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協商平臺往一線搭一搭,政協委員履職向前走一走,基層社會治理多人議一議,共同締造幸福家園。
今年,“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在武漢市、區政協縱深推進。市、區政協秉持“共同締造”理念 ,用心用情繪出一幅幅基層社會治理溫情畫卷。
10月10日,武漢全市政協“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推進會召開。會議要求,將“協商在一線”工作深度融入共同締造工作,滿腔熱情地投身“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
漢正街的路口不堵了
——黨建引領,協商靠前
秋高氣爽,“天下第一街”漢正街迎來銷售旺季。
這條具有530年歷史的老街,行政區劃面積僅1.67平方公里,卻下轄16個社區、68個商品種類、經營規模不同的批發零售兼營市場。
往日,市場里外賣員、批發商、游客等人來人往。小轎車、小貨車、小板車、小推車川流不息。偶爾,共享單車或者其他車輛違停擋住狹窄的出口,馬路上就排起長龍。
“9月以來,漢正街市場交通秩序一直良好。”商戶萬桂軍說,這一切得益于8·25會議。
今年夏季,漢正街中心的多福路口頻繁出現車輛隨意??楷F象,居民出行受影響,市場環境也大打折扣。而秋季傳統銷售旺季即將到來,市場經營戶反映強烈。
常態化關注一線民生問題的武漢市、硚口區政協委員發現問題后,連續幾天考察市場,走訪商戶、居民、物業公司。
很快,調研信息匯集到政協漢正街聯絡委主任廖飛這里,他梳理后向街道黨工委匯報。
8月25日下午,政協街道聯絡委組織市區政協委員、商戶代表、社區代表與區交通大隊、城管綜合執法中心、市場物業公司、街道管委會市場管理辦及交通物流辦等,現場考察多福路停車、交通情況。
隨后,圍繞“規范多福路停車秩序、保障交通暢通”議題協商。會上達成整改措施,各方認領任務。
“貨到漢口活,我們的心不堵了?!?萬桂軍說,遇事有途徑反映,做生意更有保障了。
據了解,硚口區已在全區11條街道建立委員履職功能型黨支部,接受街道黨工委領導,由區政協黨組負責協商推薦派駐支部第一書記,街道聯絡委主任擔任支部書記,推動建立“政協黨組—街道黨工委—聯絡黨支部—黨員委員”政協系統基層黨組織對口銜接體系。
為保障政協委員活動陣地,硚口區還構建“家、室、站、點”立體覆蓋的工作平臺體系。
硚口區已建立1個區級委員基層工作總站,11個街道議事之家,11個社區議事之家和126個社區民意聯系工作點,5個企業、界別委員工作站,3個委員個人工作室。居民在家門口就能參加議事協商。
據介紹,武漢市160個街道均已建立政協委員協商之家,市政協498名委員和各區政協3151名委員全部下沉到街鄉鎮“一線協商·共同締造”工作平臺。
據不完全統計,全市已建成233個社區委員協商議事平臺,45個行業協會、企事業單位委員工作站,94個界別委員協商議事平臺,68個委員工作室。
“陽小驛”墻上的紙條有回應了
——分類議題,各個擊破
在漢陽區,每月25日是個大日子。這一天,全區根據一月一主題,開展一線協商活動。各街道、各界別還按季度定期開展重點選題協商、不定期召集下沉委員和界別委員,開展履職活動。
今年以來,漢陽區委打造了153個“累可歇腳、熱可避暑”的戶外工作者服務驛站——“陽小驛”。
政協漢陽區委以此為依托,試點打造了33個“陽小驛協商議事之家”,推動215名政協委員進社區、進小區、進樓棟、進社團。
“漢博佳園社區陽小驛協商議事之家”是今年區政協打造的首個“陽小驛”協商議事之家。
該協商議事之家依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而建,與轄區樸樸超市相鄰,里面有一面貼滿大大小小紙條的墻,紙條上寫滿戶外工作者的 “心愿”。
一天,該議事之家駐點委員徐亮發現很多紙條上面都反映了樸樸超市門前公共區域車輛亂停亂放,不少外賣訂單因此超時配送。
徐亮第一時間聯系街道一線協商活動召集人和區政協一線協商對口指導員,并通過微信收集群眾相關意見20余條。隨后,他走訪10余戶周邊商戶、小區樓棟長,詳細了解樸樸超市門前道路改造的可行性。
隨后,該轄區下沉委員一起召集相關商戶代表,邀請轄區單位大橋局設計工程師,在早晚外賣高峰期,現場查看“堵點”。
協商會議在“漢博佳園社區陽小驛協商議事之家”召開。
會上,商戶代表、居民代表逐一發言,政協委員就道路改造方案提出意見,區建設局、城管局、小區物業圍繞問題和建言深入討論。
最終確定,由樸樸超市、小區開發商共同出資20萬元,對樸樸超市門前公共區域進行改造,新建一條瀝青道路,將公共區域劃分為行車區、停車區,對公共區域地面進行整體翻新,并新增進出抬桿裝置。
“戶外工作者是一支難得的基層治理力量,他們將愿望貼上墻,合理表達自己的心聲?!睗h陽區政協相關負責人說,駐點政協委員變身 “微探頭”和先鋒隊,他們收集戶外工作者的心聲,組織一線協商,讓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態。
據了解,漢陽區創新“四類議題”分類協商機制,對委員收集的議題進行梳理,按照“區級、街道、社區、界別”四類議題分層分類開展協商,通過居民公約、《協商建議書》、社情民意信息、政協提案4個成果轉化渠道,實現“商”出氛圍、“商”出成效。
老漬水點終于不積水了
——議事懇談,直擊要害
國慶假期后半段,武漢迎來降雨。
江岸區后湖街勝華社區中勝七八排小區、武裝部宿舍的居民這次沒有受到積水困擾。
中勝七八排和武裝部宿舍是2000年之前修建的小區,居民近400人,以老年人居多。進出兩個小區的道路為內部道路,此前未被納入市政道路翻修計劃,路面坑洼不平,雨天容易形成漬水,居民深受其擾。
此前,一到雨天,街道和社區的工作人員要聯系水務部門及時疏通管道,還要應對居民的投訴。
由于積水根源在于下水管道設計落后,即使疏通后,還是會很快堵塞。
江岸區政協委員蔡憲華、蘇靜在走訪調研中了解到該情況后,向后湖街道聯絡委上報了“關于幫助中勝七八排小區、武裝部宿舍下水管網改造”議題。
區政協相關負責人、區委工委負責人、各級政協委員、街道社區、職能部門和居民代表以及人大代表和附近單位代表參加了議題討論。
最后,確定由水務局對地下管網進行改造,城管局對道路進行翻修硬化,社區和居民負責對改造后的路段進行維護。
下水管道施工方案公布后,道路維修、花壇改造等項目被排入工期。有居民卻因為施工影響正常通行等,發出反對聲音。
針對反對意見,政協委員跟社區代表、居民代表、職能部門、轄區單位組建共治小組,建立聯席議事制度,通過召開居民懇談會,逐一解答疑問。
居民疑慮消除,工期順利推進。
結合案例,江岸區總結出聽、定、商、辦、督、評的六步協商程序,設立“家在后湖協商廳”的協商品牌平臺,確定以會議協商、線上協商、書面協商的形式,實現聯動協商。邀請政協委員、黨政部門、群眾代表、利益相關方代表以及社會各界與議題相關的代表參加協商。
據介紹,武漢市政協機關93名黨員干部職工全部下沉到對口聯系的基層單位, 498名市政協委員按照“就近就地、便于工作、綜合搭配”的原則,下沉全市街道(鄉鎮)、社區、企業,廣泛開展調查研究,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
(鄭研)
專家點評
“協商在一線”與“共同締造”一脈相承
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上官莉娜
識別居民的需求是社會治理的重要問題。“共同締造”是群眾路線的重要體現,既是先進的理念與方法,也是解決社會實際問題的“金鑰匙”?!皡f商在一線”,政協委員深入基層精準識別群眾需求,通過形式多樣的協商匯聚起各方資源和動力,以共同為核心,凝聚社會共識,彰顯共同體精神,以參與為關鍵,將群眾凝聚起來,切實行動起來共建美好生活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