鄖西縣土門鎮家竹村距離縣城6公里,長期以來,由于交通不便,這座保存有400多套保存完好的古民居、保持著原生態風貌的傳統村落,一直顯得“默默無聞”。
近年來,土門鎮政協委員工作站多次組織召開院落會、庭院會、小組會等“一線協商”會議,推進家竹村堅持黨建引領,立足資源稟賦,以古村落保護為抓手,全面推進和美鄉村建設,美了村莊、壯了集體、富了村民。家竹村先后獲得“中國傳統村落”“國家森林鄉村”、湖北省衛生村、十堰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等榮譽稱號。2024年3月,家竹村入選十堰市“鄉村振興示范村”。
群策群力,讓村民“動起來”。“關于黑化7組公路的項目大家還有意見嗎?”“我同意道路黑化,路兩邊應該種上竹子和月季花點綴。”家竹村7組神仙灣先后組織群眾召開11次協商座談會,在充分了解群眾意見之后,黑化道路成為群眾反響最強烈、最迫切的問題。鎮村干部、駐村工作隊和村民代表們圍坐在一起,大家各抒己見,最終一致達成以群眾自己投工投勞的形式,參與本組道路修建。尤其是老黨員為了新修道路美化,不僅主動提供了自家的竹子,還主動出工出力。“現在路修好了,人出行方便多了。”村民童虎根感慨道。起初,老童得知需要村民自己動手修路并整治環境衛生,感覺沒有這個必要,情緒抵觸。“老童,大家一起動手,不僅能方便自己,全組村民也一起受益。”為了讓村民轉變觀念,該村村書記童勝明積極發揮“一線協商”活動召集人作用,牽頭組織駐村工作隊和村民代表多次上門走訪,用簡單易懂的“土話”向群眾宣傳共同締造理念,并主動帶頭開展環境整治工作。最終,越來越多像老童一樣的村民轉變了從前“干部干,群眾看”的觀念,主動參與房前屋后的環境衛生整治,自發開展義務勞動,自覺拆除旱廁、豬圈、羊圈、菜園子等,共同完成了整村綠化、美化和道路亮化,建設了污水處理工程和垃圾綜合處理利用中心。家竹村干群齊心帶來的變化,有目共睹。
移風易俗,讓環境“美起來”。“美好環境不僅需要共同締造,更需要共同保護。”“是啊,讓大家改掉一些不講衛生、破壞環境的壞習慣,才能讓來之不易的美景得到保持”……在家竹村人居環境整治協商議事會上,村民們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最終,大家協商決定以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為重要抓手,試點推廣“鄉村振興積分制”,把“小積分大治理”作為深化鄉村治理、培育文明鄉風、助推鄉村振興的有效載體,引導廣大群眾通過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弘揚文明新風“賺”積分,用積分在超市兌換相應物品,探索“積分改變習慣、勤勞改變生活、環境提振精神、共建美好鄉村”的新模式。同時,通過多輪協商不斷健全鄉村級治理體系,將移風易俗、社會治理、社會公益等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大事要事納入村規民約。今年以來,該村共評選出“美麗庭院”20多戶、“星級文明戶”12戶、“最美家庭”10戶。
產業賦能,讓口袋“鼓起來”。“家竹村既然入選了示范村,意味著規劃、項目、資金都有了著落。我們要借鄉村振興的東風,做大民宿產業,豐富旅游業態。”土門鎮黨委書記柯尊偉在家竹村產業發展協商座談會上說道。最終,大家協商形成了“統一規劃、有效保護、修舊如舊、逐灣開發”的發展思路,邀請專業團隊編制《家竹村鄉村振興示范區規劃設計方案》,在充分依托山水資源、保留傳統村落風貌基礎上,致力打造集旅游觀光、農事體驗、高端民宿、生態康養為一體的復合型鄉村旅游度假勝地,實現農旅深度融合發展。目前,家竹村已引進漢服館、酒坊、農特產品展銷館等,打造休閑消費中心區域;在家竹灣片區打造婚俗園,配套建設3座湘西吊腳樓、16間高標準民宿和1座宴會廳;在任家灣片區改造民宿35套,建設50畝法式牧場和30畝荷塘,讓游客在住宿的同時盡賞鄉村美景……
(鄖西縣政協 梅兵 談太鋮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