會主任張穎的關注。在草坪邊召開的“便民路協商會”上,居民楊靜說出了大家的心聲:“雖然每個網格都有主干道,但繞行太遠了。”鄉村振興局當場回應,將便道建設納入來年項目。2023年7月,1800米的彩磚路如彩帶般蜿蜒在社區,串起了整個社區的便捷生活。“過去上班要繞400米,現在走20米就到,太方便了。”楊靜笑著分享這份喜悅。


2023年8月,閑置防疫隔離點經過協商改建成了康養中心。85歲的蔣大爺突發心臟病時,按下家里的一鍵報警裝置,得到了及時救治。兒子蔣國勇幸福而又感動地說:“現在能安心在外打工了,真好!”


如今走進青龍泉社區,協商民主的成果隨處可見。曾經在綠化帶種菜的劉嬸,如今戴著“綠化監督員”紅袖章巡邏;智慧安防大屏上,359個單元門的訴求實時滾動,“協商議事室預約”按鈕格外醒目,而新的故事正在續寫:900平方米的“零工工坊”即將開業,100余名居民在外灘濕地開展“清源之光”護水行動……


暮色中的社區廣場,新栽的紅梅樹下傳來歡快的廣場舞曲。侯曉東望著亮燈的“協商議事室”,感慨萬千:“七年談了68場,場場都帶著煙火氣。”在這里,每一場協商都如同播下的一顆種子,在泥土里生根發芽,最終長成遮風擋雨的幸福之樹。


(十堰市鄖陽區政協 陳新才 陳紅梅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