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老百姓的夸獎,人民群眾真正滿意了,我們工作才能說是做到位了。”襄陽市政協主席李詩經常把這句話掛在口邊。
前不久,襄陽市順安山社區3700余名年滿60周歲老年群眾將不再為“吃飯難”擔心,社區老年助餐食堂開辦后,價格不貴、安全衛生,老年人甭提多歡迎。
襄陽市政協委員李瓊說:“今年全會我提案建議在社區建設老年助餐食堂,減輕老年群體生活負擔。但提案落實中存在困難,市政協依托‘協商在一線’平臺,將社區居民、政協委員、相關部門、食堂建設運營企業的代表聚到一起,通過現場溝通,展開平等交流,充分解疑釋惑,努力達成共識,最終推進此項惠民工程落地建成。”
解決群眾的事,應多問需于民。居民們說:“這里前后都是居民樓,食堂運營怎么保證油煙不影響到周邊住戶?”“社區老年人患慢性病多,配餐能否健康合理?”“既然是惠民工程,多少錢一餐能讓我們吃飽吃好”?“協商在一線·襄約來商量”請群眾來把想法說出來,讓疑惑和分歧在交流中消解,共同推進惠民工程落地。
今年以來,襄陽市政協已開展進農村、進社區、進企業“協商在一線·襄約來商量”活動300余場,打造“協商在一線”陣地318個,協商促進基層問題解決、促進民生難題改善,“襄約來商量”日益深入人心。
■“急難愁盼”問基層
2019年,宜城市政協成為湖北省“協商在一線”試點縣市后,宜城市委通過“三級書記抓協商”推進“協商在一線”來到小河鎮曾洲村。協商商什么?協商議題不是坐在辦公室里拍腦門想出來的,要從群眾的呼聲中找問題,看群眾最想解決的問題是什么,群眾才有參與積極性。
對當地村民來說,牛和農機具都是家里的“寶”,牛一丟,不僅直接損失近萬塊錢,而且還影響農活,老百姓對此反應很大,群眾郭永菊向村里提出“希望能集中養牛、集中存放農機具”。2019年,政協小河鎮活動組委員實地調研了解情況后,確定議題召開協商座談會,經過協商推動新建了集中養牛棚和集中存放農機具房,同時結合當年“雪亮工程”落戶曾洲村,將這兩處新增高清視頻監控,并納入了“雪亮工程”公共安全視頻監控系統,保障了群眾財產安全,同時也整治了環境。
針對群眾代表提出的“弘揚鄰里互助好傳統,開辦鄰里廚房,解決困難村民吃飯不便的問題”,曾洲村和政協委員活動小組聯合相關職能部門召開協商議事會,推動鄰里廚房建起來,前來就餐的村民幸福感滿滿。
過去的曾洲村“百姓窮、集體空、環境亂、人心散”。立足曾洲村資源稟賦,村委通過政協委員、村黨支部、群眾代表、農業農村局、鄉村振興局等多方協商,確定了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思路,帶動村民實現戶均增收1萬元,群眾獲得感提升。
幾年來,老百姓積極支持參與村務和環境建設,如今的曾洲村以“百姓富、集體壯、環境美、人心齊”遠近聞名。小河鎮政協活動召集人、黨委副書記嚴超說:“‘協商在一線’工作探索推進近3年了,真真切切感受到政協協商能開出美麗的花、結出硬實的果。”
商群眾所想,議群眾所盼。襄城區閘口社區總結了群眾出卷、委員領卷、協商答卷、公開評卷的“四卷”閉環工作法。8月17日,一場以“關愛獨居老人”為議題的“協商在一線”活動在閘口社區糧機廠家屬院內開展。
前期,襄城區政協組織市、區兩級政協委員以老年居住人口相對密集的閘口社區為樣本,聚焦獨居老人生活現狀,先后通過問卷調查、召開座談會、入戶走訪等形式,走進150多戶獨居老人家庭,收集到群眾問題和建議100多條,委員們綜合歸納,針對性提出樓道內無照明燈、適老化設施改造、安裝一鍵呼叫系統、提供上門診療服務、免費提供殘疾用品等問題,區民政局、區衛健局、區殘聯等有關部門負責同志都結合政策作了一一回應,充分體現了對獨居老人的一片深情。
前來聽會的獨居老人來素琴感嘆說:“有黨和政府的關心幫助,即使子女沒在身邊,我們也能過得很快活,很安心。”
“今年,湖北省委開展‘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省十二次黨代會提出要廣泛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我們深感以‘協商在一線’,圍繞群眾身邊的‘急難愁盼’,重點抓好四個環節,一線選議題、一線做調研、一線來協商、一線見效果,也是落實省委要求的具體舉措。”李詩說。
■搭建平臺提質效
“協商在一線·襄約來商量”,還得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特別是“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的重要指示精神,更好加強專門協商機構建設說起。
2019年,湖北省政協提出在全省部分縣(市、區)政協開展“協商在一線”試點工作。自此,鄉鎮、街道、社區、企業、農家、學校等,成為委員聯系群眾、宣傳政策、打通服務、溫暖民心、化解矛盾、“有事好商量”的政協“風景線”——“襄約來商量”“民意懇談會”“委員零距離”“村落夜話”“壩垸協商”……各地平臺建設名稱各異,但共同特點是“身子”向下沉、“臺子”向下搭、“步子”向下邁,這也是對新時代政協工作的新使命新要求。
對市縣級政協而言,如何在抓好主業主責同時圍繞地方發展所需出力,“襄約來商量”成為了重要抓手。為加快建設“一心四區”,新一屆襄陽市樊城區委提出了大力開展“產業鏈發展、城市更新、鄉村振興、社會穩定及治理”四大攻堅行動。過去,區政協領導會根據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牽頭推進當地主要項目,現在由區政協各專門委員會為主體,按界別組織全體政協委員,依照“調查研究,掌握實情”“開會協商,議政建言”“專題視察,督促推進”的方式,把四大攻堅行動的128個重點項目的落地建設,作為本屆政協主動履職盡責的主線和彰顯作為的重要舉措。以“協商在一線”為抓手,堅持每個重點項目一月一監督,月月有協商。截至目前,已開展400多次實地調研,與項目方、項目秘書單位和項目所在地鎮(街)及村(社區)負責人就項目情況召開240多次座談協商,提出意見建議600余條。
“協商在一線”工作雖具體實施在基層,但推進過程卻是一項系統工程。為此,襄陽市縣兩級政協都成立了“協商在一線”領導小組,組建工作專班,建立專班聯絡機制,襄陽市政協每個專委會都聯系了一個縣(市、區)政協,共同打造一個示范點,重點課題聯合開展,重要協商協同推進。
今年,湖北省政協提出圍繞兩個共性議題——深入推進湖北省影響群眾健康突出問題“323”攻堅行動和加強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開展省市縣聯動一線協商。“這對指導市縣政協工作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發揮‘一線中的一線’的責任和擔當,干出市縣政協新樣子,既是工作方法的引導,也是工作力量的支持。”宜城市政協主席李源說。
■以“商”聚力求共識
化解矛盾、凝聚共識是發揮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的重要環節。
南漳縣從事非法客運電動三輪車總數高峰時曾達到4000多輛,不僅影響城市客運合法經營者的切身利益,也嚴重威脅著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群眾反映強烈、怨聲載道。
今年以來,南漳縣政協通過“協商在一線·襄約來商量”平臺,組織部分政協委員走訪城區居民和部分電三輪經營者100多戶,發放征求意見函300多份,召開座談會12場次,了解本縣電動三輪車(俗稱電麻木)非法從事城市客運經營現象及原因。考慮到由于該事歷史成因復雜,涉及公安、交通、城管、工商等多個責任單位,涉及的對象中相當一部分是企業下崗職工和進城務工人員,如果操作不當,很可能引發新的不穩定因素。為此,縣政協經過專題研究和專題咨詢,向縣委、縣政府提交了《關于解決城區電動車非法營運問題的建議》的建議案。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在此基礎上擬定了詳細的工作方案,并將該方案送達到縣政協進行了多層面、多輪次協商論證。
從5月份開始,縣政府成立了以縣長為組長的城區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并積極籌措補償資金1000多萬元,對城區電動三輪車進行了政府回購,對從事電動車運營人員進行了合理安置。通過3個多月的專項整治,截至9月初,全縣共取締城區非法載人電動三輪車3832臺,平穩解決了這一城市“頑疾”,百姓無不拍手稱好。
中興學校是棗陽市城區高標準建設的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在校學生達4500余人。由于目前學校周邊道路、停車場項目尚在建設之中,所有師生全部集中在南門進出,每到下午放學時段,交通擁堵,持續混亂,盡管學校、交警、城管等單位采取建立“護學崗”、安裝信號燈等多種辦法,增派人員、加強疏導,但仍勉為其難、效果不佳。
棗陽市政協通過深入調研,決定接過這個“難啃的骨頭”,擬定了“加強市中興學校周邊路段交通安全管控”的基層協商議題。6月21日,襄陽市政協和棗陽市政協在中興學校聯合召開“協商在一線·襄約來商量”協商會。會上,政協委員代表、學生家長代表、學校代表與市相關部門面對面協商。一是一起看。下午學生放學時段,與會人員現場察看市中興學校交通管控存在的困難和需要協商解決的問題。二是一起議。由委員、學校代表和家長發言提出意見建議,相關部門結合各自職責,進行協商交流、現場回應。通過現場回應、協商溝通,對交通管理設施不完善問題、進一步優化統籌學生接送難度大的細節問題達成了幾方面的解決共識。
參加協商會的襄陽市政協副主席郭靜說:“開展‘協商在一線’工作,不是走形式、玩花樣,而是要廣泛凝聚共識、助力解決問題,要讓廣大委員、各職能部門和基層群眾切身感受到‘協商在一線’工作瞄得準、抓得實、真管用。”
今年以來,襄陽市政協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民生改善、基層社會治理,以“小切口”做民生“大文章”。從聚焦基層醫療機構心血管院前篩查急救、農村幸福食堂建設、夏糧顆粒歸倉、本地化近地化產銷對接、老舊小區改造、養老服務等開展一線協商,解決了農民收割機緊缺的問題;促成了頭部企業與本地企業、近地企業的配套,降低物流成本;建成了社區養老幸福食堂,切實解決了一系列人民群眾、市場主體的急難愁盼,得到了群眾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