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至7日召開的省政協十二屆十五次常委會會議,聽取了省政協10個專門(工作)委員會工作情況匯報。
2021年,我省挑戰多重疊加,發展立柱架梁,拼搏贏得精彩。在省委堅強領導下,省政協緊扣我省“十四五”開局起步,以開展效能提升行動為總抓手,認真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更好地凝聚共識職能,切實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為加快“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作出政協貢獻。
會議認為,專委會在政協工作全局中具有基礎性地位和作用。一年來,省政協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專委會工作,就更好發揮專委會基礎性作用提出明確要求,推動專委會工作“?!背鎏厣ⅰ皩!背鲑|量、“?!背鏊?。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更好發揮專委會作用,持續推動政協工作從“做了什么”“做了多少”向“做出什么效果”轉變,為實現“開局企穩、復元打平、再續精彩”作貢獻。
湖北日報摘要刊出省政協各專門(工作)委員會2021年工作情況匯報。
探索工作規律 推動提案創新發展
省政協提案委員會
全年審查立案提案726件,已落實和正在落實的占提案總數的92.2%。
以智慧政協“同心書院”為載體,組織委員開展豐富多彩的線上讀書活動。探索“黨建+提案”工作模式,將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與提案工作有機結合。
聚焦效能提升,推動提案辦理落實見效。堅持省領導督辦省政協重點提案制度,發揮重點提案示范帶動作用,向省委、省政府、省政協領導推薦遴選重點提案,全年共督辦25件,起到督辦一件帶動一片的積極效果。
積極開展重點提案跟蹤問效。以提案辦理“三個納入”為切入點,通過清理自查、跟蹤督辦和情況通報等方式,對2019年至2020年部分重點提案開展跟蹤問效。
構建聯動機制,助推區域協同發展。發起承辦首屆中南六?。▍^)政協提案工作座談會,為湖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開辟跨區域合作“提案通道”。策劃鄂湘贛三省長江中游城市群交通一體化發展提案,為區域協同發展獻計出力,從國家層面共推長江中游城市群一體化發展。
探索工作規律,推動提案創新發展。開展省市聯動策劃提案、探索提案評審機制、創新月度專題協商形式、提升提案社會知曉度和參與率等。
發揮平臺作用 提高雙向發力實效
省政協經濟委員會
圍繞中心發揮作用,突出特色服務大局,不斷推動專委會工作提質增效。
深化黨史學習教育,加強思想政治建設。開展“學黨史、悟思想、筑同心”主題讀書活動,打造“書香經委”,引導委員從百年黨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以促進我省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為主線,融合運用常委會專題調研與協商、界別調研與協商、專項民主監督、協同調研、學習考察、提案信息等多種履職形式,廣泛收集社情民意,積極建言資政。
發揮特色平臺作用,提高雙向發力實效。充分發揮楚商茶座凝聚共識平臺作用,組織企業家政協委員、企業家代表及商會協會慶祝黨的生日,交流心得體會;充分發揮省政協助推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建言資政平臺作用,圍繞助推現代服務業提速升級,促進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協商建言,為省委、省政府科學決策提供參考;充分發揮大別山革命老區鄂豫皖三省政協主席座談會系統協商平臺作用,推動老區縣域經濟發展,增強老區內生發展動力達成廣泛共識。
落實效能提升行動,促進工作提能增效。指導搭建“宜荊荊恩”聯合調研、聯動協商平臺,為我省區域發展布局成勢見效增動力、添助力、聚合力。
圍繞“三農”大局 調研議政提高效能
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
注重圍繞黨的“三農”工作部署凝聚共識。精心組織省政協慶祝建黨100周年的委員“戰貧”專題視察活動。加強黨建引領與業務工作有機融合,統籌安排活動。
高質量舉辦重點協商。圍繞推進脫貧山區特色產業發展,精心組織召開省、州、市三級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聯動協商會,“大力培育龍頭企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月度專題協商會,“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界別協商會。
多形式聚焦“三農”建言獻策。積極向省政協議政性常委會會議提交關于推進農業科技創新的建言報告。關于將多倍體水稻育種技術納入省重點科研項目的建議,被采納到省“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中。
積極服務“三農”辦實事。積極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為有困難的鄉鎮積極爭取河堤修復資金,支持委員企業開展快遞進景區行動,在全省A級景區中全面覆蓋快遞網點,為群眾便利生活提供更好服務。
全力做好省茶產業鏈建設專班工作。參與制定對口部門定期聯絡機制和會商制度,謀劃省政協創辦“楚茶會客廳”,召開首場“迎新春·共話楚茶振興”茶話會,共商全省茶產業鏈建設發展良策。
發揮特色優勢 提高專業化水平
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
2021年是開展漢江專項民主監督工作的第四年,圍繞“加強湖北漢江流域江河湖庫和濕地生態保護與修復”專項民主監督,深入開展監督性調研,廣泛征集專家和部門意見,召開專項民主監督協商會,坦誠協商、務實建言,協商會形成的《專項民主監督意見》,為湖北實現綠色崛起凝聚共識。
牽頭承辦長江經濟帶11省市政協和青海省政協“共抓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共推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研討會,圍繞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和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廣謀良策、廣聚共識。委員會還將策劃聯名提案,積極在全國政協平臺爭取更多湖北份額。
發揮特色優勢,聚焦強化醫養康旅相結合打造農村養老新模式、貧困地區人口可持續發展、我省頁巖氣開發問題、我省畜禽種質資源保護利用、楚山楚水楚文化大江大河大旅游、森林工作、醫療廢棄物安全處置等建言資政。
健全完善制度機制,提高專業化水平。建立凝聚共識長效工作機制,組織委員開展“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感受湖北創新發展成就”專題視察、“學習宣傳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委員活動日。領辦民生實事項目,深入鄉村調研指導,助力鄉村產業發展。
聚焦雙向發力 努力畫出最大同心圓
省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
落實學習座談會制度,開展委員讀書活動,組建委員讀書群,將學習活動貫穿委員履職全過程。圍繞常委會會議、界別協商、調研、視察等活動,深入開展“推進湖北殘疾人職業教育”“科技人員服務企業”等辦實事活動。
組織承辦省政協十二屆十三次常委會會議,圍繞“深入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創新”開展調研和協商議政活動。召開“完善科技人員服務企業發展機制”界別協商會。圍繞“補齊基礎研究投入短板”開展重點提案督辦。深化“創新強省建設”專項民主監督,將專項民主監督與會議監督、提案監督、社情民意監督相結合。
聚焦雙向發力搭平臺,努力畫出最大同心圓。組織“慶祝建黨100周年,感受湖北創新發展成就”委員專題視察;精心組織策劃書畫院活動,開展“春歸農谷·鄉村振興”——省政協書畫名家荊門行活動,承辦鄂豫皖三省政協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書畫聯展和三省書畫家采風活動;助力“襄十隨神”協商平臺建設;廣泛開展團結聯誼活動,參與全國政協“織牢國家公共衛生防護網”調研組來鄂開展的專題調研活動;加強與兄弟省市政協的交流聯誼;加強與省直相關部門的對口聯系、與市州政協的聯絡聯動。
助推社會法治建設民生改善
省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
組織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座談小組活動,通過讀書群推送,常態性開展委員學習;組織習近平法治思想、民法典等專題學習研討等。
開展“縣級特困供養服務機構建設”“自閉癥康復教育”兩個專題的“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
發揮“專”的優勢,助推我省社會、法治建設和民生改善。承辦省政協“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月度專題協商會;召開“加強基層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健全公共安全體制機制”對口協商會;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組織委員開展“兩進一聯”活動,走訪慰問困難家庭;組織部分委員和法律顧問圍繞《湖北省土地管理實施辦法》《湖北省人民代表大會議事規則》《湖北省動物防疫條例》《中共湖北省委關于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的實施意見》《省人民政府2022年立法計劃》等征求意見稿提出意見建議。組織省政協法律顧問組在全會和閉會期間為委員提供咨政性法律服務,對省政協機關一批內部規范性文件、合同提出法律意見。充分發揮人才庫、智庫作用,重要任務邀請專家建言獻策、重要成果邀請專家把脈會診。
錨定重點工作發揮“專”的作用
省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
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認真開展委員主題活動。結合慶祝建黨百年活動,組織部分委員實地考察民族地區脫貧攻堅巨大成就,組織委員赴武漢、大悟開展“聽黨話、跟黨走,同心奮進新征程”和“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委員主題活動。
認真落實“思想引領、學習在先”制度,組織委員積極參加讀書活動,加強與委員的團結聯誼,堅持重要節日走訪少數民族界、宗教界委員和代表人士制度,創造條件邀請委員參加調研、考察、座談等活動。
錨定重點工作,著力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精心組織湘鄂渝黔四省市政協合作聯席會議,達成《恩施共識》。認真開展《湖北省宗教事務條例》貫徹實施情況專題調研,邀請宗教界代表人士和智庫專家座談;圍繞武陵山片區旅游交通設施建設開展對口協商并報送相關信息;積極參與省政協專題協商活動,聯合承辦“大力培育龍頭企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月度專題協商會,與省民革開展聯合調研,提交了“加強品牌培育,做大做強農業龍頭企業”的發言材料;鼓勵委員結合本職工作,積極參加各類協商議政活動,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建真言、獻良策、出實招。
黨史學習為主線 深入推進讀書活動
省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以黨史學習為主線,自覺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委員學習培訓和讀書活動中,推進讀書活動深入開展。推進委員讀書活動全覆蓋,組織指導省市縣三級政協開展讀書活動,搭建“同心書院”讀書平臺,開展線上線下讀書學習交流活動,引導委員讀經典、學國學、增自信。組織承辦委員學習報告會,聯合舉辦書畫作品展,承辦全省縣級政協主席效能提升專題培訓班,舉辦湖北省政協“學習中共黨史,提升履職效能”委員專題培訓班,組織好常委會專題講座。
承辦“長江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月度專題協商會;調研形成《發揮紅色資源優勢,打造湖北黨史教育品牌》調研報告,就“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建設”開展專項民主監督。圍繞“發展鄉村文化、助力鄉村振興”主題開展界別協商活動。
推進文史資料征編創新發展。組織撰寫了《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始末》文史資料。啟動《“三親”文庫》相關專題史料征編工作。推進《黃鶴騰飛——湖北國有煙草企業改革創新實錄》專題圖書征編。出版《湖北文史》兩輯,約60余萬字。繼續推進《湖北文化史叢書(18卷)》的編輯出版工作。
開展團結聯誼 凝聚共識匯聚力量
省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
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提升思想境界。以“四史”學習為重點,以“學黨史、悟思想、筑同心”為主題,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竭力為港澳臺僑資企業辦實事解難題。赴鄂州開展“學黨史、感受發展成就、踐行初心使命”界別活動,赴紅安開展“重溫紅色歷程、傳承偉大精神”委員主題活動。
堅持雙向發力,不斷提升協商議政質效。承辦“培育壯大外貿企業、提升我省經濟外向度”月度專題協商會、“優化營商環境、助力我省港澳臺僑資企業高質量發展”界別協商座談會。
開展團結聯誼,著力凝聚共識匯聚力量。以網絡視頻會議的形式召開新時代發揮港澳政協委員“雙重積極作用”專題宣講會。組織港澳委員、港澳青年代表集中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組織協調第八屆“蓮藕節”在香港、深圳成功舉辦;協調推動武當山“香港湖北社團總會愛國教育基地”開工建設;參與《反殖民與臺灣光復歷史圖片展》活動。邀請海外僑領列席全會,發揮海外僑胞和僑團的作用,積極對外講述“英雄的湖北”抗疫感人故事,宣傳“浴火重生”的湖北優良投資環境。邀請港澳臺代表人士和海外僑領代表參加政協活動。
提能增效引導委員服務大局
省政協委員工作委員會
圍繞提升“兩個全覆蓋”工作質量、強化委員責任擔當、完善委員工作制度體系、加強委員履職服務管理等工作積極探索創新,推動工作提能增效。
進一步推動以黨建引領的委員隊伍創新理論武裝,不斷健全學習座談制度,推動“兩個全覆蓋”從有形到有效不斷深化,推動分黨組政治功能發揮更加到位。
進一步做好委員的服務與管理。強化委員責任擔當和委員聯系界別群眾調研。強化履職情況分析和開展優秀政協委員表彰。強化委員履職渠道拓展。今年以來,結合議政性常委會會議議題,共邀請40名相關行業委員列席省政協常委會會議,推薦28名委員擔任優化營商環境民主監督員,組織16名省政協委員為省委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工作提出意見建議,邀請8名省政協委員參與省法院、檢察院公眾開放日活動等。強化委員工作制度建設。強化委員聯系走訪。
進一步組織開展委員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活動。組織開展“重溫紅色歷程,傳承偉大精神”委員主題活動,四級政協委員同訪紅色故地,同溫合作初心,同受靈魂洗禮;組織開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委員主題活動。圍繞中心引導委員服務大局,踴躍投身疫情防控和防洪救災斗爭。