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一場以“豐字溝溝渠治理”為主題的“一線協商·共同締造”同心圓基層協商活動在枝江市顧家店鎮熊家棚村二組熱烈開展。枝江市政協主席黃丹梅帶領部分政協委員,與村民代表、市直相關單位負責人、鎮村干部一起共商溝渠治理良方。
“去年我們圍繞‘二組核心灣落建設’開展“同心圓”基層協商活動后,現在村里的小廣場建起來了,路燈亮了,環境美了,成果大家都看到了。今天,我們主要圍繞大家反映強烈的豐字溝溝渠治理來協商,希望大家踴躍發言。”協商小組組長陳新星開門見山地說。
“這條溝村里組織清理過,由于淤堵多年再加上雨水沖刷易淤積,清理了也只能管一時。”村民駱圣梅首先發言。
“溝旁邊的作業道坡度陡,騎三輪車、農機下田都存在安全隱患,希望整治的時候解決一下。”村民呂桂英接過話茬子。
“豐字溝是我們老一輩肩挑背扛修起來的,這一次只要大家齊心協力,照樣能夠把溝修通。”村民蔣支桐現場動員大家一起來干。
“只要能把溝修好,出錢、讓地、出力我都愿意。”村民黃林英當場表態。
......
群眾代表紛紛說出自己的心里話。可資金怎么籌,溝渠怎么修,以后怎么管?大家也犯難。
“根據我市共同締造試點擴面推行的小切口機制,對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管護項目,最高可得到80%的以獎代補資金。接下來,我們請專人幫助村里把溝渠設計好、治理好、管護好。”市水利局有關負責同志的一席話為村民們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作為政協委員,我也盡自己的一份力,為溝渠建設捐獻部分水泥和碎石。”“我們也贊助部分資金。”“建議村里按照誰受益誰負責的原則,實施分段管護,包段到人。”“如果有需要,我可以參與義務勞動。”甘繼元、蔡衛紅、鄢毅、薛家松、陳翠娥等委員紛紛提出建議,表示支持。
“我們單位也幫扶一點,支持溝渠治理。”駐村單位負責人蔡華蓉表示。
鎮村干部表態,將帶領群眾一起來想、一起來干、共建共管,確保溝渠長期發揮抗旱排澇保豐收的作用。
黃丹梅說,本次協商活動選題精準、準備充分、討論熱烈,達到了凝聚共識、匯聚力量、解決難題的預期效果。她說,要突出問題導向,確保溝渠治理盡快取得實效。鎮、村要充分運用協商成果,認真謀劃共同締造項目,積極爭取技術指導和資金支持,盡快啟動、加快實施豐字溝治理,確保年內完工,讓老百姓看到實實在在的變化及其帶來的便利。要運用共同締造理念,建立共建共管長效機制。希望廣大村民發揮主人翁精神,在建設過程中積極投工投勞、出資出力,共同把溝渠建好。村級要壓實“三員”管護責任,發動受益農戶一起做好日常巡查和管護,確保農田水利設施“建得起、管得好、長受益”。要搭建協商平臺,深入開展“雙服務”主題活動。市政協將進一步發揮政協協商在基層治理中的優勢和作用,組織委員圍繞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深入開展“同心圓”基層協商活動,推動辦成更多得人心、暖民心、筑同心的好事實事,切實讓老百姓感到政協離自己很近、委員就在身邊。
(枝江市政協 汪麗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