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省政協總結借鑒開展“協商在一線”的經驗做法,推動“協商在一線”深度融入“共同締造”,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群眾主體地位,堅持嵌入基層治理,堅持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積極探索融入“五共”的實踐路徑,進一步完善協商平臺、推動委員下沉,以實施項目為載體,扎實開展“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
貫徹省委關于持續深化共同締造試點工作的工作要求,今年3月,省政協召開全省政協“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工作會議,7月召開全省政協“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推進會,謀劃推進好政協行動。
2024年6月13日,枝江市政協在顧家店鎮熊家棚村圍繞“豐字溝溝渠治理”議題
開展“一線協商·共同締造”同心圓基層協商活動
兩年來,省政協加強“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統籌謀劃,以行動為載體,融合推進“政協委員服務基層、服務群眾”主題活動。各地政協全力落實相關要求和重點任務,開展經常性履職活動,“身”到群眾,“心”近群眾,更好助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基層治理堵點難點問題。
◆江夏區政協助力公交優化
5條建議方便轄區居民“掐點”出門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輝 通訊員 胡香玲 曹柳
“早上一下樓就可以坐上公交車去學校,小孩上學方便多了!”李瑤的孩子在武漢市江夏區五里界中學讀初二,她說:“沒想到‘一線協商·共同締造’座談會這么有效果,不到1個月,公交出行難題就解決了!”
今年年初,江夏區梁子湖(五里界)公交樞紐站正式啟用。因公交線路改線,李瑤的孩子上學需要額外步行1.7公里去乘車。“如果能恢復小區門口的公交站點就好了!”李瑤把訴求反映到界鎮社區。
與五里錦繡小區相隔不到700米的毛家畈小區,老人和小孩較多,不斷有小區居民向街道反映此類問題。
五里界街道下轄8個村、2個社區,集鎮常住人口約13000人。江夏區政協五里界街聯絡委的郭強、程輝、胡榮主動走訪多個居民小區,梳理了若干條與公交網絡相關的訴求,以聯絡委和政協委員名義提出五里界集鎮的公共交通需要合理優化。
3月28日,聯絡委就這一問題召開“一線協商·共同締造”座談會。
會上,市公交集團就街道九條公交線路現有路線及客流、發車情況進行了詳細介紹。各村(社區)書記、群眾代表、教育總支工作人員紛紛發言,表達自己的訴求和意見。相關職能部門代表參加了會議。
會議形成解決方案:新增黃鶴里小區和毛家畈小區站點,增加沿線標準化候車棚,調整912、915、927等相關公交線路的站點及發車頻次等。
4月5日,江夏區公交集團為五里界中學學生開辟的定制公交正式運營。
座談會上達成共識的5條建議措施均已逐步施行。五里界轄區范圍內又增加了920、923、931三條“掛表運營”線路,按照線路公布的時刻表,轄區居民可以“掐點”出門,定時定點候車,大大節約了通勤時間。
突出共性議題抓協商,助力共同締造提質效。五里界街集鎮公共交通的優化,是江夏區政協認真貫徹落實省、市政協工作會議精神,采取切實可行措施,深入開展“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的結果。
今年以來,江夏區政協圍繞“群眾所盼、協商所需、委員所能”,搭建“橫向融合、縱向貫通”的協商平臺體系,聚焦群眾身邊“N”類急事、難事,累計開展協商活動124次,反映民情民意76條,推動解決問題86件,實現議題在一線征集、協商在一線開展、問題在一線解決、共識在一線形成。
“將政協協商向基層一線延伸,最終目的是服務群眾。”江夏區政協主席魏雄偉表示,他們將加大對協商成果轉化的跟蹤監督問效力度,讓群眾看到協商帶來的變化、共享協商帶來的實惠。
◆竹山縣政協助力街區改造
桃花源累計接待游客200多萬人次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輝 通訊員 張勇 劉巧玉
“累計接待游客近3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近400萬元……”剛過去的國慶假期,竹山縣桃花源街區里的多元業態,受到眾多游客追捧,沉浸式體驗游讓街區火爆“出圈”。
然而,今年5月以前,桃花源街區還是一座無人問津的“空城”。其前身是竹山國際綠松石城,一度十分火爆,后逐漸冷清蕭條。
如何盤活國際綠松石城,建設旅游休閑街區,拉動消費,提升城市品質?縣委、縣政府高度關心,各界群眾心懷期待。
2024年1月中下旬,縣政協組織政協委員走訪商戶店鋪、相關部門、周邊群眾,聽取基層一線聲音,進行為期半個月的調查研究。
隨后,圍繞“改造提升國際綠松石城、建設桃花源休閑街區”主題召開“一線協商·共同締造”民意懇談會,圍繞街區如何建、業態如何設、建后怎么管等進行協商交流。
“建議對原有建筑進行微改造,把更多精力用在亮化提升、夜景打造上,實行水岸聯動,打造日逛夜游的綜合街區。”市政協委員張楷文率先發言。
“在賞、吃、游、購、娛的產業體系建設上做文章。”縣政協委員、餐飲行業商會會長王成兵進一步建議,全員招商、全域服務,并呼吁政協委員發揮自身優勢和專業特長,積極響應和支持街區建設。
“我支持,目前正在跟朝天門火鍋總部對接加盟事項,爭取早日招引入駐街區。”縣政協委員、竹山欣泰混凝土有限公司總經理帥勇的發言贏得了在場居民代表的熱烈掌聲。
……
調研、分析、轉化,一條條建議逐漸清晰。
綜合多方意見形成的《關于改造提升國際綠松石城、建設桃花源休閑街區的調研報告》,提出打造集“游、購、娛、食、體、展、演”于一體,具有地域特色的沉浸式文旅休閑街區。
縣委常委會會議進行了專題研究,就意見建議轉化工作進行部署。
今年“五一”,桃花源街區全面建成、正式開街,共吸引233家商戶入駐。
全程參加調研的縣政協副主席陳泓提出,在建立長效管理機制上下功夫,把“流量”變成“留量”,讓街區從“網紅”走向“長紅”。
為此,縣政協組織開展桃花源街區長效管理機制民意懇談會,提出了鄉鎮輪流巡演、確保表演不間斷的意見建議,集聚人氣、匯聚商氣。
桃花源街區持續火爆,累計接待游客258萬人次,形成“周末哪里玩,悠然來竹山”旅游品牌。
縣委書記汪正義說,縣政協主動作為,上接天線,下接民意,非常好。希望縣政協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多好思路、金點子。
◆陽新縣政協助力辦好民生小事
五里湖社區20盞路燈照亮居民回家路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輝 通訊員 蔡虎平
“路燈亮了,群眾笑了。”10月12日,陽新縣五里湖社區66歲的黨員曾永成說,昔日晚上漆黑一片。現在路燈亮了,居民晚間出行安全多了。
五里湖社區亮起來,得益于陽新縣政協“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的開展。
南一巷位于城東管理區五里湖社區,距縣城僅一河之隔,有居民600余戶2700余人,毗鄰求知小學。
2024年5月20日,五里湖社區一線協商平臺李國富、鄭安章等6名政協委員走訪群眾了解到,得益于流域綜合治理項目,富河堤防南一巷段進行了“綠化、美化、亮化”工程。但多種原因導致路燈不亮,晚上依然黑燈瞎火,居民出行只能依靠手機或手電筒照明,不僅不方便,還有安全隱患。
5月24日,縣政協提案委聯合五里湖社區一線協商平臺深入五里湖社區南一巷調研。
“修繕富河大堤,兩岸變公園,河景成風景,小區成為‘幸福園’,但不知道為什么安裝好的路燈卻總是不亮。”
“我家離大堤就30米的距離,晚飯后習慣帶小孩去大堤上玩耍,路燈不亮,帶小孩去不放心。”
和政協委員交流時,居民們提出了許多意見和建議。
5月29日,一場以“點亮五里湖社區路燈”為議題的“一線協商·共同締造”協商議事會在五里湖社區現場召開。
陽新縣政協督導組、五里湖社區一線協商平臺政協委員,城東管理區、縣住建局、縣城發公司、縣供電公司、社區兩委相關負責人和黨員群眾代表等圍坐一圈,深入協商互動,共同商榷“點亮路燈”。
通過集智聚力、有效協商和全面梳理,提出了“縣住建局牽頭負責,縣城發公司負責完善路燈設施并納入城區路燈管理,縣供電公司確保接線,城東管理區和社區兩委負責協調關系”等對策建議,形成《協商紀要》,當即被縣相關部門吸收采納。
緊接著,縣城發公司立即安排施工,第一時間勘查現場,拿出方案,快速進行施工。6月26日,縣供電公司接線亮燈。傍晚,南一巷20盞路燈按時亮起。
58歲的菜農萬長健說,清晨去縣城賣菜,再也不用摸黑走路了。
“‘小路燈’方便了汛期夜巡堤。”縣司法局副局長柯武警說,富河大堤五里湖段,是縣司法局除險備汛責任堤。在今年68天防汛期間,雪亮的路燈助力查看大堤迎水面是否有浪坎和脫坡,背水坡是否有滲漏水、鼓泡、陷坑,確保了大汛無險情。
學生趙越在日記中寫道,晚自習回家,一盞盞明亮的路燈猶如一顆顆閃亮的星星,不僅照亮了回家的道路,也照亮了同學們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