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袁碼頭村,青蔥樹木與各色的鮮花相映成趣,陽光撥開云層均勻地鋪灑在小樓之上,房前屋后的空地上是村民們打造的紅磚青瓦的花壇。一旁的屋場上,部分村民代表、政協委員及村干部、駐村工作隊員,正圍坐在一起召開屋場會商量袁碼頭老街二階段改造具體事宜。這次的“一線協商·共同締造”活動,來了一位特別的“村民”,他就是枝江市委書記余峰。
聽說今天大家在開屋場會,我特地過來聽聽各位的聲音,此時我就是一個普通‘村民’,請大家暢所欲言。”余峰的一席話,打開了大家的話匣子。
“我先來說吧!”村民張耀林率先舉手。“愛護環境靠大家。既然黨委政府帶領我們把村子建設得這么漂亮,我覺得我們所有村民應該自覺行動起來,把門前屋后打掃好,不能讓干凈的老街‘曇花一現’”。
“我同意老張的看法!”坐在一旁的熊天國說道。
“我以前還想著去城區買房養老,如今村里變化這么大,天藍水清、綠樹蔥蘢,因此我決定就留在村里安度晚年,我也愿意一起來維護好村容村貌。”
“村子變美了,我們還要考慮怎樣充實自己的‘錢袋子’。我覺得可以依托我們袁碼頭村的資源優勢發展旅游經濟,打造文化走廊,增加一些關于袁碼頭歷史文化特色的東西,用鄉愁元素留住四方游客。”村干部鄧瑞欣補充道。
殿春農業總經理胡世華既是市場主體代表、也是枝江市政協委員,談及袁碼頭村的產業發展,他當即提出醞釀已久的想法:“扎根同心緣片區發展苗木產業已有8年。我覺得本地產業比較薄弱,農產品缺乏特色,我計劃帶動村民進行富硒農作物種植,發展食用菌產業,增加產品附加值。”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圍繞美麗鄉村建設、產業發展集思廣益凝聚共識。
據悉,袁碼頭老街是同心緣鄉村振興核心示范片區連接同心橋村和袁碼頭村的重要廊道。
老街由兩村居民共同居住,根深蒂固的習慣致使老街管理困難,亂堆亂放、亂牽亂掛現象隨處可見。
自袁碼頭老街項目整治以來,問安鎮積極組織發動群眾主動參與協商共治,探索老街整治模式,已形成“民事民提、民事民議、民事民決、民事民辦、民事民評”的濃厚氛圍,老街面貌煥然一新。
目前,項目已經完成部分居民房屋的立面改造和道路刷黑,新建羋月文化為主題的村標1處,100噸污水處理站1座。后期還將新建步行廊道、停車場、口袋公園、同心議事亭、垃圾分類和積分制管理中心、老糧站門和通道、幸福食堂和老供銷社。
“袁碼頭老街的蝶變告訴我們,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老百姓才是‘主角’。”在認真聽完村民們關于老街整治的發言后,余峰說,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工作,是推動黨員干部“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走深走實的重要任務。要堅持黨建引領,以改善群眾身邊、房前屋后人居環境的實事小事為切入點,打造“房前花果香、屋后樹隱房、田間不撂荒”的人居環境,營造“家庭和睦、鄰里和善、社會和諧”的社會氛圍,變“你和我”為“我們”,變“靠政府”為“靠大家”,不斷提升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枝江市政協 洪霞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